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大会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卫生健康服务品牌活动,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多层次会议。
聚焦基层卫生创新!
2025年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基层卫生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
2025年9月 · 北京
9月12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大会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卫生健康服务品牌活动,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多层次会议。
“2025年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基层卫生发展国际论坛”平行会议同期举办,本次论坛以“全球视野下的基层卫生创新与实践”为核心,邀请到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全科医学院院长梁万年教授,江西省医院协会曾传美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秦江梅教授,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霍华德・伯格曼(Howard Bergman)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李浬(Li Li)教授,澳大利亚莫纳士大学杨辉(Hui Yang)教授,美国耶鲁大学陈希(Xi Che)教授、澳大利亚全科医疗认证集团首席执行官蒂娜・贾纳米安(Tina Janamian)博士,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金花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仲教授,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许岩丽教授,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刘跃华教授,深圳市社区卫生协会赖光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顾湲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袁蓓蓓教授,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朱纪明教授,北京市丰台区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李志新主任,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徐真教授,围绕基层卫生体系建设、精准预防、质量改进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健康中国建设与全球初级卫生保健发展注入新智慧。
一
开幕致辞:锚定基层卫生“基石”地位,共绘健康发展蓝图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刘志军教授主持。
论坛伊始,中国医院协会相关代表与论坛主席、南方科技大学全科医学院梁万年教授先后致辞,为论坛拉开序幕。
致辞
梁万年教授
梁万年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自《阿拉木图宣言》确立初级卫生保健核心地位以来,中国基层卫生事业历经15年医改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了“国际视野+本土特色”的道路,但仍面临设施不平衡、服务能力不足等挑战。他强调,本次论坛搭建“对话、互鉴、协同”平台,既是国际经验本土化的契机,更是中国实践国际化的窗口,期待通过全球智慧碰撞,为基层卫生破题提供新路径。
曾传美会长
致辞
江西省医院协会曾传美会长则结合江西实践,分享了我国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成果: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持续升级、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及深化,但也直面人才流失、技术滞后、信息化差距等现实挑战。他呼吁,需以人才为根本、以能力提升为关键、以协同发展为支撑,携手推动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
二
学术盛宴:中外专家共论前沿,经验互鉴亮点纷呈
论坛学术报告环节分为“全球发展与展望”“聚焦问题”两大板块,汇聚中、美、加、澳等国的8位顶尖专家学者与行业实践者带来精彩分享,其中既有国际前沿理念,也不乏可供借鉴的实践案例。
(一)全球发展与展望
“全球发展与展望”板块围绕政策、学科、疾病预防等层面展开分享交流。板块主持人依次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秦江梅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仲教授、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许岩丽教授担任。
主持嘉宾
作为学术报告环节的第一位嘉宾,梁万年教授围绕《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内涵与路径》展开深度解读,为基层卫生如何融入健康中国战略提供顶层设计思路,引发全场共鸣。
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 Howard Bergman 教授详解《家庭医学作为关键临床与学术学科的兴起:基于加拿大经验》,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协作维度,展现加拿大全科医疗服务如何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秦江梅教授梳理《中国基层卫生体系及运行机制十五年发展历程》,从政策演进、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系统呈现我国基层卫生从“基础薄弱”到“网底坚实”的跨越式发展。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Li Li教授聚焦《初级卫生保健中的精准预防》,介绍精准医疗技术在基层疾病预防中的应用场景与成效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杨辉教授解读《澳大利亚RACGP〈全科医学的预防活动指南〉》,为我国基层预防服务标准化提供参考。
(二)聚焦问题
“聚焦问题”板块重点聚集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在基层医疗中的应用、全科医学的质量控制及改进两个方面。该板块主持人依次由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刘跃华教授、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杨辉教授及深圳市社区卫生协会赖光强教授担任。
主持嘉宾
美国耶鲁大学Xi Chen教授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基层医疗和人群健康:基于中美数据对比》,为我国基层卫生数字化转型提供数据支撑与方向建议。
澳大利亚全科医疗认证集团Tina Janamian教授则以《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持续质量改进:思想体系构建与发展走向》为题,分享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的“澳大利亚方案”。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金花教授带来《基层全科临床质量控制——基于上海的实践》,分享上海在基层医疗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中的创新举措。
三
成果发布:科普助力健康传播,基层卫生惠及民生
论坛尾声,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现场发布 “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 科普作品集,将专业医疗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民生内容,助力基层卫生健康科普下沉,让“健康守门人”的理念深入群众生活,为本次论坛增添了“学术+民生”的双重温度。
科普作品发布
四
闭幕展望:以论坛为桥,共赴基层卫生新征程
本次论坛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协办,不仅是一场全球基层卫生领域的思想盛宴,更是一次“国际经验本土化、中国实践国际化”的深度尝试。正如梁万年教授在致辞中所言,“基层卫生发展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未来,中外专家将以本次论坛为纽带,持续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初级卫生保健理念与实践创新,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多力量!
加入作者交流群
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方便拉您入群,群内定期分享高质量学术文章及相关学术活动资讯。
关于谨防上当受骗的特别提醒
近期有不法人员冒充《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工作人员,以进行稿件抽查、审核数据、发送录用通知等名义,发邮件或者微信要求添加好友。同时也有人假冒“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辑申请添加微信好友或通过邮箱收取稿件处理费、约稿、征稿、代处理稿件等。以上行为严重侵害了广大作者、读者及本刊的权益,编辑部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刊特此严正声明:
☆本刊唯一投稿方式为杂志官网在线投稿,注册后投稿。
☆本刊唯一邮箱后缀为chinagp.net.cn,不会通过其他邮箱发送通知或对外联系。
☆本刊稿件处理流程均通过杂志官网在线系统实现。
☆本刊不收取审稿费、稿件处理费、论文处理费等。
我刊银行账号: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光明支行
户名:《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备 注:个人网银转账,必须使用第一作者本人银行卡并在附言栏中注明稿号;公对公转账,请务必在附言栏中注明稿号。
邮箱:zgqkyx@chinagp.net.cn
杂志官网
学术平台
||||||||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