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术人的情怀,是把国家需求刻进骨子里。” 这是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技术专家严昊明常挂在嘴边的话。三十余年来,这位正高级工程师扎根高端数控机床研发领域,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矢志攻克“卡脖子”难题,推动我国龙门机床技术从跟跑、并跑向
“技术人的情怀,是把国家需求刻进骨子里。” 这是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技术专家严昊明常挂在嘴边的话。三十余年来,这位正高级工程师扎根高端数控机床研发领域,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矢志攻克“卡脖子”难题,推动我国龙门机床技术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迈进,用实干诠释了“大国工匠”的使命担当。
机床是“工业母机”,关乎制造业安全发展。2019年,高铁车厢大型结构件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设备,国产高铁制造陷入困境。严昊明主动扛起研制龙门移动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重任。面对62米长、7米宽的设备研发难题,尤其是加工1.5-4毫米薄壁铝合金零件的变形控制挑战,他创新提出“变形补偿加工”技术,带领团队日夜攻关。2020年,该产品通过辽宁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鉴定,填补国内空白,实现高铁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
这样的攻坚,在严昊明职业生涯中屡见不鲜。2001年,他为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研发轨道梁专用数控机床,面对国际首创结构精度控制难题,立下“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的誓言,仅用6个月便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为国家重大工程保驾护航。2009年,他牵头国家科技专项“带AB轴的高速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研制,针对飞机薄壁铝合金结构件加工难题,经数百次试验终获成功,其“科学争论后坚定实干”的工作方法,成为攻克难关的法宝。
“搞技术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突破在于长年累月的坚持。” 近些年,严昊明专注高精度龙门机床研发。2022年,他担任国家科技部某项目技术副总师,挑战“造机床的机床”—— 工作母机研发。在导轨技术路线上,他力排众议,选择自主研制11米超长淬硬滚动导轨。团队历经8个月,用400余吨铸件,经历近10次失败,终于攻克高硬度大层深铸铁淬火导轨技术,使我国龙门机床导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6月,搭载该技术的高精度龙门多主轴头五面加工中心交付,多项指标填补国内空白。
“技术需要传承,历久弥新。”2015年,严昊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成为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他独创“赶字法”,将团队“赶”进车间,践行“一万次实验、改进、运转”;用“偷懒法”,遇问题先让团队自主思考、实践,再指导讲解。工作室里,“呛呛”成常态,“1+N”模式(1人提问题,多人协同解决)让最优解不断涌现。
从青涩技术员到“大国重器”铸造者,严昊明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获省市科技奖25项,授权专利22项。三十载深耕,他以对国家的赤诚、对技术的执着,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书写了动人的工匠篇章,其精神正薪火相传,激励更多人为制造强国建设奋勇前行。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