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土豆的成长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7:25 1

摘要:时值丰收季,秋风轻拂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这片土地,万亩马铃薯宛如大地藏起的金色诗篇,在金秋九月里欣然“破土”。走进四子王旗的马铃薯种植大田,形态各异的“铁牛”在田间纵横驰骋,所过之处,金黄的马铃薯如同欢快的“精灵”,纷纷从土里翻滚而出,散落田间,农民们脸

时值丰收季,秋风轻拂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这片土地,万亩马铃薯宛如大地藏起的金色诗篇,在金秋九月里欣然“破土”。走进四子王旗的马铃薯种植大田,形态各异的“铁牛”在田间纵横驰骋,所过之处,金黄的马铃薯如同欢快的“精灵”,纷纷从土里翻滚而出,散落田间,农民们脸上的“幸福”感快要溢出来,谈笑着紧跟其后手脚麻利地分拣、装袋、搬运、装车,奏响了一曲喜庆丰收的乡村振兴赞歌……

大型马铃薯收获机进行机械化收获

在大黑河乡四十顷地行政村四十顷地自然村的1200亩马铃薯大田,大型马铃薯收获机穿梭着进行机械化收获,轰鸣声中,一沟沟、一壕壕马铃薯被翻出,调皮的“金蛋蛋”破土而出,现场分工明确、有序衔接、机器轰鸣声夹杂着农民欢笑声,一幅忙碌和谐的丰收图景跃入眼帘。

“今年我家种植中加10共1200亩,亩产能达到4吨左右,收获的马铃薯全部由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设的子公司——蒙薯天下淀粉厂按每吨1100多元回收,预计纯收入能达到120万元左右。”种植户卫晓宙高兴地说道,“中加10最大的优点就是淀粉含量高,达20左右,它好管理,对晚疫病和病毒病有较高的抗性,能大幅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而且抗旱性高,非常适合在咱们四子王旗种植。”

卫晓宙(左)与中加公司工作人员喜“话”丰收

“这些天正值全旗马铃薯集中收获期,我们都会到各个种植基地开展工作,看到马铃薯喜获丰收,我们比种植户都开心,辛苦忙碌大半年,有个好收成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中加公司工作人员乐呵呵地说。“我与中加公司合作7年了,从种到管再到收,公司全程都会有相应方案,特别是他们这些技术人员,非常负责,都会进行定期检查、防护并作科学性指导,跟他们合作,省心省力又省人。”卫晓宙讲道。

大型机械进行马铃薯装载

家住吉生太镇公合成行政村泉掌子自然村的村民卜好收这些天忙得不亦乐乎,跟随着他忙碌的脚步,记者来到他的马铃薯种植大田,只见一颗颗硕大光滑的马铃薯被收获机从泥土中翻出,裹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密密匝匝铺满垄间,随着采收推进,田埂上金色的“薯山”越垒越高。

“我家今年共种植马铃薯900亩,有大西洋、蒙乌薯6号和华颂7号,预计产量能达到3600吨左右,收获的马铃薯大部分是订单回收,预计能收入80万元左右。”卜好收讲道,“蒙乌薯6号是内蒙古鑫雨种业有限公司的研发薯种,品质很好,跟鑫雨公司合作这些年,从种到管再到收都是科学性指导和全程免费质保,再好不过了。”

卜好收(左)与鑫雨公司工作人员(中)和秦皇岛麦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高瑞春(右)查看马铃薯

“我们公司在四子王旗回收马铃薯已经近8年了,四子王旗不愧为‘中国薯都’的核心种植区,这里优质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和充足的光照,孕育出质地上乘的马铃薯,我们对四子王旗的马铃薯非常放心。”秦皇岛麦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高瑞春讲道。

马铃薯加工,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走进位于四子王旗马铃薯科技示范园的内蒙古亿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俨然一幅“丰收”景象,只见满载马铃薯的车辆有序排队、安全卸车,原料池内一座座“薯山”高高耸起,工作人员忙得热火朝天,全自动化生产车间机声轰隆,马铃薯从进入原料池到淀粉整袋包装入库的流水线作业,令人眼前一亮……

亿茗公司原料池内的马铃薯

“我们从9月5日开始大量收购马铃薯,全部都是咱四子王旗周边的种植户、农户送来的马铃薯,从9月17日开始生产加工淀粉,平均每天收购800吨马铃薯,日加工量也是800吨左右,日出粉量可达110吨左右。”亿茗公司总经理班晓娜介绍道。

直到走进公司全自动化生产车间,记者才清楚地看到整个生产流程:马铃薯从原料池——清洗车间——除石——清洗——磋磨——筛分——除砂——脱汁——精制——干燥——包装——入库。“我们公司积累了20多年的加工生产经验,采用的全都是进口全自动化生产设备,这些年公司不断提升工艺水平,致力于生产高标准、精细化的淀粉,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品牌效应。”班晓娜边走边说。

在马铃薯收购场,记者见到了来自大黑河乡的马铃薯种植户车胜利,他边忙乎边对记者讲道:“我每年种植马铃薯2000多亩,以大西洋V7为主,今年每亩平均可收获马铃薯3到3.5吨左右。与亿茗公司合作3年了,每年可为他们供薯2000多吨,其余的商品薯全部销往四川、浙江和甘肃等地,今年纯收入平均每亩在800元到1000元之间。”

全自动化生产车间内的清洗车间

内蒙古亿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四子王旗马铃薯产业链重点项目,该公司专注于马铃薯产品的研发、深加工及销售,已建设完成年产马铃薯精淀粉1万吨、马铃薯蛋白1000吨、土豆泥2000吨的生产线,年使用马铃薯原料80000吨。公司拥有“乌兰纪”“亿茗农科”双品牌,并获绿色食品认证及11项实用新型专利,可辐射带动马铃薯种植户1500余户,年增收2000元左右。

据了解,该公司的淀粉生产周期为60天,预计可生产淀粉总量达5000吨左右,消化原料达4万吨左右。历年来,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云南等省市及国外部分国家,公司以优质原料、高端工艺、高质产品及诚信服务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记者电话采访了位于广东深圳的客户郑楠,她讲道:“我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负责人,与亿茗公司合作已经5年多了,购买的淀粉主要用于餐饮业和食品工厂。他们公司的产品质量好、市场口碑好、售后服务也做得很到位,这都源于他们对产品的严格把关,才会生产出高端精细的产品,的确是值得信赖的一家公司。”

全自动化生产车间内的包装车间

为了进一步丰富四子王旗马铃薯科技示范园的产品,不断延伸、提升全旗马铃薯产业链,该公司于2022年就研发生产出了沙葱土豆泥、羊杂土豆泥、黑椒土豆泥等多种口味的产品,以满足各种口味的客户需求。“我们将马铃薯中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进行提纯,使客户更容易吸收,而且配料相当干净,只添加了食盐和菊粉。”班晓娜介绍道,“公司共生产两种类型的土豆泥,一类供中央厨房和各大餐饮店使用,一类是加入粉包的方便食品。近年来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云南等城市以及韩国和俄罗斯。”

“今年年底,由我们公司与国内3家设备厂商联合设计的土豆泥全自动化生产设备便会投产使用。我们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产品的配方、工艺、口味等方面进行提档升级,将市场保护好,把品牌打出去。”班晓娜讲道,“未来,我们将持续秉承‘诚信为本’的经营和服务理念,为四子王旗马铃薯产业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亿茗公司生产的方便食品——土豆泥

作为“中国薯都”的核心种植区,四子王旗立足资源优势,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始终致力于马铃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依托当地龙头企业,以产业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运用“科技密码”解锁种薯培育新路径,形成了集“繁育、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源源不断地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使马铃薯产业成为四子王旗特色产业链条之一,成为当地农民稳定增收的主要来源。

在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各大种薯库前排满了一辆又一辆满载马铃薯的货车,排队、过磅、称重、卸车、筛选、传送带上输送着裹着泥土气息的小“精灵”,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时值丰收季,也是我们公司集中收购马铃薯的忙碌时期,预计收购期为1个月,今年计划收购5万吨左右。”中加公司副总经理刘广晶讲道,“我们主要收购中加系列的8个品种及其他4个品种的马铃薯,一部分作为公司的基础种薯,明年进行扩繁,一部分来年销售给种植户。”

中加公司马铃薯收购现场

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集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种薯生产、仓储物流及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共保存种质资源800余份、年产原原种7100万粒、智能仓储能力达7万吨左右,并建立了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成功培育支链淀粉含量99.2%及抗低糖化新品系。截至目前,公司拥有25个注册商标、31项专利,种薯基地分布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及陕西榆林等地,年推广种植面积达20万亩。

“未来5年,公司将逐步进入田间生产阶段,在常规育种方面,将全面开展鲜食薯、薯条、薯片、高淀粉加工专用薯的育种工作。”刘广晶表示,“目前已培育出薯条专用薯‘蒙荷1号’‘中加10号’‘中加11号’‘中加34号’‘中加36号’等多个抗病优质高产新品种。”

中加公司将收购的马铃薯入库

作为四子王旗马铃薯种业企业的新起之秀——内蒙古鑫雨种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气雾培”法,实现了原原种从“土里生根”到“空中结果”的科技蝶变,它不仅解决了传统种业的效率瓶颈,更通过“气雾培”生产模式达到“工厂替代农田、数据驱动决策、芯片追踪品质”,构建了新一代种业基础设施,这一“革命”,彻底打破传统技术桎梏,实现了从“土壤依赖”到“智能可控”的跨越。

走进鑫雨公司的智能化生产大棚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郁郁葱葱的马铃薯苗,它们悬空而长,揭开苗床下的遮光帘,一串串小巧玲珑、色泽亮丽的马铃薯原原种挂满匍匐茎,像一串串葡萄一般。种苗竟悬在蒙着塑料膜的铁架上,膜下,一条条根须坠着大串干净的原原种,浸润在自动喷洒的营养液中。

鑫雨公司通过“气雾培”后的马铃薯原原种

“从栽苗到结薯需要45天左右,每隔10—15天便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原原种的大小进行采摘,所产的原原种块茎形态均匀、表皮光滑、可人工控制大小,最重要的是无土壤残留污染、更不会有任何土传病害。”公司总经理王淑娟介绍。

据了解,鑫雨公司于2019年便开始“气雾培”技术的探索与研究,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实践,成功实现了马铃薯原原种工厂化生产的重大突破,并取得了“气雾培法繁育脱毒马铃薯小种薯栽培方法”的国家专利。目前,该公司拥有智能玻璃温室、气雾培育床、全自动智能气雾栽培控制系统及雾培面积20余亩的智能化生产大棚。“我们一年可栽培两季,产出原原种6500万粒左右,能够满足17000亩左右的马铃薯种植面积。”王淑娟讲道。

鑫雨公司的智能化生产大棚

谈到未来,王淑娟说:“下一步,我们公司将探索通过气雾培生产出的原原种直接代替原种,与现在原种作相比实现3∶100的效率,将极大地节约现有优质耕地面积,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切实做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数据显示,今年四子王旗马铃薯预计总产量达80万吨,其中旗外销售约48万吨,包括当季销售39万吨、仓储错峰销售9万吨,种薯与自食留存约8万吨,当地加工约24万吨。

四子王旗的马铃薯产业不仅承载着当地乡村振兴的宏伟梦想,更在实现这一梦想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未来,我们将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双重驱动下,持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绿色发展为理念,通过特色优势产业倍增行动、提质增效行动和产业集群建设,逐步实现品种差异化、技术体系升级、产业链延伸,在农业大局中赢得先机,为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能,也为‘中国薯都’马铃薯产业稳步高效发展贡献四子王旗力量。”四子王旗政府副旗长佟喜表示。

来源:内蒙古旗县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