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来,花溪区紧紧围绕“一年开新局、两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的教育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立德树人导向鲜明、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协同发展纵深推进、师资力量日益
近日,《贵阳日报》整版报道了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花溪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一起来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花溪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贵阳市清华中学新校区教学楼。
三年来,花溪区紧紧围绕“一年开新局、两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的教育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立德树人导向鲜明、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协同发展纵深推进、师资力量日益增强、教育管理不断规范、教育环境持续优化,交出一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花溪答卷。
锚定目标 推动整体提升
2022年,花溪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确定“一年开新局、两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的教育发展目标,并对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
▲贵阳市清华中学教育理念展厅。
三年来,花溪区聚焦一个总体目标和立德树人、基础教育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校地协同发展、高素质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提高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此过程中,花溪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成立以区政协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通过召开会议、到校调研、开展座谈等方式,高位推动教育发展。
花溪区始终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保障的位置,在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三年累计投入资金50.9亿元,有效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支持,累计争取中央资金、省级资金、市级资金6.54亿元,推动教育环境持续优化。
▲贵阳市花溪第一中学学生在教室上课。
花溪幼儿园诞生于抗战时期,至今已有87年的办园历史,早在2010年,该幼儿园就被评为贵州省首家省级一类示范幼儿园。
在浓厚历史文化印记的熏陶下,花溪幼儿园孕育出“源溪灵动,培根致远”的办园理念,探索出“亲乡土,喜探究,乐游戏”的培养目标。该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刘琍介绍,在课程建设上,幼儿园从上世纪80年代起研究的“角色游戏”,构建适宜的游戏育人模式,自1995年起,持续开展游戏理念与方法策略的研究,通过留“空”、融构儿童生活,营造出师幼与社区深度参与的游戏生活。2025年8月,该项成果荣获贵州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花溪区第二小学管乐团演出剧照。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年来,花溪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成效明显——
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毛入园率、普惠率、公办率分别达到97.48%、94.23%、64.86%。
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通过新建、改扩建、配建,持续扩大学位供给;深化城乡“双校”协同,采取“集团化办学”“强校+弱校”模式,推动清华中学与花溪第三中学、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与青岩贵璜中学、溪南高中与贵阳市第十一中学等学校结对发展。
全力推进高中教育示范优质。围绕“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持续推进新高考改革;区教育局及区属两所高中获得贵阳市普通高中出入口成绩评估一等奖。
精准施策 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成绩是对学校工作最好的肯定。”贵阳市花溪第一中学教学副校长余德江说,今年中考,学校第一批次上线数530人,上线率为51%;第二批次上线数648人,上线率为62%。
▲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学生在图书室阅读课外书籍。
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该校深耕教学课堂,不断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摒弃“一刀切”教学方式,紧跟教学改革方向,形成工作合力,针对各类学生研讨分析,制定教学实施策略,按照“一类一案”因材施教,推行培优辅差,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总体呈现明显提升。
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花溪区聚焦教研工作、课题质量、学校品质等多管齐下,通过强化教师专业培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题研究与实际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能力的整体提升,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前身为航空子弟学校,生源结构多元。面对现实情况,学校将“生源短板”转化为“育人契机”,积极探索出“分层适配、个性赋能、动力激发”三大策略,助力各类学生找准成长方向、实现个性化发展。在“弱基础、强突破”的教学理念引领下,学校系统优化“教师—课程—学生”全链条育人环节,着力构建“基础牢、潜力足、内核活”的教育体系。
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校长唐甜说:“我们注重将航天精神深度融入办学理念与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增强师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致力于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之才。”
原贵阳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区是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源全部为随迁子女。为打破“一刀切”模式,学校以“分层教育”让学生“跟得上”,以“个性化辅导”使其“补得牢”,以“多样化活动”让其“有活力”,最终实现“从薄弱到合格、从合格到优秀”的跨越。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为不断优化师资队伍,近年来,花溪区引进高层次人才70余人;新增黔灵名师、黔灵名校长培养对象和省级、市级骨干等87人;新增高级教师113名;培养区级骨干教师360人,教师队伍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打造品牌 促进全面发展
在秀美的花溪河畔,成长着一支“花儿朵朵”艺术团——花溪区第二小学管乐团。这支乐团成立于2010年,本着“艺术教育成就孩子完美人生”的建团宗旨,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外舞台,让高雅的管乐艺术在秀美花溪蓬勃发展。
花溪区第二小学六年级(一)班的王浩铭,是花溪区第二小学管乐团中号手。这位少年乐手学习中号五年,虽年仅十余岁,却已展现出非凡的执着与热爱。“用音乐可以交到更多朋友,也能训练专注力。”王浩铭一有时间就勤加练习,在他的影响下,刚上一年级的妹妹也加入了管乐团,开始接触长笛演奏。
在花溪区第二小学,像王浩铭一样热爱音乐的孩子还有很多。花溪区第二小学管乐团指挥张紫薇介绍,乐团共分ABC三个梯队,孩子们要经过数年的训练和坚持才能成长为相对成熟的乐手,目前整个乐团约有200人。每年寒暑假,孩子们都会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得益于专业的指导和长期的练习,管乐团演奏技术和风格独树一帜,在众多比赛中获奖无数。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在花溪区,教育品牌创建亮点凸显。
近年来,花溪区持续打造区域“花漾杯”体育艺术特色活动品牌,发展攀岩、管乐、跳绳、田径、游泳等特色项目5个。其中,攀岩获国家级赛事5金,管乐获全国及省级赛事一等奖11次,跳绳获省级第一名21人次。
教育应该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是值得关注并需要深刻回答的问题。
▲小朋友在花溪幼儿园快乐成长。
诞生于抗战烽火年代的贵阳市清华中学,是贵州省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教育成就完全人格”的办学理念,注重内涵发展,以德育为引领、以智育作支撑、以美育与体育为载体、以劳动教育为补充,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多元化发展。
贵阳市清华中学副校长李雷表示,从“凡可造就一完全人格之教育,未尝不悉心尽力”到“教育:成就完全人格”,从德、智、体“三育并进”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是贵阳市清华中学对教育整体性、完整性的倡导,是对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践行,也意味着学校教育已经踏上更加重视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征程。
▲花溪区第二小学举办的足球班级联赛。
多年来,花溪区教育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学前教育省市级示范率由12.4%提升至18.54%,县级以上示范率达68.45%;贵阳市清华中学成功创建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完成升类复评,溪南高中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评,示范引领持续优化。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在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花溪区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筑牢均衡之基、厚积优质之本、走好长远之路,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蓄势赋能。
花溪区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多年耕耘,花溪区教育工作百花齐放,各学段亮点纷呈,成绩斐然。
全力促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以“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为导向,多措并举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高考成绩稳步攀升,全区本科上线率从79%提升至87%。示范创建实现突破,清华中学成功创建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入选第二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完成升类复评,溪南高中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评,区域高中示范校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力推动初中教育提质进位。围绕“提升均分、扩大尖优、缩小差距”目标,初中教育实现向上向好发展,近两年中考总分平均分、高分段占比等成绩保持提升。特色教育成效明显,贵阳市花溪区金竹民族学校跳绳项目在全省保持领先;贵阳一中星辰学校和花溪区实验中学入选第一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
全力筑牢小学教育基础根基。把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第一粒扣子”,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与特色发展水平。六年级质量监测平均分及优质学校数量保持上升势头,整体水平朝着更高梯队稳步迈进。学校个体表现亮眼,花溪小学入选第一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
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围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全力推进从“有园上”向“上好园”转变。示范水平显著提升,省市级示范率从12.4%提升至18.54%,县级以上示范率达68.45%,优质资源覆盖面扩大,推动学前教育向“优质普及”转变。普及普惠向好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7.48%、普惠率94.23%、公办率64.86%,保障幼儿享受优质普惠学前教育。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