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两款基于NK细胞靶点研发的创新免疫药物,先后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启动Ⅰ期临床试验,并均完成首例患者入组与给药,相关成果来自合肥天港免疫药物有限公司(简称“天港医诺”)团队。
肿瘤免疫治疗,正在升起一颗璀璨新星。
近期,两款基于NK细胞靶点研发的创新免疫药物,先后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启动Ⅰ期临床试验,并均完成首例患者入组与给药,相关成果来自合肥天港免疫药物有限公司(简称“天港医诺”)团队。
这一进展意味着,基于NK细胞靶点的药物研发与临床转化又迈出重要一步,或将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事实上,中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双院士田志刚教授曾明确指出,“NK细胞是肿瘤的‘天生杀手’,其活性和数量直接影响抗癌效果。NK细胞通过其受配体天然具有区分“自我”和“非我”细胞的能力,也因此这些受配体是天然的“药靶宝库”。
田志刚教授还进一步预测,“未来5-10年,免疫治疗技术将逐步取代传统疗法,成为癌症一线治疗手段”。
01 NK细胞,走入聚光灯下
NK细胞为何能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掀起波澜?
可以说,癌症治疗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对疾病认知不断深化、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的历史。从手术、放疗、化疗的“三板斧”,到靶向治疗“精确制导”,再到如今,免疫细胞治疗异军突起。
在免疫治疗的全新纪元里,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以T细胞和B细胞为代表的特异性免疫上,即T细胞和B细胞能够识别特定抗原,产生高度特异且有效的免疫应答,并形成免疫记忆。这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式的识别机制,与科学家对“精准治疗”的理想高度契合,也取得了诸如CAR-T疗法、PD-1/PD-L1抑制剂等里程碑式的突破。
然而,随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深入,以T细胞和B细胞为支柱的免疫治疗仍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肿瘤微环境导致免疫细胞功能耗竭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限制了现有免疫疗法的效果。
当下,如何逆转这一状态、挖掘新型调控靶点,成为全球科研团队破解实体瘤治疗难题的关键方向,一种新的免疫武器也随之走入科研聚光灯下。
NK细胞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淋巴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需要后天激活的免疫细胞不同,NK细胞通过其受配体天然具有区分“自我”和“非我”细胞的能力,可以直接识别并清除癌细胞。
值得一提的是,在破解“功能耗竭”这一核心难题上,NK细胞展现出独特的韧性,其耗竭具有可逆性更强、受抗原呈递限制更小、代谢适应潜力更高等特点,因而在部分场景中成为更具潜力的干预靶点。当前,科研界正通过多种策略为其“赋能增敏”。
此前,天港医诺研究团队发现了一批可逆转NK细胞耗竭的免疫检查点靶点,并得到了学界的广泛验证。“我们研究发现NK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其活性受到细胞表面表达的多种活化性和抑制性受体的调控,通过这些受体能够天然识别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而启动多重抗肿瘤免疫应答”,天港医诺CEO孙昊昱博士表示。
换句话说,NK细胞的活化与功能,取决于其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以及对应配体相互识别后所传递的正调或负调信号之间的平衡,它们构成了NK细胞的“决策系统” 。
活化性受体就像“油门”,识别目标细胞上表达的“危险信号”,例如在感染或癌变时产生的特殊分子,从而向NK细胞内传递“正调信号”(即攻击信号);而抑制性受体就像“刹车”,识别目标细胞上表达的“健康身份证”,向NK细胞内传递“负调信号”。NK细胞会综合评估所有信号,启动免疫应答。
这一特性使NK细胞的受配体成为潜在的免疫检查点靶点,也是天港医诺进行药物开发的理论依据。依托自主开发的ABC-NKer® NKCE(NK细胞衔接器)平台,天港医诺设计出了新药TGI-15,该药物通过NK细胞有效清除致病性B细胞,结合其低毒性的特点,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02从实验室到临床
通过对NK细胞领域的深入研究,天港医诺成功发现可逆转其耗竭的免疫检查点靶点,尤其是在国际上较早发现并验证了NK细胞抑制性受体NKG2A、TIGIT等,为公司两款创新药的临床道路奠定基础。
据介绍,天港医诺核心产品TGI-5于2025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给药,这是一款新型免疫检查点CD155单抗。
研究表明,CD155的高表达与多种肿瘤的预后相关,并且与临床上PD-1耐药相关。当CD155与免疫细胞表面的TIGIT、CD96、CD226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和NK细胞的抗癌免疫功能。TGI-5抗体通过阻断CD155和受体的结合,恢复T细胞和NK细胞的抗癌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全球尚无同靶点的产品获批上市,TGI-5是国内唯一、国际第二、同类最优的单抗药物。作为针对一个全新药物靶点的抗体药物,该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高、成药性好等特性,主要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肝细胞癌、HER2阴性乳腺癌、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
此外,天港医诺的另一款核心产品TGI-6于去年1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完成首例患者入组,这是一款靶向CD3xB7H6的双特异性抗体,是国内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同靶点双抗产品,目前全球尚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该药物对结直肠癌及靶点阳性其他实体瘤具有治疗潜力。
目前,这两款药物均已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默示许可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
“两款药物进入临床入组给药阶段,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将持续推动更多‘中国智造’创新疗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让全球肿瘤患者早日受益于这些突破性成果。”孙昊昱透露。
来源:E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