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八路与9日军拼刺刀,被刺倒一片,杨成武无奈:每班配一支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7:50 1

摘要:杨成武这个名字,在军史上可不是随便一提的,他从红军小兵干起,一路打到上将,指挥过平型关、神头岭这些硬仗。1938年,晋察冀军区里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直摇头:手下50多个战士围着9个日军,拼刺刀居然栽了跟头,死伤一大片。

杨成武这个名字,在军史上可不是随便一提的,他从红军小兵干起,一路打到上将,指挥过平型关、神头岭这些硬仗。1938年,晋察冀军区里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直摇头:手下50多个战士围着9个日军,拼刺刀居然栽了跟头,死伤一大片。

1938年那天,八路军一个排,50来号人,正赶路执行侦察任务,突然撞上9个日军骑兵。按理说人数是他们的五倍多,地形也熟,本该轻松包饺子。可枪一响,子弹打光了,就得拼刺刀。

这9个日军不是菜鸟,他们分成三组,每组三人,摆成品字阵,前头一个持枪平刺,后面俩护着侧翼,背靠背转圈,互相掩护。八路军战士冲上去想围攻,结果日军阵型一变,空当就露出来了,刺刀长,够得着,先捅倒一片。

战士们用汉阳造的刺刀反击,可刀刃短了20厘米,还脆,碰上日军三八式的家伙事儿,容易折断。仗打到最后,援军赶来才灭了那9个日军,可八路军这边伤了90多个,死了50来号,血本儿全搭进去了。

这事儿上报,杨成武一看报告,脸都绿了,不是怪战士不卖力,而是装备和训练的差距太大了。为啥会这样?日军那刺刀不是白练的。日本从1897年就搞出三八式步枪,够长够狠。他们陆军预算紧,子弹贵得像金子,所以拼刺刀成了主课。

他们抓到中国人就当活靶,练得手黑心狠。阵型也讲究,三人一组,进攻防守全覆盖,9个人围50个,听着荒唐,可实战里真管用。八路军呢?起步晚,工业底子薄,刺刀多从国民党那儿领的,质量参差,汉阳造的刀最长也就1.6米,冶炼技术差,一用力就弯。

部队里老兵多是长征过来的,耐力强,可专业刺杀训练少,靠一股子倔劲儿顶。平型关那仗,八路军歼敌上千,可白刃战里也搭进去600多长征老兵,伤亡比1比1,够揪心的。

杨成武琢磨这事儿,不是光生气,得想辙。他知道,仗打到这份上,靠进口枪不行,工业弱,得就地解决。分区兵工厂小,产不出好刺刀,那干脆回归老祖宗的家伙——长矛。

长矛这玩意儿,中国用了几千年,春秋战国时候就流行,长度2米上下,杆子用白蜡木,韧性好不折,矛头铁片磨尖,成本低,村里铁匠两三天就能出一批。杨成武下令,每班一支,简单实用,不用高科技。

起初战士们有点犯嘀咕,觉得这东西太原始,跟日军钢枪比像过家家。可杨成武坚持,亲自抓训练,让兵工厂改工艺,矛头加固,杆子削匀称。还学聪明了,矛头上绑红缨,血一流不滑手,心理上也占便宜,看起来像大刀队,气势足。

这决定一出,部队立马动起来。1938年3月,神头岭伏击战就试了水。八路军分区部队埋伏公路,日军车队进来,枪炮先招呼,长矛组随后上,长度优势大,战士站远了刺,日军刺刀够不着,先乱阵脚。

仗打完,歼敌1500多,缴枪550支,长矛立功不少。接着长生口战斗,又用上这招,地形窄,矛杆扫荡,日军三人组被搅散,损失惨重。杨成武一看有效,赶紧推广全分区,训练上也跟上,每天早操刺杀,拿稻草人练,模拟日军阵型。

来源:历史定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