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披露智能工厂超3.5万 AI能干脏活累活 但核心产线仍是禁区 下一站去哪?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7:42 1

摘要:在一个约2米高的金属框架内,144个伺服电机分列两侧,4台隐藏式控制器通过AI算法精准调度每块翻牌的翻转角度与速度,协调它们有条不紊地运作,翻出指定的图案。这是施耐德电气开放自动化EAE平台与AI算法深度融合的成果,可同步控制多个机械臂协同作业。

我国已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智能工厂

作者/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编辑/ 潘少颖 孙妍

在一个约2米高的金属框架内,144个伺服电机分列两侧,4台隐藏式控制器通过AI算法精准调度每块翻牌的翻转角度与速度,协调它们有条不紊地运作,翻出指定的图案。这是施耐德电气开放自动化EAE平台与AI算法深度融合的成果,可同步控制多个机械臂协同作业。

在新松展台,一套免示教智能焊接系统仿佛拥有“火眼金睛”,依托AI视觉技术实现了工件的自动三维建模、焊缝识别与工艺优化。面对复杂结构件,机器人能精准锁定焊缝位置,并能根据工件材质自动调整电流、电压等参数,手法比老焊工更加稳定。

在本届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工博会上,AI正从概念走向量产车间、能源枢纽与城市楼宇,重塑工业生产的底层逻辑。如今在工业制造领域,AI的价值正从单点突破转向全链条渗透。但AI真的能包揽所有工业难题吗?毕竟,AI不是实验室技术,而是需要“下车间、进产线”的价值工具。

重塑生产逻辑 落地场景丰富

“‘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标杆引领进入规模推广阶段。智能制造成效显著,已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如此表示。

工业数字化转型已步入日趋成熟的阶段,工博会上随处可见的案例印证了这一点。

在施耐德展区,《IT时报》记者看到,专为行业打造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已深度应用于智慧水厂、泵站及污水处理厂等场景,新一代数智水厂正推动水务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透明展柜中,蓝色水流沿模拟管道缓缓流动,屏幕上实时显示浊度、pH值等数据,这正是EAE平台的现场演示。每道工序都被紧密串联:从原水过滤到加药调节,再到管网压力监控,平台统筹净水全流程工艺,显著提升工程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IT时报》记者了解到,施耐德电气在自身生产运营中全面部署AI,打造了多个标杆性“灯塔工厂”。在研发方面,施耐德电气设立了包括中国自动化研发中心在内的五大研发中心及AI创新实验室。施耐德无锡工厂便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AI驱动的闭环碳跟踪平台与能效优化模型,该厂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两大碳排放类别)减碳90%,成为全球“可持续灯塔工厂”的标杆。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施耐德电气中国的“AI创新实验室”目前正聚焦“工业AI模型的边缘侧控制”和“具身智能在工厂的实际落地应用”等前沿方向,加快探索步伐。

西门子在工博会上的展台堪称工业AI的“全景展示窗口”,近20款与工业AI相关的产品及解决方案集中亮相。其中,荣获汉诺威工博会赫尔墨斯奖的生成式AI工业助手Industrial Copilot成为焦点。在设计研发端,面对跨领域的复杂数据,它能快速梳理分析并生成优化建议,显著缩短产品设计周期;进入生产制造环节,工程师只需用日常语言下达指令,系统便能自动生成自动化代码并完成验证;在运维管理场景中,它提供专家级诊断服务,精准预警潜在故障,大幅减少非计划停机带来的损失。

并非“万能钥匙” 暂难担核心“重任”

在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AI从概念走向实践,逐步渗透到生产制造、设备运维、能源管理等多个环节。无论是通过机器视觉提升产品质检精度,还是依托预测性维护减少设备非计划停机,AI都已成为推动工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力量。但工业场景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决定了AI并非“万能钥匙”,再加上目前存在的“幻觉”问题,并非所有场景都适合直接将AI应用于核心调控环节。

我国北方一家大型半导体企业,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既面临能耗管控的实际需求,又需严格保障核心生产环节的稳定性。其生产区域(尤其是洁净室)对送气、风、水、电的供给精度与连续性要求极高,任何参数波动都可能影响芯片制造质量,因此在核心工艺调控上必须保持绝对谨慎。基于这一特点,该企业与施耐德电气共同搭建工厂能源管理系统时,并未轻易将AI用于核心生产区,而是聚焦非生产场景的节能优化:通过施耐德的AI算法,实时采集并分析生活区、物流装备区及外围区域的空调运行数据,动态调整设备启停与功率参数,在不影响生产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精准节能。

在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区行业及战略中心负责人乔锃看来,工业应用场景(尤其是自动控制或自动化领域)对技术的核心要求是“实时性”与“确定性”。“AI的输出结果并非直接的确定性数值,而是通过‘逐步逼近’的方式无限接近目标值,例如要求输出‘1’时,AI可能从0.85开始缓慢趋近,无法像传统控制系统那样精准响应。”乔锃表示。

这一特性决定了目前工业AI的核心价值更多体现在“辅助性支持”: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优化策略,但这些策略不能直接用于工艺调节或设备控制,必须结合常规的机理模型进行约束与校准,最终通过机理模型计算出确定性数值后,再输出至现场执行。

AI分析与软件决策结合是最优路径。”乔锃表示,二者结合可实现“效率提升”与“精度保障”的双重目标:一方面,AI能大幅减少人工调节环节,快速缩短逼近稳定值的过程,提升计算与工程执行效率;另一方面,软件决策可确保最终输出值的精准性,避免因AI输出偏差影响生产。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施耐德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来源:IT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