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突攻,俄6辆导弹车被炸毁,第二天俄携秘密武器,光速反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9:42 1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9月23日的凌晨,当时,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军事训练场还浸在夜色里,只有零星的岗哨灯光在旷野中晃动。

俄乌冲突进行到目前的阶段,双方仿佛陷入到一种停滞的状态中。

和平的条约被撕毁,本来疲乏的乌克兰再次得到美国的支持,俄罗斯态度依旧强硬……

然而,就在近日,乌克兰的一场突袭却犹如石子入水,震醒了克里姆林宫中的人。

当夜,俄六辆重量级导弹车被炸,损失挺大。

俄罗斯对此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

这件事发生在9月23日的凌晨,当时,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军事训练场还浸在夜色里,只有零星的岗哨灯光在旷野中晃动。

谁也没注意到,14架乌军无人机正从黑海方向超低空掠来,就像沉默的猎鹰,正贴着地面,足足掠过了400公里的距离,精准钻进了这片藏在偏远村落里的军事禁地。

这些乌军的无人机,造价不过几万美元,目标却是俄军第20集团军第448导弹旅的"王牌家底"——伊斯坎德尔-M导弹系统。

他们就是自杀式无人机。

此时的训练场仓库区,6辆导弹车正静静停放着,其中1辆9P78-1型发射车的"大地-V"天线还露在车顶上,5辆9T250型运输车则整齐列在一旁,它们刚完成前序部署准备,正处于短暂休整状态。

不远处,1辆"铠甲-S1"防空导弹车本该是这里的"守护神",却没能捕捉到低空突防的无人机踪迹。

凌晨3点左右,第一架无人机率先撞向仓库顶部,"轰"的一声炸开缺口,火焰瞬间从破洞喷涌而出。

紧接着,其余无人机轮番俯冲,有的直接扎进车辆引擎舱,有的在车顶爆炸,密集的爆炸声打破了夜空的寂静。

仓库内很快燃起熊熊大火,高温已经将导弹车的钢制底盘烧得扭曲变形,轮胎和电子设备熔化成黑褐色的黏液。

岗哨士兵过了一会,反应过来时,现场已一片火海。

火势早已失控——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的精密部件遇火即燃,根本无法靠近。

火光中,能清晰看到车辆残骸上焦黑的战术标记,那是第448导弹旅独有的圆形箭头和菱形符号,此刻却成了战果的注脚。

待到火势渐歇,曾经价值过亿的导弹车只剩漆黑的空架子,连"铠甲-S1"的雷达天线都断成了两截。

这场乌克兰精心设计的突袭就像一记精准的重拳,恰好砸在俄军的"破绽"上。

要知道,伊斯坎德尔-M可是俄军的"战术尖刀",射程达500公里,开战以来已发射三四千枚,屡次摧毁乌军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和海马斯火箭炮。

而这次被毁的6辆导弹车加1辆防空车,总价值超过1.3亿美元,却被廉价无人机一锅端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仓库周围的其他设施完好无损,显然乌军早通过卫星侦察和情报网络锁定了目标,连车辆停放的具体位置都摸得一清二楚。

天亮后,俄军士兵纷纷沉默,俄罗斯国防部在当天的简报中罕见承认了损失,而乌军则迅速公布现场照片,那些焦黑扭曲的装备残骸,成了这场不对称作战最直观的证明。

而最让俄罗斯接受不了的,还是自己的队伍里出了内鬼。

根据俄罗斯官方披露的消息,这场作战中俄军很可能有内鬼。

9月24日,俄罗斯媒体曝光了内鬼的真面目,其名叫斯图普尼科夫中尉。

他早早就潜伏在了俄军的情报部门,时间长达7个月。

在此期间,他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加密过的通讯软件,持续地向乌军传送机密情报,包括军事基地的立体布防图、导弹部队的机动路线等关键信息。

在协助完成这轮袭击后,他悄然离开,伪造了被火箭炮炸死的现场,随后化装成难民混入乌克兰。

据俄罗斯的统计数据显示,这名内奸至少造成了200名俄罗斯士兵死亡,损失装备价值超3亿美元。

遭遇突袭训练场的导弹车残骸尚未清理完毕,俄军咽不下这口气,反击部署已全面展开。

9月24日凌晨,阿斯特拉罕州的空天军基地内,4架苏-34战斗轰炸机挂载Kh-47M2“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进入待命状态,目标直指乌军无人机指挥中枢——敖德萨州什科利尼机场。

指挥中心内,卫星实时画面锁定目标区域:3座加固机库内整齐停放着待发的自杀式无人机,旁边的雷达车正持续运转,地面人员在进行战前调试。

电子战部队提前启动干扰设备,切断该区域与外界的通讯链路,确保乌军无法提前预警。

凌晨1时12分,苏-34依次升空,在万米高空完成了导弹分离。

“匕首”以10倍音速冲向目标,弹体因空气摩擦产生高温,却凭借可变弹道持续调整轨迹。乌军“爱国者”防空系统虽捕捉到信号,但未等完成锁定,导弹已抵达目标上空。

1时28分,第一枚“匕首”以近乎垂直角度砸向主指挥机库,230吨TNT当量的爆炸瞬间掀翻顶棚,火光冲天而起。

紧接着,另外3枚导弹分别命中无人机仓库和雷达站,引发连环殉爆,现场传来持续的爆炸声。

与此同时,20架“柳叶刀”巡飞弹组成小集群抵近战场,对逃窜的技术人员和备用设备实施补击。

这些无人机精准摧毁了未被导弹波及的充电设备和通讯终端,彻底切断反击可能。

凌晨2时许,第二波打击启动。

苏-34投下FAB-500滑翔制导航弹,精准命中机场燃料库。

3000吨燃油燃起的火墙照亮夜空,爆炸在地面留下多个8.5米深的弹坑,所有无人机零部件被尽数烧毁。

黎明时分,侦察卫星传回画面:什科利尼机场跑道断裂,机库只剩焦黑钢架,曾经的无人机枢纽彻底瘫痪。

从锁定目标到完成打击,全程仅用3小时,真正展现了俄军高超音速武器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

其中,“匕首”超高音导弹作为俄军的秘密武器,在此次战斗中表现的十分优秀,为俄罗斯扳回了一城。

此次突袭与“复仇”,不仅让俄乌双方再次探了探对方的虚实,还让国际社会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他们,大家都想知道和平的曙光是否会降临欧洲。

来源:古往今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