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没有塑料,现代生活可能真要倒退几十年。它轻便又便宜,用途广泛。可以说,塑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高效。但它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且不说塑料难降解对环境造成的长久危害,在我们最日常的生活中,如果用错了,也会影响自身的健康。
从牙刷、早餐包装袋,到手机壳、矿泉水瓶、外卖盒……塑料制品无处不在。
说实话,没有塑料,现代生活可能真要倒退几十年。它轻便又便宜,用途广泛。可以说,塑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高效。但它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且不说塑料难降解对环境造成的长久危害,在我们最日常的生活中,如果用错了,也会影响自身的健康。
面对生活中随手可见的塑料制品,有哪些问题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的?
损害器官、提高患病风险——这种“厨房神器”并不“神”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将矿泉水瓶、饮料瓶洗干净用以储物,比如装酱油、醋等调料,大饮料瓶装米、面、粮、油等,一些人还把塑料瓶称作“厨房神器”。
然而,看起来环保节约的废物利用,却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
为什么不推荐重复使用
饮料瓶、矿泉水瓶
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它们之间其实有差别。
在塑料制品上,我们通常都能找到一个三角箭头的标志,标志中的序号从1—7不等,代表的是它们原料树脂的规格。不同等级的塑料制品,有着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大家常见的饮料瓶、矿泉水瓶、一次性包装袋等,通常都是1号PET材质,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材料轻巧、无异味、化学性能稳定、气密性强,可直接用于食品包装,是应用最广的饮料包装材料。
市场上的PET塑料品,只要遵守国家标准,在符合存放条件、存放周期的情况下,有害物质的迁移量都低于标准量,不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风险。但如果重复使用,或更换盛放的东西、在不适合的条件下存放,可能导致本来安全的塑料瓶变得不安全。
改变盛放的东西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饮料瓶、矿泉水瓶等在设计生产时主要针对水、碳酸饮料、果汁等液体,如果让它来盛装其他液体,可能会因为液体性质的变化而释放有害物质。
比如,用饮料瓶盛放醋,液体的pH值降低,很可能会让有害物质的迁移量增多。
有研究发现,用PET塑料瓶分别装4%的乙酸、10%的乙醇和20%的乙醇时,装乙酸的瓶中,有害物质锑的迁移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种。
高温会让饮料瓶变得不安全
PET不耐高温,如果盛装过热食品就会形变,同时迁移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
有人用饮料瓶、矿泉水瓶分装食用油,并放在炉灶周围,高温环境会急剧加剧饮料瓶中有害物质的迁移与扩散,带来健康风险。
饮料瓶会老化带来健康风险
PET会因长时间使用而老化,从而导致有害物质的迁移量增加。有些人用塑料饮料瓶装大米、小米、红豆、调味料等食物,好几年都不换,会带来健康风险。
迁移出的有害物质有这些危害
饮料瓶、矿泉水瓶等PET塑料瓶,在使用过程中迁出的有害物质,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催化剂“锑”。
锑具有生物毒性,可通过皮肤、消化道等路径进入人体,对皮肤、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或器官造成损害。
虽然小剂量的锑对人体影响不明显,但它存在一定的蓄积作用,长期慢性摄入,会给人体各器官、各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二是其他有机物。
为了增加PET的耐用性、强度等,通常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一定量的塑化剂。塑化剂会扰乱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同时提高癌症风险,给健康带来潜在隐患。
如何正确使用塑料制品
除了“1号PET”,这里整理了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接触到的其他几类塑料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2号 HDPE高密度聚乙烯
对于高温的耐受力稍高一些。除了制作成塑料袋、塑料桶等形式,多用作建筑中的管材、门窗、纤维制品、中空容器、薄膜以及注塑制品等等。HDPE同样会在长期使用中释放有害物质,不建议用于盛放食品。
3号 PVC聚氯乙烯
分硬性和软性两种,通常用于日用品类,比如塑料手套、塑料板材、日用品塑料瓶等。一些保鲜膜,也会使用PVC材料,这种保鲜膜不适合高温加热。
4号 LDPE低密度聚乙烯
常见的有保鲜膜、密封袋等,可适当耐受90℃左右的温度,不建议装高温食物。
5号 PP聚丙烯
如果习惯用塑料盒装食物,可以专门购买符合标准的PP塑料盒。PP塑料制作的微波炉餐盒、奶瓶等耐高温,可以装热水、热食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可进微波炉的餐盒盒体是PP材质,但盒盖可能不是。因此加热时需要拿掉盒盖,否则也会导致有害物质释放。
6号 PS聚苯乙烯
主要应用于一次性餐具、饼干盒、文具等,耐热性较差,不建议盛装高温食物。
7号 OTHER其他所有未列出的树脂及混合料
其他所有未列出的树脂及混合料。如聚碳酸酯(PC):无色透明、耐热,具有抗冲击,可以用于制作可重复使用的水瓶、奶瓶等,也可用于制造日用品,如水桶、行李箱等。PC产品应避免盛装高热食物,有裂纹/破损要停止使用。
保鲜膜这样用,有毒有害还可能致癌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保鲜膜封装食物。然而,保鲜膜如果用得不对,便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多危害。例如,不是所有的保鲜膜都可以加热,有些保鲜膜加热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甚至会产生致癌物。那么,如何区分保鲜膜是否可以加热?保鲜膜该怎么选?
保鲜膜的种类有哪些
保鲜膜看似都是软软的、透明的,但它们的材质却是不一样的,通常由以下几种塑料材料制成:
聚乙烯(PE):这是最常用的保鲜膜材料之一,因其安全性和低成本而广泛应用。聚乙烯保鲜膜透气性较好,但其热稳定性和抗拉伸性相对较弱。
聚氯乙烯(PVC):早期的保鲜膜多使用PVC材料,这种材料的保鲜膜透明度高,延展性好,但由于其中可能含有的塑化剂,其安全性受到关注,特别是在高温下或接触油脂性食物时。
聚偏二氯乙烯(PVDC):这种材料的保鲜膜阻隔性能较好,但因成本较高和环境影响问题,使用相对较少。
其他生物降解材料: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一些保鲜膜开始采用生物基或生物降解材料,如聚乳酸(PLA)等。
可加热和不可加热
在家中加热包裹保鲜膜的食物时,到底可不可以把保鲜膜放进去一起加热呢?可以参考以下分析:
1.聚乙烯(PE):这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保鲜膜,该材料制成的保鲜膜一般是可以用作微波炉加热的,但长时间加热、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所以建议不要把该类保鲜膜包裹食物长时间放在微波炉,用超高温度、长时间加热。
2.聚氯乙烯(PVC):该材料制成的保鲜膜含有塑化剂,高温下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不建议用于加热。
3.聚偏二氯乙烯(PVDC):这类材料的保鲜膜性能很好,可以耐受140℃—180℃的高温,可以用于加热,但建议不要放进高温烤箱加热。
另外,还可以查看标签或包装说明。一些制造商通常会在保鲜膜的包装上标明是否可以用于加热。如果是在正规渠道购买的保鲜膜,包装上明确表示可以用于微波炉加热,那么这种保鲜膜通常也是安全的。
致癌的增塑剂
一提到保鲜膜,大家可能就会想到致癌的增塑剂。含有DEHP增塑剂的PVC保鲜膜确实存在一定风险,但其余品类不用过于担忧。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增塑剂化学物质的总称,在PEAs这个大家族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化合物,它经常被用于生产聚氯乙烯(PVC)制品,比如医疗设备、玩具、包装材料等。
DEHP在加热过程中,有可能会迁出,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例如可能会干扰人体的激素系统,造成内分泌紊乱,甚至导致人体出现生育缺陷或其他生殖损害等,但人体日常接触的DEHP浓度通常远低于可能导致这些健康问题的剂量。而且目前的研究显示,DEHA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潜在影响也是有限的,这些研究多是在比日常生活中暴露量高得多的浓度下进行的,所以只要DEHP使用符合相关要求,合理使用也不用过度担忧,需要注意的就是大家一定要去正规途径购买保鲜膜产品,不要因贪图小便宜而买到不合格的产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解决DEHP的毒性问题,人们还开发了多种替代品,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等,这些替代品虽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但相对来说会更安全一些。大家如果很担心含 DEHP的PVC保鲜膜的健康风险,那么也可以选择其他材质更安全的保鲜膜。
油脂会溶解保鲜膜吗
有时保鲜膜外表渗了好多油,是因为食物的油脂把保鲜膜溶解了吗?其实不然,保鲜膜属于高分子材料,是由一个一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聚合材料的分子之间都会有空隙,食物中的“油分子”就可以从这些空隙中通过了,从而产生渗油的现象,HDPE的保鲜膜分子空隙小就不容易渗油;LDPE空隙相对大就容易渗油。这也是你就算戴着手套吃小龙虾,也会弄得一手油的原因。
有些网友可能又会想,那为什么低密度聚乙烯不渗水呢?低密度聚乙烯的保鲜膜疏水性强,液态水无法润湿分子间隙的孔壁,无法形成连续的液流,不会让水以液体形式穿过的(水蒸气可以透过)。
如果发现包装食物的保鲜膜已经渗油了,食物还能继续吃吗?不考虑温度影响的话,油只会从保鲜膜渗出,不能将其溶解,不必担心会吃掉“液态保鲜膜”的问题。
挑选和使用建议
1.查看材料类型:
聚乙烯(PE):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选择,适合日常使用。
聚氯乙烯(PVC):可能含有塑化剂,建议避免用于食品包装。
聚偏二氯乙烯(PVDC):具有更好的阻隔性能,但成本较高,环境影响也需要考虑。
2.查阅产品标签:检查包装上是否有食品安全标志和是否标明可用于微波炉加热。
3.透明度和粘性:良好的保鲜膜应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适当的粘性,以便轻松地粘贴在食品容器上。
4.高温使用:遵循包装说明,尤其是关于是否可以加热的指示。不要在高温下使用不适合加热的保鲜膜,如在微波炉中加热。
5.避免直接接触高脂食物:某些类型的保鲜膜在接触高脂食物时会出现“渗油”现象,并可能会释放化学物质。
6.另外,目前常见的保鲜膜大多是PE材质,但并不是只要标有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保鲜膜就能用来包裹食品,一定要注意要有“食品专用”“食品安全许可”或“QS”的字样才可以盛装食品。常见的装垃圾的塑料袋也是PE材质的,可千万不要用来装食物!一般来说,不可包装食品保鲜膜的往往其增塑剂是超标的,含有DEHP等有害物质。
选“一次性保鲜罩”不能看“长相”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女士用购物积分兑换了“一次性保鲜罩”,“比传统的保鲜膜方便好用。”王女士告诉记者,普通保鲜膜如果不是点断式的话,使用时往往需要撕扯或者使用剪刀切断,“一次性保鲜罩”撑开即可,随取随用非常方便。
但令王女士哭笑不得的是,有一次爱人看到了,打趣说怎么现在浴帽也能当保鲜膜用了。虽然是个玩笑话,但也给王女士提了个醒,保鲜罩毕竟经常直接接触食品,能放心使用吗?
南京市质检院(江苏省绿色可降解材料检验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小明告诉记者,不论是普通的保鲜膜还是“一次性保鲜罩”,能否放心使用不是看“长相”,而是要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GB 4806.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记者在一款“一次性保鲜罩”的外包装上看到了符合性声明:本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806.1、GB 4806.7、GB 9685等相关标准。张小明也表示,从目前来看,正规渠道销售的保鲜膜产品,整体在安全性方面是比较稳定可靠的。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保鲜膜产品时,尽量选择大型商超等正规渠道,且明示了国家标准的产品。其中PE聚乙烯主要用于食品的包装,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优先选用PE材质的。需要提醒的是,消费者用于微波炉加热时,应根据产品本身的标识选择是否可微波炉使用;不要用微波炉加热“一次性保鲜罩”包裹的高糖分或高油分的食物,以免熔化;避免与强酸、强碱及酒精类食品接触。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科普中国
来源: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