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广州智库年度论坛嘉宾与主旨演讲题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21:16 1

摘要:王一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后长期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曾担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等职。1

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2025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广州智库论坛

1 会议主题

“老城市新活力”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2 会议时间

9月27日(星期六)9:00—17:00

3 会议地点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

笃行楼501会议厅

主旨演讲嘉宾

1 题目:增强全球高端要素配置能力激发广州创新活力

主讲人:王一鸣

王一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后长期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曾担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等职。1993—1994年,曾在比利时老鲁汶大学应用经济系做访问学者一年。主要从事发展战略和规划、宏观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200多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多次获优秀研究成果奖励。

2 题目: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一流城市群建设的方略与路径

主讲人:叶嘉安

叶嘉安,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讲座教授及陈道涵基金教授、城市研究及城市规划中心主任,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香港分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前研究学院院长、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和城市规划及设计系系主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香港规划师学会(FHKIP)、英国皇家规划学会(FRTPI)、澳洲规划学会(FAPI)、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FRICS)和物流运输学会 (FCILT)会士,香港测量师学会名誉会士及香港注册规划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及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的应用,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中国内地和东南亚的区域与城市规划和发展等。从1980年代开始研究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和规划的问题。2008年获联合国人居署颁“联合国人居讲座奖”(UN-HABITAT Lecture Award),以表扬他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发展和规划作出持续而杰出的贡献;2012年获颁美国城市规划学院协会2012 Dr. Gill-Chin Lim 全球奖,以表扬他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发展和规划作出持续而杰出的贡献。研究项目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2018金奖,2023银奖,2024金奖。参与研究的跨境组装合成建筑模块(MiC)物流远程电子检测系统于2022年获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智慧物流金奖。

3 题目:从城市崛起到区域繁荣:大湾区人民城市之路

主讲人:何艳玲

何艳玲,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二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赴杜克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并开展合作研究,同时获聘珠江学者特聘教授、闽江学者讲席教授、巴渝学者讲席教授等。兼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政府战略与公共政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长期基于“大国发展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开展研究,在城市治理、社会治理、行政改革等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出版《人民城市之路》等代表性著作。

4

题目:“湾区所需”与“广州所能”:融合学科人才培养如何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主讲人:伍楷舜

伍楷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研究),信息枢纽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学域和物联网学域的双聘教授,IEEE/IET/AAIA/AIIA Fellow,国家级领军人才。现任国家智能泛在物联网理论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广东省通感算交叉融合泛在物联网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智能生物信息感知与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广东省高校创新团队带头人,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副主任。近年来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拥有130余件中外发明专利(其中美国专利21项)。他的代表性工作获得了2025年IEEE INFOCOM Test of Time Paper Award等7个国际知名会议最佳论文奖,曾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他的开创性工作激励了众多学者,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0-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以及爱思唯尔发布的2020-2024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

5 题目: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推动广州城市高质量发展

主讲人:范周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创建院长。现任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大连市政府参事、联合国创意经济顾问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主持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承担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各省市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0余项,参与“十一五”时期以来国家多项文化规划、文化战略以及文化政策的制定与起草工作。曾担任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2010-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起草专家组成员等。2018年荣获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贡献奖。

6

题目:建设文化内涵丰富、精神动力充沛的全球活力城市

主讲人:刘士林

刘士林,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历任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等,现任文化和旅游部智库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外文局城市文明交流互鉴研究项目中方专家,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等重大项目多项。代表作《城市中国之道》译有法、俄、英、阿拉伯文版,《六千里运河,二十一座城》译有英、法、阿拉伯文版。

7 题目:广州“一城二都三中心”城市名片培育与传播

主讲人:吴志才

吴志才,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广州市新型智库)院长,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主要从事文化创新与文旅融合、数字乡村与城乡融合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教育部后期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4项、省重大及专项课题10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和报刊理论文章近1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9部。主持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实践横向课题100余项,近30项决策成果获国家、省市政府采纳批示,省人民政府印发实施2项。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两次获得教育部扶贫十大典型案例。

8

题目:以数智技术连接全球资源和市场,打造高水平开放产业链

主讲人:江小涓

江小涓,经济学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5年,在多个研究和行政岗位上工作过,调离前为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研究员、教授、博导。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包括四次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在政府机构工作14年,先后担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现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近些年主要研究数字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公共管理与政策等问题。

9 题目: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老城市新活力

主讲人:郑永年

郑永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Springer-Nature)ARPE学术期刊(The Asian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中国政策丛书》(China Policy Series)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World Scientific)《当代中国研究丛书》(Series on Contemporary China)共同主编。历任中国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中美关系、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和主编著作近百部,其中英文专著超过十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10 题目:创新如何激发城市经济新活力?

主讲人:王珺

王珺,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转型经济、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企业集群理论等。曾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岭南学院副院长、校长助理、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获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教师奖励、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以及广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和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等称号。

11 题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创新发展人才高地

主讲人:刘善仕

刘善仕,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互联网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赴香港科技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UCLA进修访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在包括国际顶尖人力资源杂志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uman Resource Planning等在内期刊发表SSCI论文30余篇,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极速对焦:高绩效企业人才管理策略》《中国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研究》《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演进》等专著8部。并曾担任南方航空、华能国际、南方电网、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等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广东省国资委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专家,主持完成了中国电信、深圳供电局、星湖科技、国光电器等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80余项目。

12 题目:大国强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面向大湾区的观察

主讲人:李胜会

李胜会,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科技创新、科技政策。主持或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持其他省、市级以及各类横向项目20多项。目前已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光明日报》《Scientometrics》等核心期刊、报刊发表文章80多篇,出版专著2部;撰写提交决策咨询报告10多篇,部分被中央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以第一作者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其他国家级学会奖多项。

13 题目:加快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激发湾区经济新活力

主讲人:刘思源

刘思源,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双聘长聘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商业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汽车与情景决策实验室主任,广东省智能认知与行为决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冠名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运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管理科学和可视解析的学科交叉方法,研究复杂行为、认知融合、智能决策问题,提出人机共生智能的理论和应用体系,并实现了产业化。荣获多个商科、管理学科、交叉学科的最佳论文和学术奖励等。获得国家基金委、俄罗斯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项目资助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多篇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党政部门采纳批示。

华南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处

编辑 | 张嘉怡 刘怡君

审核|陈师琪

审定发布|李秋成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

来源:IPP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