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湖南检察系统,有这样一位“老兵”:从警徽熠熠的警院学子,到检徽闪耀的基层检察官,二十余载扎根一线,他以无畏逆行定格勇者姿态,用匠心办案筑牢正义防线,用公益情怀守护民生温度,更以党的二十大代表的担当,传递着基层法治工作者的初心力量。他就是湖南警察学院1994级
在湖南检察系统,有这样一位“老兵”:从警徽熠熠的警院学子,到检徽闪耀的基层检察官,二十余载扎根一线,他以无畏逆行定格勇者姿态,用匠心办案筑牢正义防线,用公益情怀守护民生温度,更以党的二十大代表的担当,传递着基层法治工作者的初心力量。他就是湖南警察学院1994级优秀校友、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谢新星。
从湘警校园的晨练跑道到检察办案的实务一线,从青涩学子到“全国先进工作者”,谢新星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烙印着母校“忠、真、智、勇”的精神基因;他的每一次坚守,都在践行着入校时许下的“守护公平正义”的青春誓言。
警院淬火:铸就忠诚担当的精神底色
1994年的金秋,年轻的谢新星怀揣着对法治的向往,踏入了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的校门。那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段警院岁月,会成为他日后从检生涯中最坚实的“精神铠甲”。
“每天清晨五点半,操场上的脚步声比闹钟还准时。” 回忆起母校生活,谢新星总说,警院的“苦”是刻在骨子里的成长。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是日常:五公里越野、队列操练、擒拿格斗,汗水浸透衣服是常态;专业课程上,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条文要烂熟于心,案例分析课上的激烈讨论常常延续到课后。老师常说,“警院生的每一分训练,都是未来守护群众的底气”。这句话,谢新星记了二十多年。
在警院,他不仅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更养成了雷厉风行、绝不拖沓的作风。一次模拟办案实训中,谢新星负责梳理一份“盗窃案”案卷,因漏看了一份关键证人证言,被老师当场指出:“案卷里的每一个字都可能关系到案件走向,身为执法者,‘细心’是底线,更是责任。”那次教训让他刻骨铭心,也让“严谨细致”四个字,成了他后来办案的“铁律”。
1997年毕业季,当谢新星接过分配至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检察院的通知时,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一句话:“今日走出湘警门,此生永做正义人。”从那天起,警徽赋予的勇气与担当,化作了检徽下的坚守与前行。
无畏逆行:从警徽到检徽的勇毅传承
“谁再追,我就打死谁!”2018年5月6日下午,娄底市一个路口,手持手枪的歹徒疯狂叫嚣,枪口在人群中晃动,现场气氛瞬间凝固。而人群中,有一个身影正紧紧跟随着歹徒——他就是谢新星。
那天,谢新星驾车途经路口时,突然听到人群中“抢劫啊,他有枪”的呼喊,循声望去,一名男子手提赃物、持手枪狂奔,身后是焦急的失主。他没有丝毫犹豫,驾车追堵。歹徒见有人追赶,窜进居民区试图躲藏,谢新星立即弃车徒步跟进,“绝不能让他伤害到群众!”这个念头,像警院训练时的“指令”一样,刻在他的脑海里。当歹徒转身举枪威胁时,谢新星没有退缩。他一边警惕地观察歹徒动作,一边大声提醒周围群众避险。眼看歹徒胁持一名骑电动车的女子准备逃离,谢新星抓住歹徒上车不稳、枪口朝下的瞬间,如警院训练时的擒拿动作一般,箭步冲上前,一把将歹徒拽下电动车,同时打掉其手中的枪。在群众协助下,歹徒被当场制服,现场无一人伤亡。
“他不顾命地冲上去,我们都捏了一把汗!”事后,现场群众仍心有余悸。而谢新星只是淡定地说:“这是本能反应——作为共产党员,作为检察官,保护群众就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从警院训练场上的“模拟制敌”到现实中的“勇擒歹徒”,谢新星用行动证明:警徽虽换,初心未改;勇气传承,从未褪色。
匠心办案:筑牢公平正义的检察防线
“侦查监督是防范冤假错案的第一道关口,容不得半点马虎。”从检27年,谢新星在侦查、公诉、侦监、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等多个岗位历练,其中有11年深耕侦监监督工作。他常说,办案就像警院时的“证据排查”,要把案卷当“经典著作”读,既要“读熟”,更要“读透”,从细节里找“蛛丝马迹”。
2014年10月,受害人崔某被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案件交由谢新星负责。翻阅案卷时,他发现侦查机关仅锁定了两名犯罪嫌疑人,而根据尸检报告和证人证言,还有两人可能参与了虐待行为。“恶性犯罪不能有‘漏网之鱼’!”谢新星立即提出,向公安机关发出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督促追查另外两名嫌疑人孙某、冯某华。为了确保证据扎实,他还建议侦查人员围绕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全面收集证据,并对嫌疑人供述进行同步录音录像。那段时间,他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案卷上的批注写了一页又一页。“就像警院时整理实训报告一样,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错。”最终,孙某、冯某华被提请逮捕,2015年11月,法院判处孙某无期徒刑,其余人员均获得有罪判决。谢新星坚定地认为:“恶性犯罪往往会引发社会恐慌,严厉打击此类犯罪,就是在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作为侦查监督检察官,绝不能给犯罪分子喘息的机会,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良心所在。” 2017年,该案获评“湖南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优秀案件”。
让娄底市民印象最深的,还有2017年的“注水牛肉”案。当时,市场上出现大量“一斤牛肉炒出四两水”的投诉,谢新星敏锐意识到:“必须抓‘现行’,才能固定证据。”行动当天,作为提前介入的检察官,他与民警、食药监工作人员提前埋伏在屠宰场周围,因后车故障,前车的4人先行到达现场,而屠宰场内,二十多人中十几人手持尖刀正在宰杀活牛。在深更半夜与一群手拿屠刀的屠夫作对,危险性可想而知。“不许动!把刀放下!把手举起来!”面对剑拔弩张的场面,谢新星如训练时的“口令指挥”一般,声如洪钟,气场震慑住了在场的屠夫。随后支援人员赶到,立即到藏匿地点起获了账本,掌握了他们犯罪的证据,窝点被彻底端掉。2018年,19名涉案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这起社会民众高度关注的湖南娄底“注水牛肉”大案尘埃落定,谢新星感到很高兴。而他的妻子在该案公开见报后,才知道抓捕那天晚上发生的事。面对家人的担忧,谢新星说:“事情已经过去了,我安然无恙地站在他们面前,没有什么事,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了。”
“办案子,既要对得起法律,更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谢新星的匠心,藏在每一份案卷的批注里,藏在每一次现场的坚守里,更藏在母校教给他的“严谨与责任”里。
公益为民:以检察温度守护万家灯火
“谢检察官,我们小区的自动售水机挨着垃圾箱,这水能喝吗?”2020年1月,一通群众来电,让谢新星关注到了现制现售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他深知,这关乎千家万户的饮水健康,容不得丝毫懈怠。在走访调查中,他发现多个小区的售水设备存在问题:有的设备陈旧破败,有的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有的滤芯长时间不更换……“就像在警院时排查安全隐患一样,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是对群众健康不负责任。” 谢新星立即行动,不仅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推动专项整治,还发现多数省均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历时数月,实地调研、走访部门、收集意见,撰写了关于加强现制现售饮用水管理的建议,最终被列为娄底市第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2022年4月,在多部门协作下,娄底市出台了规范措施,售水设备有了“体检表”,居民喝水终于“放心了”。
而在孙水河畔,谢新星的公益情怀同样留下了印记。孙水河是娄底城区群众的饮用水源。2019年,何某等人将危险废物倾倒在孙水河中,造成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引发群众高度关注。案发后,娄星区检察院实施刑事、民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并依法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进行司法评估鉴定。在审查起诉阶段,谢新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引导违法行为人采取多种恢复性手段治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为此,他多次向何某等人耐心地释法说理,促成何某等人主动支付恢复生态费用150余万元,并在省级媒体上赔礼道歉。该案入选湖南省公益诉讼检察“守护美好生活”十大典型案例。2022年10月,赴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前,谢新星再次来到孙水河畔。此时的孙水河,河水波光粼粼,河中小鱼泛光,两岸,大人们闲适悠然,孩子们奔跑嬉闹,他表示,“看到这样的景象,再苦再累都值了。”
从“注水牛肉” 到 “安全饮水”,从“污染治理”到 “民生保障”,谢新星用公益诉讼的“检察温度”,守护着群众的“柴米油盐”,也践行着母校教诲的“奉献为民”初心。
初心如磐:做法治长河的“守护者”
2022年10月,谢新星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他的笔记本上很快记满了标注——这些论述,与他从警院时期便扎根心底的“守护正义”初心、从检二十余年践行的“为民办案”使命,形成了深刻共鸣。
“当选代表后,责任更重了。”谢新星说,以前聚焦检察工作即可,现在要“上承党组织,下接党员群众”,他不仅学报告、学理论,还主动走进社区、企业开展宣讲,把人民大会堂的声音带到基层——在社区宣讲时,他结合居民关心的“养老诈骗防范”,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讲解检察机关如何通过专项行动守护老年人“钱袋子”;在企业走访时,他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分享如何通过合规监督让企业既受惩戒又能健康发展。这份“既学又传、学以致用”的态度,同样源于警院的培养:“母校告诉我,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扛起责任,跟上时代步伐。”
如今,从检二十七年的谢新星,依然保持着“血气方刚”的冲劲。有人问他是怎样做到精力充沛的?他说:“一是警院练的好底子,二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给的‘新动力’——报告里说‘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想到这话,就觉得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才能带好队伍,办好案子,不辜负‘党代表’这个身份。”
从警院的青涩学子,到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先进工作者,谢新星的成长轨迹,是无数湖南警察学院校友的缩影:他们带着母校“忠真智勇”的精神基因与“为民”初心,在不同岗位上守护着法治与平安。而谢新星的故事,也在激励着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以初心守正义,以实干担使命,在法治长河中,做一名坚定的“摆渡人”。
“维护公平正义,是我的毕生追求。”这句话,谢新星说过很多次。从湘警校园到基层检察,从青春岁月到中年坚守,他用二十七年的行动证明:有些誓言,一旦许下,便是一生。而这份坚守,必将在建设法治湖南的新征程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湖南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