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比于我们之前探秘过的黄浦、静安、徐汇,长宁区虽然在上海也是地位颇高、口碑极好,但它的存在感却好像弱了许多,或许是因为长宁区更低调,长宁人更松弛,毕竟国际化的长宁区,思维也更国际化,哪能动不动就争什么第一,搞什么“内部分裂”?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长宁;
一百个长宁人中,
也有着一百个喜欢长宁的理由。
有人喜欢老上海的国宾路,钟情于散步在新华路的梧桐树影之下;
有人偏爱国际住区古北,享受国际配套前卫国际生活;
有人崇拜最早的富人区西郊,汤臣一品都要败于檀宫之下;
还有人怀念着“天山一条街”回忆当年的岁月峥嵘。
回顾长宁的百年历史,长宁的关键词似乎应该是:涉外、国际、高贵、松弛
今天我们的区域探秘来到了长宁区,也是上海顶级区域的“最后一块拼图”!
相比于我们之前探秘过的黄浦、静安、徐汇,长宁区虽然在上海也是地位颇高、口碑极好,但它的存在感却好像弱了许多,或许是因为长宁区更低调,长宁人更松弛,毕竟国际化的长宁区,思维也更国际化,哪能动不动就争什么第一,搞什么“内部分裂”?
Peace and Love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在快节奏的上海中,如此佛系的长宁却也相当难得!
但是,要我说的话,这其实只是长宁区存在感低的一小部分原因,更多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还不是长宁区已经“过气”太久了?开头说的新华路、古北、西郊、天山,哪个板块不是在吃老本、走下坡路?
不像黄浦一样,属于经久不衰的外滩、南京路;也不像徐汇一样,有着徐家汇、徐汇滨江的“翻红”。因为时代进步而造就的“落伍”,遇上了松弛佛系的长宁,直接就变成“落寞”了。而且从长宁区的故事中,我还看到了一种“必然”,靠着国际化、外资企业一路领跑的长宁,在中国实力的日渐强大下,“落寞”注定是一场必然。
下面就先跟着老谢的脚步,一起来看看长宁区的故事吧,来看看为什么长宁区会最受国际友人的喜爱?如今长宁的各个板块又是何表现?长宁内部的“鄙视链”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长宁区最初并不是叫长宁的,而是唐朝时期的华亭县,明朝时期的法华镇,长宁区的人文起源就是“法华禅寺”,曾经和龙华寺、静安寺齐名,四方信众云集,形成商业重镇,因寺得名,顺理成章。
不过如今的法华禅寺已经搬迁到了西郊,尽管还是在长宁区内,但离法华镇路却是渐行渐远,对于长宁区来说,“法华”二字似乎更为根深蒂固,在1927年上海刚刚设区时,这里就被命名为了“法华区”。
后来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规定各区均以番号为名,因为这个名号不好记,长宁区市民还要求恢复“法华区”的名号,只是1948年政府虽然同意改名,但是却考虑到了法华镇、曹家渡镇两个主要集镇,命名为了“法曹区”。
直到1949年,长宁区才正式被任命,以长宁路,得长宁之名,才长宁路命名为“长宁区”。当然,最初的长宁区,也不是现在东至静安寺,西达虹桥国际机场的样子,大概只有中山公园+新华路这么大,是后面的多次“分分合合”,才成长为了现在的“长宁”。
那么,长宁区是什么时候开始走“国际化”路线的呢?
从1925年,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时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的新华路,原名安和寺路,当新华路落成后,这里就汇聚了众多的外国友人和侨胞,许多外国人和名流在此修建了洋房大宅,形成了独特的“新华路”。
如今的新华路上,还能看到邬达克规划设计的外国弄堂,彰显着新华路最初和“国际”的相遇,而且新华路还有一个别名,国宾路。这也是长宁区“国际化”的一个转折点,在1964年,一架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20降落虹桥,虹桥机场正式成为虹桥国际机场。
从此以后下机的国宾们,势必都要经过新华路进入淮海路,要么左转到锦江饭店,要么右转到瑞金宾馆,新华路也因此,成为了“第一国宾路”,承载的国际友人数不胜数,各个还都是重量级,如果说法华禅寺是长宁区的“人文源头”,那么新华路就是长宁区“扬名的主角”,外宾成为了新华路板块、长宁区腾飞的不可或缺的助力。
只不过随着后来另一“国宾馆”——西郊宾馆正式挂牌,以及新华路板块工业区的高速发展,新华路的国宾路之称愈发被人淡忘,如今的新华路,只依靠着永不拓宽的马路、邬达克的建筑、梧桐树下的老上海,尚且还能稍微有些一席之地。
既然提到了西郊,那我们就多说两句,尽管西郊是后来并入长宁的,接待外宾的西郊宾馆是到了80年代才从“414”正式更名的,但对于长宁区如今能够跻身上海“顶级区域”,西郊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因为早在民国时期,西郊就已经是上海老钱们最钟爱的居住区之一,要说十里洋场外滩是上海顶级的生意场,那么西郊就是上海顶级的生活圈,曾经众多世家的别墅建在西郊,现在上海最贵的檀宫落在西郊,为什么长宁区一听就有钱?还不是因为西郊的“尊贵”已经根深蒂固。
在西郊宾馆正式开业后,外宾带来的“名人效应”也开始逐渐向着西郊倾斜,苏联国家主席戈尔巴乔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总统布什、奥巴马等国家元首和政要都曾下榻于此,西郊宾馆还曾经举行了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如中美峰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会议等等。
外宾的地位和能量,在80年代后的西郊板块内彻底展现。但是,随着上海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愈发强大,“外宾情节”正在上海逐渐减弱,西郊板块的“外宾属性”也正在逐渐褪去,只剩下了“老钱、隐贵”的标签。
然而长宁区国际化的脚步却没有就此停止,外宾的“助力”有限后,长宁又迎来了“外企的助力”,这也是长宁国际化的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1979年,市政府提出要在市区近郊建设一个涉外小区,作为虹桥机场到市中心必经之路上的“长宁虹桥”,顺理成章被选中,这就是上海第一个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1986年更是成为了国家级的开发区。
第一个涉外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起点真的是相当高了,虹桥开发区落成后,外企来中国大陆就只能落在这里,于是大量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办事机构都设在了这,这里一度成为了外企进入中国的“唯一门户”。新世纪广场、太阳广场、丽晶大厦等等,都曾经是上海顶流的商务地标,来往的大多都是西装革履的外企高管。
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给长宁引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外企、大量的经济,还催生出了古北这个“国际社区”,以及哪怕是到了现在,一提到长宁也都会想起“日本”的夯实的标签,还有调侃说:娄山关路以西是关西,以东是关东,2号线是新干线,仙霞板块内至今还留有一排“日料街”。
多说一句,古北国际住区的“国际”含金量是真的高,1994年古北一期落成,2010年古北二期发展成熟,直接吸引了来自欧美、日韩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士,一度被称之为“小小联合国”,仙霞路的日式居酒屋、黄金城道的露天咖啡馆,构建起上海最早的全球化生活样板。
不过,就像开头说的一样,无论是虹桥开发区还是古北,如今都“必然性”的落寞了,随着上海的高速发展,虹桥开发区已经不再唯一,隔壁徐汇的漕河泾开发区就虎视眈眈的分流了许多高端制造业外企,浦东大开发像陆家嘴、外高桥也迅速崛起,进一步瓜分了虹桥开发区的外企资源,就连闵行的莘庄工业区,都引入了诸多外企,包括长宁区内部中山公园、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开发,也对虹桥开发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上海第一个开发区,规划早、更过时、局限性强的虹桥开发区,自然而然走向了下坡路,而且随着国企愈发的强劲,外企的“利好性”也在逐渐下降,如今的虹桥开发区,最响当当的企业,似乎已经成为了“拼多多”。
国际级住区古北也是如此,随着上海房地产的迅速发展,众多优质居住区拔地而起,国际住区都已经出现了二代碧云联洋、三代新江湾城,尽管如今的古北依旧很贵,但更多也只是“中产聚集地”而已。
尤其在疫情之后,上海的外国友人都变少了,受影响最深的区域当然是长宁,古北的马路上都肉眼可见的空荡了许多,因为长宁连接着虹桥国际机场和市区,长宁注定会因为外宾外企的引入而快速发展,又因为中国的自立自强,国际地位逐渐升高,依靠外宾外企的长宁也注定会走向下坡路。
因外宾外企而繁荣,也因外宾外企而落寞,这就是整个长宁发展史在讲述的故事,如今的长宁,似乎散发着一种“英雄迟暮”的气势,最晚落成的古北,巅峰时期也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未来的长宁该靠什么“翻身呢”?
中山公园的“第二春”?
依靠虹桥机场的北新泾高速发展?
还是天山、仙霞板块的再爆发?
貌似都很难,长宁的下坡路,正经还要走一段时间,可要是细看长宁的居民,似乎完全感受不到这种落寞的悲凉或者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更多的是“独善其身”的松弛和幸福。
新华路的居民欣赏着楼下曾经的国宾路,西郊大佬享受着自己的独栋庄园,天山一条街依旧留有曾经的回忆,仙霞遗留下来的“日本元素”也增添了一丝风采,在长宁,少了一丝攀比,多了一丝和谐。或许这里是上海16个区之中最和平的区域,内部也没有什么鄙视链的存在,毕竟长宁人自己都不太关注,反而国际友人可能更关心一点。
但是,长宁区各板块之间的“房价梯队”,我想还是有必要排排序的,最真实的房价,才最能体现出长宁各个板块内的真实生活。长宁的楼市是比较特殊的,虽然长宁区的范围跨度很大,从内环内到外环外,可长宁楼市中的价格跨度却没这么大。
在某个绿色app上,反而是内中环间的天山和古北板块挂牌均价是最高的,约9.3w,在中外环间的西郊就更不用说了,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房子遍地都是,“环线论”在这里貌似失效了,长宁的楼市,似乎更看重“住宅产品”。
由此也可以看出长宁区顶级板块,自然是西郊和新华路,因为只有这两个板块存在着“顶级的住宅产品”,西郊的独栋别墅,新华路的海派花园洋房,相对来说西郊的圈层更纯粹,但距离市区略远,生活配套不算成熟,像学校之类的更多还是要依靠“国际学校”。
而新华路属于更近市区、底蕴更深,但整体板块除了新华路这一条路上以外,其他地段的城市界面略破、老房子偏多,次新房主力不过只在千万左右,还经历过工业高速发展的“污染时期”。总之,即使是长宁区的“顶级地段”,也是各有劣势。
长宁区的第二梯队中产板块,则是高层住宅房价基本在10w以上的四大板块,内环内的镇宁路,内环上的中山公园,国际住区大古北,长宁本土小骄傲天山。镇宁路和中山公园板块的位置都比较优越,被静安寺、徐家汇、衡山路包围,生活配套更加醇熟,但只针对住宅产品来说,这两个板块的高端住宅都太少,整体老房子太多了,缺少些居住氛围,而且因为多条轨交和高架的存在,或许还会有一定的“噪音困扰”。
距离市中心略远些的古北和天山,无论是城市界面还是住宅产品则都要新很多,相对来说古北更高端、更国际化,天山更有烟火气,曾经的天山一条街摇身一变成为地铁站旁的诸多商业,便利了天山居民的日常生活。
这四个板块虽然“房价”没有拉开太多,但如果我自己排序的话,天山和古北应该要比镇宁路和中山公园评分更高些。
长宁区的第三梯队亲民板块,则是虹桥和仙霞,个别优质小区的二手价格可以突破10w+,比如仙霞的西郊紫薇花园,虹桥的虹桥豪苑,可更多住宅的主力却是老破小或者21世纪初的“过时高层”,价格大概在6-8w之间。
虹桥板块的弊端,在于板块内有些零散的较老的产业园,仙霞板块的不足,则在于坐地铁都要到天山板块内去;至于最后仅剩的北新泾板块,虽然也有个长宁第在10w+的价格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撑,但大部分的“老破小”价格只在5w左右,距离市区较远,比邻临空经济园区,生活配套成熟度略低,生活体感明显弱了一截。
或许等北新泾的产业真正崛起;
或者北新泾的城市界面大幅度更新后;
北新泾板块才能追上仙霞和虹桥的楼市吧!
尽管长宁区的每个板块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拿到长宁区以外还是相当能打的,尤其是如果有土地、有新房,长宁分分钟让其他区域见识一下,为什么落寞了的长宁区,依旧是上海的“顶级区域”。
去年西郊的两个新盘,高层售价都要11.8w,西郊宾馆旁边的联排 均价要到16.3w,前几天刚公示的中山公园地块新规划,售价预估也要达到15w左右,连北新泾长宁第的二手房都要到10w+,也就是说,哪怕长宁区的最短板,再有新房入市,价格基本也是要10w以上。
如此价格的性价比我们先不谈,但绝对会有人为之买单,这就是顶级区域长宁区的魅力,如果将长宁区的9个板块拟人的话,我想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隐士大佬西郊,坐在自家的庭院前沏茶,正所谓大隐隐于市没落贵族新华路,行走在梧桐树影下,外国弄堂前,回忆往昔、淡淡忧伤海派老克勒镇宁路,身穿定制西装,只喝手冲咖啡,遥望隔壁静安寺、徐家汇人生鼎沸年迈外交官古北,逛着上海高岛屋百货,感慨日本总部要投资1亿促进转型中产家庭中山公园,2、3、4号线三地铁还不够,还要龙之梦、来福士双商场逆袭暖男天山板块,tod生活是最大的底气日料店小老板仙霞,站在日料街前用力吆喝企业总监长宁虹桥,现在不仅996,我们还要拼多多实干青年北新泾,临空soho,卖力码农长宁区在上海越发低调,可长宁的故事和传奇依旧存在,长宁的未来是落寞是崛起似乎并不重要,在长宁,生活幸福,就够了!
你心中的长宁区是什么样子呢?
你认为长宁区的那个板块才是第一名呢?
你和长宁区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和秘密呢?
可以把你的想法打在评论区内~
来源:老谢聊上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