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还没刷到那段惊掉下巴的聚餐视频?镜头怼脸拍的画面里,刘亦菲穿着香槟色礼服,坐在圆桌主位旁,对面是圈内有名的投资大佬。原本大家以为又是明星和资本的常规社交,结果下一秒的反差感直接炸了——大佬端着酒杯聊起影视项目时,她下意识往前凑了半寸,声音瞬间放软,连尾音都带
谁还没刷到那段惊掉下巴的聚餐视频?镜头怼脸拍的画面里,刘亦菲穿着香槟色礼服,坐在圆桌主位旁,对面是圈内有名的投资大佬。原本大家以为又是明星和资本的常规社交,结果下一秒的反差感直接炸了——大佬端着酒杯聊起影视项目时,她下意识往前凑了半寸,声音瞬间放软,连尾音都带了点黏糊:“您上次提的那个女性题材,还能再跟我多讲讲吗?”眼尾的笑意堆得满,手指还轻轻碰了下大佬的胳膊,那股子娇俏劲儿,跟平时镜头前“清冷仙女”的模样完全搭不上边。
可镜头一转,当身边的工作人员低声提醒“该补口红了”时,她脸上的笑意瞬间收得干干净净,头都没回,只斜着眼睛翻了个白眼,嘴角还往下撇了撇,那不耐烦的样子,跟刚才对大佬的态度比起来,简直像换了个人。这段视频才流出两小时,#刘亦菲聚餐反差感#的话题就冲上榜一,评论区直接吵翻,有人说“这也太双标了”,也有人翻出向太早年的采访:“当初向太说她‘太爱装’,现在看来真没说错!”
再回头看向太当初的评价,现在越品越有道理。那是三年前的一场行业酒局,向太被问起对年轻女星的看法,提到刘亦菲时,她端着茶杯顿了顿,直言:“她啊,太会拿架子了,私下里跟镜头前根本不是一回事。”当时还有很多粉丝反驳,说向太是“酸葡萄心理”,毕竟刘亦菲从《仙剑》到《花木兰》,一直顶着“内娱第一仙女”的标签,采访里永远轻声细语,拍照时也保持着优雅姿态,怎么看都跟“装”不沾边。
可这两年陆续曝光的私下片段,却慢慢撕开了这层“仙女滤镜”。去年有狗仔拍到她在机场,粉丝拿着花想递到她手里,她明明看见了,却故意侧身躲开,还跟助理小声嘀咕:“好烦啊,能不能让他们别跟着。”还有一次参加品牌活动,后台工作人员不小心撞了她一下,没等对方道歉,她就皱着眉往后退了两步,眼神里的嫌弃藏都藏不住——这些画面里的她,没有了镜头前的温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疏离感”,跟这次聚餐时的“双面反应”如出一辙。
其实不止刘亦菲,娱乐圈里“人设翻车”的例子早就不是新鲜事。前两年靠“亲民吃货”人设圈粉的李姐,私下被拍到在餐厅对服务员颐指气使,嫌菜上得慢就直接把筷子摔在桌上;还有走“耿直男孩”路线的王哥,镜头前说“不看粉丝颜值只看人品”,私下却跟朋友吐槽“有些粉丝长得太普通,合影都不想笑”。可为什么偏偏刘亦菲这次的“反差”争议最大?因为她的“装”,刚好戳中了年轻人最反感的点——把礼貌当表演,把尊重分等级。
年轻人不是不接受明星有脾气,反而讨厌“看人下菜碟”的虚伪。你可以对工作人员没那么热情,但没必要前一秒对大佬撒娇,后一秒就对身边人翻白眼;你可以不想跟粉丝互动,但没必要一边享受粉丝带来的流量,一边私下嫌弃他们“烦”。刘亦菲的问题从来不是“有脾气”,而是她总把“仙女人设”当面具,在不同人面前切换不同面孔,可镜头不会骗人,那些没藏好的细节,终究会暴露真实的样子。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娱乐圈早就不是“人设大于一切”的时代了。前几年明星靠完美人设还能圈住粉丝,可现在年轻人更吃“真实感”——就像杨紫,会在直播里吐槽“拍戏太累想躺平”,反而圈了一波路人粉;还有周雨彤,被拍到私下穿拖鞋逛超市,跟粉丝偶遇时还会开玩笑“别拍我没化妆的样子”,反而让人觉得亲切。反观刘亦菲,还在维持着“高高在上的仙女”形象,可私下的小动作却不断打破这种形象,这种“割裂感”只会让路人缘越来越差。
再往远了想,刘亦菲的“爱装”其实也影响了她的事业。自从《花木兰》之后,她就没再出过高口碑作品,去年接的一部古偶剧,还因为“演技僵硬”被吐槽“只会摆臭脸”。按理说以她的国民度,本该有更好的资源,可现在业内却有传言说“有些导演觉得她太端着,不好合作”——毕竟谁也不想跟一个“看人下菜碟”的演员共事,尤其是在讲究团队协作的剧组里,这种“双标”很容易影响整体氛围。
其实如果刘亦菲能放下“仙女包袱”,反而可能收获更多认可。她的颜值和气质本身就很有优势,要是能像早年拍《金粉世家》时那样,把真实的情绪放进角色里,而不是总想着“维持形象”,说不定早就突破了“花瓶”的标签。可她偏偏把“装”当成了保护色,结果反而让自己陷入了“人设崩塌”的争议里。
现在再看那段聚餐视频,评论区里已经从“骂她装”变成了“讨论人设要不要崩”,有人说“她只是没控制好表情,没必要过度解读”,也有人说“细节见人品,这种双标真的很败好感”。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清醒,明星想靠“装”来维持形象,终究是走不长远的。
你怎么看刘亦菲这次的聚餐反差?是镜头误读,还是她真的“太爱装”?如果明星卸下人设,你更愿意粉“真实但有缺点”的他们,还是“完美却虚伪”的人设?评论区里聊聊你的想法吧!
来源:张雪峰老师视频分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