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北京国贸商圈万通中心一层悄然出现了一块插满鲜花的装修围挡。鲜花散尽,“京东首家自营医美店即将开业”的字样赫然出现。据知情人士透露,作为京东医美首个独立门店,京东医美(国贸店)将于10月中旬正式对外营业。
短短3天用户共领券近1800张,预售成交额突破100万元
编辑:北玄
封面来源:pixabay
近日,北京国贸商圈万通中心一层悄然出现了一块插满鲜花的装修围挡。鲜花散尽,“京东首家自营医美店即将开业”的字样赫然出现。据知情人士透露,作为京东医美首个独立门店,京东医美(国贸店)将于10月中旬正式对外营业。
尽管目前仍处于装修阶段,京东医美(国贸店)的预售活动却已提前引爆市场。记者从京东健康方面了解到,自9月11日开始京东医美(国贸店)“300元无门槛开业礼券”活动上线以来,短短3天用户共领券近1800张,预售成交额突破100万元,并仍在快速增长。目前,第一周的服务名额已被抢光。
事实上,医疗美容作为高客单价、高增长的消费医疗领域,正成为互联网大厂争夺的 “新蓝海”。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已突破 5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稳定保持在 20% 以上。
同时,随着行业监管趋严、消费者认知持续提升,医美行业 “野蛮生长” 的时代逐渐落幕,新一轮行业洗牌已然开启。在此背景下,手握资金、技术、庞大用户基数与供应链优势的互联网企业,迎来了切入医美赛道的绝佳契机。
除了京东,美团、阿里、腾讯、字节跳动、拼多多等早已争相加码布局。
京东深度布局医美
近几年,京东在医美领域的动作频频。
今年7月,京东健康体检中心(亦庄店)医疗美容科正式对外营业。两个月以来,凭借高品质专业服务、透明定价以及延时至晚10点的营业模式,收获用户广泛好评。
再往前,2021年,京东健康与新氧合作共建的医美频道正式上线,引入超2000家认证机构,为用户提供线上问诊、方案定制等服务。2024年底,京东健康开始积极筹备布局线下医美市场,并对各大医美机构进行线下调研,项目负责人或是京东健康消费医疗业务部杨文罡。2025年3月,京东健康设立子公司北京京东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并申请了“京东医美”商标。
据介绍,基于京东健康医疗健康供应链和专业服务资源的优势,京东医美以“严选药械、持证医师、拒绝套路、透明好价”十六字为核心服务承诺,直击传统医美行业中“假货泛滥、无证行医、过度营销、价格虚高”等痛点,致力于优化用户体验、升级行业生态。
此外,京东医美还在医美行业内首创“上班族友好型门店”,每天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从而更好地为职场人群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专业轻医美服务。
京东入局医美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 “流量 + 生态” 的双重加持:一方面1.8 亿活跃用户基数庞大,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早已等同于 “品质、可靠、便捷”,通过京东 App 与线下门店的深度整合,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高效引导平台流量至线下,依托品牌信任度吸引消费者选择。
另一方面具备生态协同效应,京东医美并非独立诊所,而是嵌入京东健康体检中心的特色专科,能与口腔科、中医科形成协同,进而释放更大价值。
掀起新一轮行业洗牌
除了京东,阿里、美团等正凭借各自的核心优势,在这个千亿级赛道上展开激烈的差异化竞争。
具备生态协同优势的阿里,构建了“线上+线下”的医美服务矩阵。
线上端,阿里健康与天猫进行合并,基于天猫的流量优势邀请美容机构入驻平台,并通过跨境通道引入赛诺秀、菲欧曼等国际顶尖医美设备品牌,为目标用户提供O2O天猫医美服务;
线下端,本地生活平台口碑联合伊美尔、美莱等头部机构打造的“安心美”联盟,已覆盖全国136个城市,通过统一服务标准、透明价格体系,带动联盟机构复购率提升至65%。
美团聚焦于充当线下机构的流量入口,并未涉足自营。
2019年,美团宣布将医美业务从丽人业务部独立,升级为单独的美团医美业务部,体现了平台对这项业务的重视程度;2023年,美团陆续推出北极星医美榜、司南医师榜,用榜单形式将“选机构与选医生的标准”纳入医美专业化决策体系中;仅2024年一年,美团线上客户端就纳入了近3000家医美机构,并在平台上设置了专门入口;2025年7月,美团面向二三线城市推出“领航计划”,旨在通过联合本地优质机构为本地消费者提供医美服务。
腾讯通过投资布局已悄然构建医美版图。除早年投资的新氧、更美外,近期又领投了AI医美影像分析公司"颜究院",并且,其微信小程序"腾讯健康"也已上线医美预约功能,日活用户超300万。
字节跳动的抖音医美科普专区日均播放量达2.3亿次,巨量引擎推出“品效合一”营销方案,帮助机构将获客成本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
拼多多则以“百亿补贴”拉低热玛吉等项目价格40%,创新“拼团美疗”模式,单月参与人次突破80万。
互联网大厂的密集入局,正在深刻改变医美行业的竞争格局。巨头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资本实力与供应链整合能力,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不仅加剧了流量与客源的争夺,更直接挤压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
而中小机构本就面临 “获客成本高企” 的困境,在互联网平台 “补贴式低价”“透明化服务” 的冲击下,客户流失压力陡增,且在数字化运营、成本控制、合规性建设等方面,几乎全面处于劣势,难以与巨头抗衡。
不过,这场洗牌并非单纯的者淘汰弱者,更意味着行业向规范、透明转型加速。随着监管趋严与消费者认知提升,过去依赖信息差、套路营销的模式已难以为继;而大厂的入局,恰好以标准化服务、透明化定价、专业化资源整合,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医美行业 “野蛮生长” 的时代已渐行渐远,一个由规范驱动、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新阶段,正在互联网大厂的推动下加速到来。
来源:诊锁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