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身披鳞甲悄然穿行于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的溪涧与密林之中它拥有黄黑相间的斑纹在林中光影下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它是蜥蜴家族中的“巨人”也是我国爬行动物中的濒危保护物种它就是因鼻孔特征而得名的圆鼻巨蜥大家好,我是亚洲象“小强”首先为大家播报一则快讯近期云南西双版纳国家
它身披鳞甲
悄然穿行于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的溪涧与密林之中
它拥有黄黑相间的斑纹
在林中光影下具有良好的隐蔽性
它是蜥蜴家族中的“巨人”
也是我国爬行动物中的濒危保护物种
它就是因鼻孔特征而得名的圆鼻巨蜥
大家好,我是亚洲象“小强”
首先为大家播报一则快讯
近期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管护所
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巡护工作过程中
在保护区内拍摄到了这位蜥蜴家族中的“大佬”
圆鼻巨蜥
当时它正在一棵树下打洞刨土
浑身是泥,体长约1.5米
当它发现工作人员后迅速逃离
作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极危”物种
和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圆鼻巨蜥在野外难得一见
近距离邂逅更是不易
勐仑管护所的工作人员此前只在红外相机中
捕捉到它的身影
近年来,在生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
这一珍稀物种的野外种群呈现稳定向好的趋势
野外遇见频次不断增加
在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的3个片区均有分布
栖息海拔在1300米以下阔叶林下
在惯常印象中
蜥蜴多是攀爬与闪蔽的小机灵
但圆鼻巨蜥是个特别的存在
它不仅体型硕大,体长超过一米
而且常年伴水而居,是游泳潜水能手
在云南南部有“水蛤guó蚧gài”的俗称
作为顶级猎食者,圆鼻巨蜥的食谱极广
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鱼类……
只要能塞进它的大口,都有可能成为它的腹中餐
过去,由于非法捕猎、栖息地破坏等因素
我国圆鼻巨蜥的生存面临威胁,种群数量锐减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更新
一方面盗猎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另一方面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为圆鼻巨蜥的繁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昔日罕见的“五爪金龙”如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以我的家乡西双版纳为例
近年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多措并举筑牢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屏障
红外相机的布设与应用
成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核心利器”
通过这些“生态眼睛”全天候记录
野生动植物活动轨迹、种群动态及栖息地变化
不仅为保护区精准掌握生态状况
科学制定保护策略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更有效助力维护生态平衡、守护物种多样性
圆鼻巨蜥的保护故事
是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缩影
在这里
还有更多关于守护的故事在持续上演……
(完)
总策划:韩海阔
策划:李霞
统筹:罗春明
执行:柴静 徐华陵
指导单位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支持单位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西双版纳野象谷
来源:云南网信办代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