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押题预测:驳论文:驳“体育无用论”;读书是丰富自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20:00 1

摘要:材料二:2019年8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公布实施,其中“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交往”五个关键词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悠悠百年,时光荏苒,“体育强国”终于由先贤的呐喊变为纲领性文件,体育强国终将梦想成真,但实现梦想的征程任重道

高考作文押题预测:驳论文:驳“体育无用论”;读书是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方法;弘扬体育精神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898年,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先生认为国民体质虚弱,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大家不重视体育,于是,他大声疾呼:“强我种族,体育为先。”

材料二:2019年8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公布实施,其中“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交往”五个关键词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悠悠百年,时光荏苒,“体育强国”终于由先贤的呐喊变为纲领性文件,体育强国终将梦想成真,但实现梦想的征程任重道远。

有人认为,国家强盛有科技就行,体育无足轻重,请你写一篇文章批驳这种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课外阅读用时多了,会降低语文考试的成绩。请你对这个观点进行批驳,写一篇驳论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文体鲜明,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过去几十年里,“垮掉的一代”先后被安到中国90后和00后的头上,类似的代名词还有“小皇帝”“巨婴”等。

材料二:中国90后和00后见证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他们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长大;抗疫斗争中,他们是投身一线的青年医护人员、青年志愿者,积极投入到这场斗争中。

材料三:有学者这样评价当代中国青年:他们不是什么“小皇帝”,或许我们对他们知之甚少,没有真正看到这些年轻人身上与生俱来的中国精神。

请结合材料内容,为学校举办的“青春的风采”为主题的辩论赛写一篇正方一辩的辩稿,可开宗明义,展开论辩,亦可界定概念,批驳他见。

要求:自拟标题和辩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材料Ⅰ《中国需要更多姓“科”的科幻作品》中,天体物理学家叶文洁认为“一个科学如此昌明的社会,必然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平”,但当审问者质疑她的观点时,她却沉默了。假设你是当时的审问者,你怎样批驳她的观点?

请把你的批驳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例文:

强体魄,铸国魂

——驳“体育无用论”

《吕氏春秋》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此言得之,天地万象因运动而生生不息,国家的强盛,也离不开国民强健的体魄。恰如百余年前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先生的振臂疾呼:“强我种族,体育为先”。

有人认为:国家强盛有科技即可,体育无足轻重。对此,我不敢苟同。诚然,科学技术乃为国家强盛的利器,但体育更是强健国民体魄的基石。若国民没有强健的体魄,任何宏伟的蓝图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从小处而言,体育建设关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放眼九州天下,泱泱十四亿国民不能每个人都成为科学家,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健身者。从校园里的学生,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因病告假的情况屡见不鲜。若每个人都能拥有强健的体魄,那么校园里的学习效率、社会上的工作效率都将得到普遍的提升。唯有身强体健,才能精力充沛地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

我常常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51岁便病逝而叹惋,为史铁生自嘲“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而遗憾,为体弱多病的诗鬼李贺27岁便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多少国家的栋梁之才,都因身体原因而过早离开,只给后人留下“千金无复换新诗”的无限怅恨。北宋名士苏东坡非常注重养生,即便身遭贬黜,他依然坚持通过瑜伽术、叩齿术、茶水漱口等方式强身健体。在那个人口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年代,苏东坡虽被贬黜到惠州、儋州等医疗水平极其有限的蛮荒之地,还能寿至64岁,这离不开他对养身健身的重视。

从大处而言,体育建设关乎国家的各个领域。从农业领域,至工业领域,至商业领域,至科学技术等每一个国家的命脉行业,都需要有身体强健的人从事其中。而体育也成为了一项独立的领域,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强健的体魄,那么国家的未来也将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揆诸当下,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等已经不仅仅是娱乐项目,更是体育竞技项目。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乃至将至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些举世瞩目的活动不仅是国家荣耀的象征,更是国家软实力与在世界上地位的昭示。《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正式公布实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举措。放眼寰球诸国,许多国家也都已经意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2004年5月,当86岁高龄的曼德拉亲自带领代表团前往苏黎世申请下2010年世界杯主办权时,体育的重要程度也再一次于国际间彰显。放眼今时,体育已与科学同为中华民族永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

强体魄,方能铸国魂。“生命在于运动”不该只是一句虚无的口号,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从个人,至国家,体育的重要性彰显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罅隙,“体育无用论”可休矣!我们需要为了学习焚膏继晷,不妨也为了体育“兀兀穷年”。愿华夏儿女皆能身体强健,在成就个人理想的同时,也将成就家国天下的时和岁丰、河清海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两则材料,材料一是一百多年前张伯苓先生对于体育强国的呼喊,材料二是201 9年我国公布的体育强国建设文件,两则材料从梦想到现实,从个人到国家。且共同话题围绕“体育的重要性”展开,材料一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先生大声疾呼:“强我种族,体育为先。”这可以直接作为文章的写作中心,而他认为“国民体质虚弱,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国人不重视体育”,考生则可以直接拿来分析“体育不强”所造成的后果,也可成为文章的一部分;材料二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公布实施,其中五个关键词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从现实的角度强调体育强国终将梦想成真。强调要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民体魄的重大举措,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弘扬体育精神,铸造健康体魄,培养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作文立意要紧扣体育强国来写。写驳论文,需要注意对“体育无用论”予以反驳,并给出反驳的理由。要注意文章在批驳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看法。

【立意】1.强健体魄,利国利民。

2.弘扬体育精神,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3.弘扬体育之风,强健体魄,是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选择。

4.体魄和运动精神是复兴中华的源动力和内驱力。

5.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素材】(1)钟南山院士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有涉猎。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年轻时举重的最高重量是100公斤,卧推可以达到70公斤。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84岁钟南山再战防疫最前线,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一张在高铁上坐着闭目休息的图片让全国人感动。钟南山院士这样高龄,还有如此充沛的工作精力,固然与他悬壶济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有关,但也得益于他年轻时热爱体育锻炼所打下的健壮的体质。钟南山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人学生时代热爱体育锻炼,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更长久地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

(2)2019年9月30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女排团队时指出,你们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在提前一轮锁定冠军的情况下,你们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没有丝毫懈怠,尊重对手,尊重自己,坚持打好每一个球,很好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

(3)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在学业压力下,有些同学不重视体育锻炼,甚至体育课待在教室里看书作业。前段时间热播的某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幕,体育课开始了,来上课的学生寥寥无几,很多学生都留在教室里学习, 理由是“快考试了,多看一会儿书”。这类现象在我们周围屡见不鲜。

2.例文:

课外阅读之我见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的进步的阶梯。可见,名人对于读书的重要性是很看重的。而“有人却说课外阅读用时多了,会降低语文考试的成绩”,对于这一观点,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我觉得语文成绩的高低取决于语文素养的高低,而要想提高语文素养,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基础,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关键。只有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从古至今,人们都很注重读书。不仅要学好自己所学的课内文章,还要多读课外的书籍,以此来丰富我们的见识和开阔我们的视野。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凿壁偷光”的故事吧!故事中的主人公匡衡非常热爱读书,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蜡烛,在墙上挖了一个洞,借隔壁的光来读书。也可以看得出匡衡热爱读书和读书的好处。

美国学者爱默生爱读书,他把读书当成精神魔术,他说:“进去的时候是短暂的动作,出来的却是不朽的思想;进去的是琐事,出来的却是诗歌。”爱默生对读书情有独钟,读书改变了他自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爱读书,波兰学者哈维兰爱读书,他把自己的读书方式称为挤奶,好的书本像好的乳牛。走入书籍的海洋,就可以吸收到最丰富的影响,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每天进行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这有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书里看到的好词好句在写作文时在文中加以运用,写出更好更优美的文章。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多读课外书的好处不计其数,但是现在对课外书阅读不重视的现象越来越多。大部分人的休闲时间不是在看电视,就是在玩手机,不是抱着iPad就是守着电脑。上着QQ、聊着微信、刷着微博、玩着游戏。把应当阅读课外书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娱乐上。

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个关于阅读的建议:

1.每天空出10~60分钟的时间来阅读,放松自己的心身。

2.不能盲目的读书,应该选一些适合我们学生阅读的好书。

3.适当的做一些读书笔记。把在书中看到的好词好句抄下来积累,还可以写写读后感。

《高尔基论青年》中写道:要热爱读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热爱书,热爱读书,您一定深刻体会到了高尔基谈到的书籍带给我们的好处。是的,我们要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读书可以让你知识渊博,可以让你谈吐不凡,可以让你全身散发着一股书香。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相信大家都会喜欢这种人,也喜欢与这种人打交道。所以,同学们,多读书吧!让读书充实你的生活!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本则材料指出:有人说课外阅读用时多了,会降低语文考试的成绩。要求学生针对这个观点进行批驳,写一篇驳论文章。要写好此文章,首先要竖起反驳的靶子,明确自己的观点:课外阅读用时多了,不会降低语文考试的成绩,反而能够提高语文素养,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然后列举读书的实例论述读书的好处,可以从读书能增长知识、提高人的语文素养、可以让你谈吐不凡,可以让你全身散发着一股书香等角度来谈,但是要注意课外读书的时间要合理,读书的内容要合适,读书的方法要正确等。最后回扣论点。

参考立意:

读史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

坚持课外阅读,获得意外之喜

读书可以改变生活,也可以改变命运

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

读书是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方法

参考素材:

1.拿破仑曾说: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使人遗憾的征服,就是对无知的征服。不向前走,不知道路有多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学习是一个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好好地读书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丰富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学识更为广博,使自己的胸襟更开阔,认识更富有见地。

2.法国作家法朗士爱读书,他这样说:“我是一只图书馆里的老鼠,最大的幸福是在一本又一本地吞噬过许多书籍之后,发现任何人不曾注意到的东西。”美国学者爱默生爱读书,他把读书当成精神魔术,他说:“进去的时候是短暂的动作,出来的却是不朽的思想;进去的是琐事,出来的却是诗歌。”爱默生对读书情有独钟,读书改变了他自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爱读书,波兰学者哈维兰爱读书,他把自己的读书方式称为挤奶,好的书本像好的乳牛。走入书籍的海洋,就可以吸收到最丰富的影响,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3.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灯,邻居家晚上的时候有灯光,他晚上没有办法看书就在墙上凿了一个洞,他借着灯光看书,终于有了大学问,成为一代名人。

4.苏洵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小的时候贪玩,他不好好学习。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他才发奋努力学习,抓紧一切的时间看书,有一年端午节的时候,家人给他送去粽子和白糖,一会家里人来的时候,他白糖没有动,粽子吃完了,他居然是将砚台当成了白糖闹了笑话。苏洵凭着自己的苦学精神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家。

行文结构:驳论文首先竖起批驳的靶子,提出自己的论点:我觉得语文成绩的高低取决于语文素养的高低,而要想提高语文素养,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基础,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关键。接着列举事例论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提出课外阅读注意事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3.例文:

中国没有“垮掉的一代” 只有“永不弯曲的青年脊梁”

主持人好,对方辩友好!

过去二三十年里,“垮掉的一代”先后被安到中国80后、90后和00后的头上,而在过去两个多月里,从危难关头的武汉就能找出许多年轻人,证明这个称谓是多么荒诞不经,他们身上洋溢的正是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

“垮掉的一代”这顶帽子,首先是由流过汗、流过泪、流过血甚至拼过命的年轻医务人员甩掉的。“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从广东到武汉支援的护士刘家怡说。她是2000年出生的“千禧宝宝”之一,在武汉的日子是她离家最久的一段时间。

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以“垮掉的一代”为标志的刻板印象和代际歧视,可以“寿终正寝”了!

清华大学博士生郑翔瑜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每隔10年就有一代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其实,中国从来就没有“垮掉的一代”,只有一代代“永不弯曲的青年脊梁”。他说,这代青年不做时代的“观众和看客”,而是用行胜于言的激情和干劲为自己代言、为时代定义。

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中,90后、00后约占1/3。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在谈到这个数字时说:“这些年轻的医生、护士,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和希望。”

除夕夜,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徐子扬决定跟随他的工程师父亲去参建火神山医院。有亲友夸他是“小英雄”,他反对这种说法。“参与火神山建设的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背后都有着普普通通的家庭、普普通通的朋友,我们只是深深地爱着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们……因为热爱,仅此而已。”

在中国多个学术机构兼职的苏丹学者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非常关注新一代中国人的行为变化。中国朋友告诉过他,这些人是“小皇帝”——一个始于80后的“帽子”。

但这一次,当国家面临巨大挑战时,这些“小皇帝”毫不迟疑地投入战斗,放下靓丽的衣服和手袋,从四面八方驰援武汉。这位学者指出,“小皇帝”一代已经成长为坚强的战士。他们不是什么“小皇帝”。“或许我们对这一代人知之甚少,才没有真正看到这一代年轻人身上与生俱来的中国精神。”他在受访时解释,这些人不是瞬间成长的,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发现”。他相信,这一代人将为中国和世界的稳定作出贡献。

今天,最小的90后也已成年,“轮到90后来保护大家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并没有出现“垮掉的一代”,他们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拥有青春和热血建设者更美的家园。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由三个小材料构成。材料一:过去几十年里,“垮掉的一代”先后被安到中国90后和00后的头上,类似的代名词还有“小皇帝”“巨婴”等。这则材料讲的是总有一些歧视性的帽子扣在年轻人头上;第二则材料说明:中国90后和00后见证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他们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长大;抗疫斗争中,他们是投身一线的青年医护人员、青年志愿者,积极投入到这场斗争中。简言之,这些小年轻已经逐渐长大,担负起了建设国家的重任。材料三是国外人士的评价。三者材料的目的都是要为年轻人正名,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也不是什么“小皇帝”,是有担当、有责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题干要求围绕主题 “青春的风采”,为辩论赛的正方一辩写辩论词,显然基调就是肯定我们年轻人有担当、有使命感,正彰显着青春的风采。

立意角度:

1.勇于担当,向“垮掉的一代”的说法,说“No”!

2.青春正当时要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3.用奋斗和勤勉,书写我辈青年的使命感。

4.对青年多一些发展的眼光,少一些歧视的眼光,要看主流,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结构层次:

范文《中国没有“垮掉的一代” 只有“永不弯曲的青年脊梁”》,非常符合辩论稿的形式和内容。首先称呼:主持人和对方辩友,以示尊重。开篇直截了当地说道,“垮掉的一代”先后被安到中国80后、90后和00后的头上,而在过去两个多月里,从危难关头的武汉就能找出许多年轻人,证明这个称谓是多么荒诞不经;相反他们身上洋溢的正是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接着用大量的事例:广东到武汉支援的护士刘家怡,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徐子扬决定跟随他的工程师父亲去参建火神山医院等说明,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相反他们身上正彰显着中国的昂扬精神。与此同时,文章还用了大量的专家数据和外国人对中国年轻人的关注和评价,说明新生代已经渐渐成长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肩负着时代和国家给予他们的使命。

素材积累:

1. 有学者在研究中写道,当前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已从“仰望”向“共生”改变。青年媒体人黄帅说:“不少90后青年也会为白芳礼、丛飞等‘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洒下热泪,在面对这些偶像人物时,我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2.不久前,“硬核医生”张文宏成了“网红”。这位在疫情中讲真话、金句频出的医生具备镇定人心的才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90后学生文文在朋友圈接连转发了3条张文宏的公开演讲视频,称自己已是张医生的“迷妹”:“简直字字珠玑,字字钻进我心里!”“张文宏是我想成为的那种医生。他专业素养高,不讲虚话空话,为患病者和更多的人作实际贡献,这是医生职业精神最动人的地方。”今年大二的医学专业学生高强说,同学们反复观看张文宏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系列演讲,学习知识,也在重温报考医学专业的初衷。

3.青春是美好的,没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贫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我们要怎样才能实践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呢?放眼看吧,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新时代青年的楷模:维护正义的邱娥国,党的好战士高建成,战地英雄许杏虎、朱颖,海空卫士王伟以及无数的奔赴新闻热点的记者和与病魔作斗争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就像汪洋大海里的一滴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对于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的90后、00后而言,经历的不仅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大考,更是一段饱含人间大爱的集体记忆、一场升华家国情怀的互动仪式,这必将成为他们心理成长和思想成熟的人生标记。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所给的就是天体物理学家叶文洁认为“一个科学如此昌明的社会,必然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平”,审问者对此质疑。

这道作文试题是从阅读延伸而来,是读写结合的尝试,但又避免了考生偷懒引用原文影响考试公平的问题。作文的核心问题是科学和道德文明的关系,现代文阅读材料是情境,也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了解《三体》的考生能写,不了解《三体》的考生也能写。

对叶文杰观点的批驳是写作主要内容,也就是说需要找出批驳的理由和依据,也就是需要一些理论和事实的依据作为支撑。比如动物在很多艺能方面远远超过人类,但动物永远也不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欧美曾在近百年里拥有相当高的技术。但是,欧美把人类的道德败坏发挥到了极致。看看嗜血如命、惨无人道的希特勒……就彻底明确了。

西方(欧美)有“技术贡献”,而没有“文明贡献”。因为西方从古至今确实没有文明,所以,也就谈不上西方对文明的贡献。“技术”不等于“文明”。技术有高低之分。动物也有技术。但却没有文明。欧美社会正是如此。要弄懂“文明”的概念,就让我们借助对哲学概念的理解来明确文明。美国精神就是经过包装的“海盗习性”。海盗习性还能被称为“文明”吗?

作文要求写一篇驳论文,这是文体要求;而情境又决定了作者身份:审问者。所以考生不能再在作文中谈论“我辈莘莘学子”之类的不符合身份的话。考生要驳斥的是:“一个科学如此昌明的社会,必然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平”,考生可以从逻辑和事实两方面对这个判断句中的“必然”进行批驳。

立意:

1.技术不等于文明。

2.科学水平高不代表道德水平一定高。

3.科学昌明不代表文明程度高。

来源:成诺爱分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