摘要:到1996年,美佳超市的门店数量已接近50家,年营业额突破1亿元,成为东莞零售市场中极具竞争力的经营主体。
提及便利店估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罗森和7-Eleven,但实际上中国也有自己的便利店之王。
那就是从东莞走出来的美宜佳,去年有效增店超4000家,年收入420亿,可谓来势汹汹。
截至2024年,美宜佳的门店数量已达37943家,以显著的断层优势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
这一规模的行业地位可通过横向对比进一步明晰。
国际便利店巨头罗森与7-Eleven的门店总数相加仅为1万余家。
国内排名第二的中石化易捷,其门店数量尚不足美宜佳的四分之一。
美宜佳的发展起源于广东省东莞市。
1990年时任东莞市糖酒集团董事长的叶志坚,在借鉴国际连锁经营模式的基础上。
创办了中国首家连锁超市“美佳超市”,在当时国营商场主导零售市场的背景下。
美佳超市所采用的开放自选购物模式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并走红。
到1996年,美佳超市的门店数量已接近50家,年营业额突破1亿元,成为东莞零售市场中极具竞争力的经营主体。
不过,企业的发展进程往往伴随着挑战。
1996年,美佳超市面临重大市场危机,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东莞作为重要的零售市场也成为这些外资企业的重点布局区域。
这些外资商超凭借多项竞争优势对美佳超市形成冲击。
它的经营面积普遍达到上万平米,远大于美佳超市。
除此之外,外资商超拥有更为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且推行“天天平价”的营销策略,形成了对美佳超市的降维打击。
彼时美佳超市单店面积仅为300-500平米,在商品种类丰富度与消费者购物体验上均难以与外资商超抗衡,盈利空间随之被快速压缩。
在这一困境下,叶志坚做出了关键的战略转型决策,放弃超市经营赛道,转向便利店业态。
1997年,首家美宜佳便利店在莞城花园新村农贸市场附近正式开业,标志着该企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转型并非盲目调整,是基于对东莞市场特征的深度洞察。
当时东莞作为“世界工厂”,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外来产业工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90%,这类单身务工群体具有旺盛的即时消费需求。
但工业区内缺乏能够满足该需求的小型零售服务设施。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东莞作为不设区县的地级市,城市空间呈现“一镇一产业、一镇一中心”的分布格局,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中心区域。
大型商业综合体难以在该城市形态下扎根,而这一特征恰好为便利店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不过,美宜佳的早期探索也不怎么顺风顺水,在打工者云集的工业区,曾有一家美宜佳门店将30元一瓶的玉兰油面霜摆在货架显眼位置。
店内5名员工终日无所事事,日营业额不足1000元,濒临倒闭,直到初代加盟商周星轲接手,才彻底扭转局面。
周星轲自费购置音响,每日播放《知心爱人》《你在他乡还好吗》等打工者喜爱的流行歌曲。
引入麻辣小吃,推出“满10元送彩票”活动吸引客流,待消费者认可后,再逐步上架高毛利商品。
这一运营策略成功激活门店,也为美宜佳找到了契合中国市场的便利店运营模式。1999年,美宜佳门店数量达到99家,2001年突破221家,正式在东莞市场站稳脚跟。
门店数量增长的同时,管理难题也随之浮现,早期美宜佳加盟商需自行采购货品,不仅成本高,商品质量也难以把控,甚至出现个别门店售卖假烟假酒的情况。
更关键的是,加盟商与总部沟通需经过三四层层级,信息传递滞后,总部无法及时掌握门店运营数据。
2000年底,美宜佳从7-Eleven引入“POS销售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实现收银功能,还能详细记录销售数据,为商品结构调整和统一配送提供支撑。
但系统推行过程遭遇巨大阻力,多数加盟商不愿花费1万多元购置新设备,甚至以退出加盟相威胁。
最终美宜佳坚持推进改革,代价是1/4的加盟商集体退出,其中包括拥有7家门店、同时担任总部高管的周星轲,他随后创办“上好便利店”,成为广东第三大连锁便利店品牌。
时任美宜佳总经理助理的欧阳华金也选择离职,创办“天福便利店”,如今门店数量超7000家,位列全国第四。
尽管付出沉重代价,这场信息化改造却为美宜佳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基础,依托POS系统,美宜佳自建仓库和配送公司,打通了统一采购、配送链路。
2007年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实现了从东莞向整个广东市场的扩张。
2014年,美宜佳开启全国扩张之路,首站选择厦门,随后进军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
与日资品牌扎堆一线城市不同,美宜佳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避开竞争激烈的核心商圈,聚焦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
以湖南市场为例,美宜佳考察团发现长沙、株洲等城市便利店密度过高,便将重点放在衡阳、益阳、邵阳等冷门城市,甚至深入邵阳下属县城,吸引擅长经商的“邵东商人”加盟。
这一策略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美宜佳已覆盖全国4385个乡镇,门店密度达到“每10个乡镇就有1家”,在下沉市场构建起难以撼动的优势。
低门槛、高赋能的加盟模式,是美宜佳扩张的核心引擎。
加盟一家40平方米的美宜佳门店,总投资约30-35万元,包含2.5万元特许加盟费、3万元保证金及装修、设备、首期货款等费用。
更具吸引力的是,美宜佳不抽取加盟商利润分成,仅每月收取1000元品牌管理费,相较之下,日资便利店不仅初始投资需50万元以上,还会抽取25%-35%的毛利分成。
同时,美宜佳给予加盟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允许自主调整营业时间与促销策略,这种“低束缚+轻负担”的模式,吸引了大量小镇青年、家庭夫妻档加入。
为支撑庞大的门店网络,美宜佳持续投入数字化与供应链建设。和华为云共建“智慧门店6.0”系统,通过AI选品、智能营销优化运营效率,将库存周转时间从20天压缩至15天。
在全国布局20多个大型仓库,实现广东地区“当日下单、次日送达”,生鲜冷冻品每日补货。
还推出数字人店员,提供24小时方言服务,增强消费互动。
此外,美宜佳不断拓展服务边界,接入代收代寄包裹、彩票销售、水电缴费、违章罚款代缴等功能。
仅代收快递一项,就能为单店每月增加三四千元收入,让便利店从“商品销售点”转变为“社区服务站”。
如今的美宜佳,已从东莞的街边小店成长为年营收超550亿元的零售巨头,每天服务的顾客数量超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城市的人口总和。
但其野心不止于此,创始人叶志坚提出“十万店、千亿营收”的目标,计划在2025年7月周年庆之际将门店规模突破40000家,并筹备进军东南亚市场,推动“中国便利店模式”出海。
从避开外资巨头锋芒转型便利店,到深耕下沉市场构建规模优势,再到以数字化赋能提升运营效率,美宜佳的成功并非偶然。
它精准把握中国消费市场的脉搏,用本土化的策略解决了便利店行业的核心痛点,不仅成为中国便利店之王,更在向全球巨头的目标稳步迈进。
来源:娱妮啵啵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