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加沙重创花莲|堰塞湖溃决,已致14死18伤上百人受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0:29 1

摘要:黑褐色的洪水一口气把街道吞了,车子像小玩具一样被卷走。花莲县光复乡这一夜,整片市区像被搬进河道。航拍画面里,泥水涌进社区,军用卡车都在水里打转,很多人只能躲在二楼阳台打手势求援。咱就是说,这不是普通下雨天能解释的场景。

黑褐色的洪水一口气把街道吞了,车子像小玩具一样被卷走。花莲县光复乡这一夜,整片市区像被搬进河道。航拍画面里,泥水涌进社区,军用卡车都在水里打转,很多人只能躲在二楼阳台打手势求援。咱就是说,这不是普通下雨天能解释的场景。

9月23日14时50分,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出现坝顶溢流,前后两波,水头猛到直接把马太鞍溪桥冲断,泥水沿着河道直冲光复市区。当地消防说得很直白,来得急,退得慢,夹带砂石的水像一堵墙,碰到地势低洼处就闷头灌。光复乡、凤林镇、万荣乡成了重灾点,街边成片车辆泡在水里,部分住户来不及撤离,被困家中等艇。

伤亡数字让人揪心。灾害应变中心通报,截至24日6时,全台14人不幸遇难、18人受伤,多人失联;另有媒体提到受伤人数有34、失联124,数字还在动态更新。花莲县消防局的统计里,遇难者多是住在一楼、行动不便的长者,这个细节扎心。断电断水也在扩大,全台停电累计14017户、待修复2015户;花莲县段时间停电2871户、仍待修复1696户。停水户数全台4378。积淹水点位一度统计到51处,46处迟迟退不下去,主要卡在花莲平地与背山区域。

这次为啥这么狠,关键点落在堰塞湖。台风前几轮强降雨把山体刷松,落石和土砂在河道拦出一个湖盆。到了23日,外围环流又把水量抬高,湖面顶到临界,水从坝顶越过去,带着砂石蹭一下就冲开薄弱带。学过地理的朋友懂这个逻辑,溃决瞬时流量暴增,下游桥梁抗不过这股劲,断面被削,城市排水系统一下子就顶满。现场流下来的水色发黑,是山体泥质与腐殖混到一起,冲刷痕迹清清楚楚。

应急的动作还挺快。全台预防性撤离统计到23日晚,7904人;其中花莲撤出5349人,高雄1866人。光复、万荣、凤林三乡镇的12个村里,约1800户在22日就被强制疏散,这一步在关键时刻保了不少人命。救援力量连夜机动,台北、新北、屏东、宜兰、台东与特搜队调度到花莲,48车、20艇、148人、2条搜救犬,逐家逐户摸排。直升机窗口不多,水上艇、重机具成了主角,主打快进快出、先人后物。

气象这边没松口。海上台风警报虽然撤了,东部和南部迎风面雨带还在摆动。24日的暴雨特报点名花莲、台东,局地大暴雨甚至超大暴雨;高雄山区、屏东山区风险抬升,宜兰、南投高山带也不安稳。马太鞍溪下游的河道被土砂填高,行洪断面被吃掉一块,溢淹概率还在。监测单位持续盯雨量计与水位尺,任何一条线跳红,就得立刻再撤一轮。

现场自救和避险,给在地朋友几条硬核小条目,能用就用:

• 电先断,人再动。涉水进屋拿东西,穿胶靴,拿绝缘手套;配电箱湿了别硬开。• 拿一支记号笔在门框做水位尺,每小时看一次抬升速度;抬得快就往高处走,别赌它会停。• 家里有慢性病药,分装干燥袋,拎包里固定一格;身份证、保险卡、现金各塞一份,别都放同一个口袋。• 屋外看到地裂、树倾、土有蠕动感,马上离开,山体还在喘,滞留时间越长越危险。• 清淤阶段带口罩与护目镜,泥水里细菌多,手上有伤涂碘伏;喝水要煮沸,冰箱里化过冻的肉类尽量别再吃。

这场灾害也把一些老问题摁在显微镜下:

• 堰塞湖快速识别与预警。高分影像与地面巡查要成对,雨强超过阈值,自动下沉到村里广播,别让信息卡在中间环节。• 桥梁与涵洞的漂浮物拦截。加设可替换式防撞栅,不是追求一劳永逸,而是好拆好装;一旦卡木头,马上卸栅泄力。• 城市内涝退水路径要分级。主干管、溢流口、应急闸,一线不畅,二线顶上来;平常多做带水演练,灾时少掉链子。• 社区层面的应急包与联络网。网格员、里长、志工拉群,把弱势清单摆在手边,水一涨,先打电话确认人是否安全。

很多读者关心两岸互动。24日国台办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表达了哀悼与慰问,愿受灾民众尽快恢复日常秩序。灾害面前,生命优先这件事没有争议,后续在装备、技术、人才层面的协作越多,救起的人就越多。

有一说一,花莲这轮遭遇打击不小,但救援体系的反应速度、社区的互助,都让人看见韧性。接下来几天雨带还会摆动,别急着回低洼一楼清淤,等水退稳了再动身。当地单位也在做地毯式排查,堆砂包、抽水泵会优先投向关键节点。

写到这儿,给大家留个互动位。你家常备的应急包放了哪些东西;你所在城市的防汛措施有没有让你感觉靠谱;评论区聊聊,看能不能把这份经验,补到更多社区的清单里。愿每一次天灾过后,损失更小、恢复更快。

来源:混沌灵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