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海拔3300米的西藏林芝鲁朗“龙王谷”,9月21日至22日,一场关乎地球第三极未来的对话正在发生。在2025喜马拉雅守护者大会暨第二届美丽公约引领者行动的活动中,汇聚了来自政府、企业与民间的环保力量,而其中一家纺织科技企业的发展路径,正悄然重塑着户外产业对“
在海拔3300米的西藏林芝鲁朗“龙王谷”,9月21日至22日,一场关乎地球第三极未来的对话正在发生。在2025喜马拉雅守护者大会暨第二届美丽公约引领者行动的活动中,汇聚了来自政府、企业与民间的环保力量,而其中一家纺织科技企业的发展路径,正悄然重塑着户外产业对“增长”的认知。
FLYTEC逸科技集团,这家创立于2002年的功能面料与智能穿戴解决方案品牌,在大会上不仅获评“优秀践行单位”,其市场总监方嘉燕更入选年度“美丽公约引领者”。殊荣背后,是这家企业以及员工长达20余年对“利他主义、用户思维、长期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以及一场关于“环保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的实践验证。
2025喜马拉雅守护者大会 暨第二届美丽公约引领者行动
01、重构价值链:从“面料供应商”到“解决方案品牌”的逻辑转变
当大多数同行仍在围绕“布料”本身做文章时,逸科技已在企业文化中明确将自己定位为“功能面料与智能穿戴产品解决方案品牌”。这不仅是称谓的转变,更是一场深刻的商业逻辑革命。
“我们提供的从来不是一块孤立的面料或一个单一的组件,”逸科技CEO周娟表示,“FLYTEC的核心价值在于,从用户真实需求出发,整合从纤维、结构到功能整理研发面料,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链路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面向场景真实需求的系统最优解决方案。”
这一“系统最优”的思维,驱动逸科技构建了三大协同共生的业务板块:户外功能性面料(Flying Textile)、智能温控解决方案(iWARM)、自有智能温控服饰品牌(风谜)。三者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反馈的敏捷闭环,实现了对户外穿戴领域的全链条覆盖。
更具前瞻性的是,逸科技将“一起重构更美好明天”作为企业使命,其“重构”的方式直指行业痛点——打破零和博弈、订单中心的传统模式,构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共生商业生态。这无疑为传统的纺织制造业,指明了一条全新的价值路径。
02、20余载坚守
构建可持续的价值链闭环
与记者交流时,方嘉燕正带领着公司的年轻伙伴在海拔三四千米的喜马拉雅高原上捡拾着垃圾。“环保志愿者们的行动以及坚守,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个伙伴,我们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把他们的事迹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加入爱护地球的队伍之中。而逸科技的环保实践,也并非一时之举,而是一群人系统性环保践行与承诺,我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将这些垃圾变废为宝,以再生材料的形式成为纱线乃至成衣。”
美丽公约高原净山徒步
诚如方嘉燕所言,如今的逸科技集团正在构建一个可商业化的环保闭环。例如将回收水瓶再生为服装面料,实现“从瓶到衣,再从衣到衣”的循环利用。“环保不能只停留在理念层面,它必须创造经济价值,才能持续运转。”
这种思路恰恰正是逸科技的“知行合一”经营理念的体现:用户得美好、客户超预期、伙伴得成长、商业更有道、经营可持续、环保可持续,六个维度共同构成其可持续发展模型。
03、"One is more"
智能温控技术背后的效率革命
大会现场,方嘉燕的产品演示成为FLYTEC理念的最佳注脚。她身穿的智能温控马甲,重量仅200余克,却能在-20℃至20℃的温度区间内提供持续温暖。“我们倡导‘更少,但更好’(One is more)”方嘉燕表示,“通过技术赋能,让一件服装满足多场景需求,从根本上减少资源消耗。”
FLYTEC逸科技圆桌会议分享
据悉,该产品采用逸科技自主研发的iWARM智能温控技术,配合移动电源可实现38℃~50℃精准温控,支持机洗50次以上,设计使用寿命达7~10年。而两面可穿的设计更使一件衣服的穿着形式相当于是两件,大幅提升使用效率。
“全球纺织业每年生产的面料已足够全人类穿戴10年。”圆桌会议上,方嘉燕提出:真正的环保不是停止消费,而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智能温控技术正是实现‘少伤害、少消耗、少浪费’理念的具体路径。
04、从“成本”到“驱动力”的价值重构
据全球户外运动用品市场报告预测,到2025年,具备环保认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品市场份额将突破35%。然而,在传统认知框架中,环保投入常被视作“成本中心”,意味着额外开支与效率损耗。逸科技则以自身实践打破了这一思维定式:环保创新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成为效率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企业的竞争维度正悄然从“规模效应”转向“价值效应”。
逸科技的功能性面料和智能温控产品都是这一逻辑的生动体现。产品从源头设计开始,减少资源消耗,在系统层面实现“更少,但更好”的环保目标也与企业“系统最优、效率最高”的产品理念高度契合。共同构建起一个可持续的闭环系统,不仅助力客户产品持续畅销,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牌的绿色DNA。
通过将环保理念深度融入产品定义、技术研发与价值链管理,逸科技已提前卡位可持续户外产品的增长赛道。从“要什么”到“凭什么”,逸科技通过成就客户与伙伴,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持续增长,诠释了一种可复制的共生商业范式,其“利他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重塑商业底层逻辑。
环保大使《雪域牦牛》
采访后记
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看见科技的温度
在海拔3300米的鲁朗山谷,生锈的铁皮与废弃的塑料瓶,一点点拼合成一头昂首的牦牛,它不属于自然,却致敬自然。也正是在同一片天空下,逸科技的智能温控马甲被轻轻按下开关,温度从指尖开始蔓延。科技以一种近乎温柔的方式,回应着高原上瞬息万变的寒冷。
我们所谈论的“可持续发展”,从来不只是报表上的数字或战略里的术语。它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甚至是一种信仰——在商业的世界里,有人依然愿意做“难而正确”的事。
方嘉燕说:“我们保护的不仅是自然,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利他,才是最大的利己。”这句话在高原的篝火旁响起时,没有激昂的口号感,却像一粒种子,轻轻落进每个人心里。
真正的商业文明,不应当是卷生卷死的博弈,而是共生共长的生态。当一家家企业默默把“环保”从一句口号,做进了纤维里、面料里、产品生命周期里,也做进了一种可延续的商业逻辑中。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未来最大的市场;
利他的商业,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商业。
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在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路上,愿这样的企业,从不独行。
来源:中国纺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