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里的空椅子:为何要对着一把空椅倾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7:22 1

摘要:诊室的某个角落,两把椅子静静相对。患者坐在其中一把上,开始对着空椅倾诉

诊室的某个角落,两把椅子静静相对。患者坐在其中一把上,开始对着空椅倾诉

——这不是超自然现象,而是格式塔疗法中著名的“空椅子技术”。这种看似简单的心理治疗方法,蕴含着深刻的情感疗愈机制。

空椅子技术由弗雷德里克

·皮尔斯于20世纪中期创立,核心理念是帮助人们处理“未完成的事务”。我们生命中那些未曾表达的情感、未说出口的告别、未能解决的冲突,往往成为心理负担的源头。这些未完成的情感体验潜藏在心灵深处,持续消耗着我们的心理能量。

治疗过程中,来访者被邀请想象空椅上坐着某个具体的人、自己的某个侧面,甚至某种情感。通过与“空椅子”展开对话,人们能够表达那些被压抑的情感,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最终达成情感上的整合与释然。

“空椅子技术”好在哪里呀?

1.提供安全的宣泄场:

在咨询师营造的安全氛围中,来访者可以对着象征某人或某部分自我的空椅畅所欲言,无需担心被评判或报复。

2.促进情感整合:

通过角色转换,也就是坐到另一把椅子上回应,人们得以跳出自己的视角,理解对方的立场或接纳自身的矛盾,从而实现内心的整合与和解。

3.化抽象为具体:

它将内在的、模糊的心理冲突转化为一场外在的、具体的对话,使问题变得清晰并可处理。

具体如何应用?

举一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如何应对苛刻的

“自我批判”

小李每次失败后,内心总有个声音不断指责:

“你真是个废物!”

1.这像是两个“自我”在打架。

一把椅子代表“批判者”,另一把代表“被批判的自己”。

2.让小李先坐在“批判者”的椅子上,尽情指责。

3.再让他换回自己的椅子,允许他为自己辩护,表达悲伤和需要:“我已经很累了,我需要鼓励,而不是批评。”

小李将内在的自我斗争外化,第一次有机会直面并反驳那个批判的声音,学习培养自我同情,而非一味地自我攻击。

为什么这种看似简单的对话能够产生疗愈效果?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生动地想象某个场景时,大脑的激活模式与真实经历相似。通过空椅对话,我们实际上是在创造一种矫正性的情感体验,重塑大脑中原有的情感记忆网络。这种体验能够帮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下重新处理未完成的情感事务。

空椅子技术特别适用于处理哀伤、创伤、人际冲突和内心矛盾。对那些始终无法走出失去亲人痛苦的人,空椅子提供了一种表达未言之语的机会;对那些内心自我批判严重的人,则可以通过角色转换,培养自我共情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空椅子技术虽然强大,但需要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强烈的情感宣泄可能让一些人暂时感到更加脆弱,需要有恰当的支持和整合过程。

每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有些未完成的对话,有些未能表达的情感。空椅子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座桥梁,让我们能够跨越时间的阻隔,与自己的过去达成和解,重获内心的完整与自由。

供稿科室

| 综合科

作者 | 田震

01

患者不用等,结果同质化 我院方便患者新举措推动检查结果互认

02

河北省门诊慢特病网上申报操作流程

03

直播预告 | 本周晚间19:00准时开播!多位专家与您相约直播间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