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西贝被爆出预制菜,网友的声讨就层出不穷,即便他们已经道歉,但大家仍不买账,尤其是近期西贝公众号发文《7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站在儿童的视角,讲一个非常煽情的故事,讲述舆论风波后,这位小朋友还“坚持要去吃西贝儿童餐”,再次被质疑情感绑架。
自从西贝被爆出预制菜,网友的声讨就层出不穷,即便他们已经道歉,但大家仍不买账,尤其是近期西贝公众号发文《7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站在儿童的视角,讲一个非常煽情的故事,讲述舆论风波后,这位小朋友还“坚持要去吃西贝儿童餐”,再次被质疑情感绑架。
而随着事情越闹越大,不少西贝的供应商也站出来表示,其实不止西贝在使用预制菜,就连海底捞、盒马这种大型企业也在使用!一句话把其他商家也拖下了水。
原本西贝的老板因为罗永浩的一句话,大大方方打开自己的后厨,供全国人民参观挑刺。本来是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证明,自己没有做预制菜。
在记者们的镜头下,网友们见识了保质期24个月西兰花,冷冻超过1年的羊腿,就连一些所谓的“时令蔬菜”,也是从冰柜里取出来,再加热端上餐桌的。
这下即便是相信西贝没有预制菜的网友也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些到处都是冷冻包装的菜品,卖给他们的确实都是预制菜。
这件事情的持续发酵之下,对西贝的生意是切切实实的影响到了。这段时间里,西贝一天的损失的营业额就高达200万,连续多天损失也让西贝有些撑不住了。
眼看这生意一天天冷清下去,西贝开始想办法应对了,9月24日,西贝在全国门店发起了一场优惠活动:进店任意消费,每人(包括儿童)均可获赠一张100元无门槛、可叠加使用的堂食代金券。
但是有网友发现,西贝的代金券并未在线下引发抢购与用餐潮,与线上代金券被转卖的实际情况似乎存在温差。
这件事引发了很多餐饮老板们与从业者的反思。有餐饮老板通过短视频平台表示,他的一个小群发了一个视频,晚上7点钟的一家西贝门店,晚上7点钟,空空荡荡,一桌客人都没有。
这个餐饮老板表示不相信,并表示:"我亲自去了一趟离我最近的一家西贝的餐厅,我特地去的,我一去一看,傻眼了,一进去他的明档大厨站了一排,大概有十几个厨师,穿着白大褂没事干。一进门看见西贝的大骨头,我在想,这骨头卖不掉怎么办?难道他倒掉吗?还是继续卖?”
“”我一进去,我就看到,整个厅空空荡荡的。后面有三桌,两个人一桌,6个人。他一个店的员工有20来号人,员工比客人多,这个企业就是一句话,1岁的宝宝吃了两岁的西兰花,这个企业就没了。”
该餐饮老板感叹,这个我们中餐的龙头企业,年销售70个亿,2万多员工,如果这个企业没了,2万多下岗了,没有工作了,而且上下游的产业工厂都得倒闭啊。所以我们今天做餐饮,一定要如履薄冰,一定要敬畏市场。
“你们不要以为你们多了不起,怎么怎么样,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我们遇到任何事情,店长、厨师长第一个站出来,把责任全部揽过来,要学会揽责任,懂的承认错误。因为我们的客人不是要跟你争一个对与错,他是要你的一个态度。”、“所以一定要敬畏这个市场,网络的一句话,一个70亿的2万员工的企业没了。何况像我们这种小企业呢。”
该老板也同时看到了市场的机遇,他表示,所以我包括你们,我们肩上的担子都很重,我们现在各个店的生意都还不错,你们能不能接住,前厅,你的店长能不能接住,后厨,你的菜品能不能接住,如果这个时候能接住,我们很快就能上了,就能出圈。
现在西贝是不仅仅是让餐饮老板们开始反思,要敬畏市场,同时也看到了机遇,那就是消费者现在不再盲目信奉大品牌,因为在餐饮这个行业,大品牌追求更高的利润与销量,不能保证菜品的质量,是不是预制菜,消费者也不一定知道。
尤其是商场餐饮几乎是预制菜的“重灾区”,出于消防安全和效率考虑,许多商场餐厅后厨甚至没有明火,很多依赖中央厨房配送的料理包加热出售。
从西贝这事出现之后,市场上不仅是餐饮从业者在反思与改变,消费者对于下馆子吃饭这件事情,考虑的东西越来越多,市场出现了多个变化。
首先是,越来越多的小餐饮老板通过西贝这个事情开始集体醒悟,意识到原来现炒就是核心竞争力,消费者想要的只是吃的安心与放心,要的是明厨亮灶。
于是越来越多的餐饮店已经开了后厨现炒直播,部分门店直播间人气暴涨数十倍,有直播间同时在线3万人。包括麻六记这种知名品牌也开启了后厨直播,人气暴涨,很多小店也开始争夺这一波人气与流量。
第二个变化是,西贝这事情出了之后,越来越多餐厅在门口醒目位置打出“现场烹饪”、“新鲜现做”、“没有预制菜”的招牌。也有不少餐馆开始标注预制菜,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而不是把预制菜当成先炒菜卖给消费者。有些餐厅发现,店内明示哪些菜品使用预制菜反而带动了生意,不少顾客表示:至少他们尊重我的知情权,我可以自己选择点现做的还是预制的,不会吃了预制菜被闷在鼓里。
毕竟,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是食品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日本、欧美等国家已普及数十年。麦当劳肯德基都是预制菜,但依然有大量消费者选择与信任,关键是能否确保菜品的品质以及新鲜健康度,有一个让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在品质上有信任,并让消费者自由选择。
此外是近期一个到店市场的风向是,越来越多餐饮门店挂出了“高德扫街榜上榜餐厅”的招牌去揽客。
原因在于,该榜单打破了餐饮行业拍照、刷单、营销为王的机制,而是实打实的通过到店消费的人气与真实评价来做排名,让菜品本身来说话,让原本一些餐品质量高、但不知名的现炒烟火小店有了出圈的机会,它不只看谁好评多,看的是谁真有人去吃,谁的真实口碑与评价好,商家不能刷榜,也不由平台去选定,能不能上榜全靠用户选择。
另外一个消费者现在点餐也开始有了集体的新话术,比如“少放葱姜,不放辣椒或香菜”、通过这种话术测试是否是预制菜,“如果服务员说菜品味道、材料是固定的,立马转身就走。”
现在种种的变化,意味着老百姓关注的核心,不全在预制菜本身,而是食品安全,在于能否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以及能否通过明厨亮灶让消费者可以吃个健康美味与安心。
风向正在改变,正如那个餐饮老板所反思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敬畏市场。何谓敬畏市场,就是要真正的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想消费者之所想,消费者最想要的,也是最容易被信任与做出口碑的。用真正放心的食材,透明的价格与厨艺,给到消费者安心与健康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接住这波餐饮市场风向变化之后的客流与需求,才能把生意越做越好。
来源:王新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