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娶妻后,会对她们做什么?种种行为让人不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17:00 1

摘要:太监这行当,早在殷商时候就有影子了。到了西周,净身者成了负责宫廷杂役里的人,他们地位特别低,平时就干些扫地、传话的苦力活。一辈子待在宫墙后面,很多人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

你听说过吗?太监能娶媳妇。那他们娶了媳妇,日子到底是怎么过的?

太监这行当,早在殷商时候就有影子了。到了西周,净身者成了负责宫廷杂役里的人,他们地位特别低,平时就干些扫地、传话的苦力活。一辈子待在宫墙后面,很多人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

汉朝的时候,才正式把这些净身的宫廷侍从叫做宦官。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为争夺权力,斗得你死我活。公元189年,发生了十常侍乱政,宦官们把持朝政,杀害贤臣,把整个朝廷搞得一团糟。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第一次宦官时代”。​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势力重新崛起,逐渐掌握军政大权,变得权势滔天。公元835年,发生了甘露之变。当时的宦官掌握着中央禁军(神策军),凭借兵权干预皇位继承,甚至可以废立皇帝。这一时期被称为“第二次宦官时代”。

明朝是宦官势力较为鼎盛的时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立下规矩,不准宦官干预朝政,还在宫门口立碑警示。可到了朱棣当皇帝,为巩固统治,开始重用宦官,如设立东厂由宦官掌管,之前的规矩逐渐被打破。

他设立了十二监二十四衙门,形成了完善的宦官机构体系,其中掌印太监因负责掌管奏章印信,地位较高。魏忠贤就是明朝后期最有名的大太监,公元1620年明熹宗继位后,他凭借皇帝的信任,逐渐掌握东厂权力。他结党营私,打压异己,对反对者进行残酷迫害。那时候,朝野上下很多人畏惧他的权势,不敢公开作对。​

清朝延续了明朝的宦官制度,宫里所有净身的侍从都叫做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这几个人,凭借慈禧太后的信任,都获得较高地位,混得风生水起。

那么,这些太监都是从哪儿来的呢?大部分是穷人家的孩子,因家境贫寒,被家人送进宫当太监;还有一些是战争中的战俘或罪犯家属,被强制净身入宫。明清时期,净身确实是成为太监的必要条件,但净身需经过官方批准,并非私自手术就能入宫。

做净身手术的条件非常简陋,通常在民间私人作坊进行,场面特别惨。手术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很多人因感染、失血过多而丧命。当时入宫竞争特别激烈,能成功入宫的比例很低,大部分人只能沦为民间无业者。

进宫之后,像魏忠贤、李莲英这样,靠着机遇和手段爬上去的只是少数。大部分太监一辈子都窝在宫里,从事底层杂役,每天低声下气地过日子,看主子的脸色。​

太监的日子不好过,平时伺候皇帝和后妃,需严格遵守宫廷规矩,稍微出错,就可能挨罚,严重的还会掉脑袋。宫里的荣华富贵、灯红酒绿,跟底层太监没什么关系。净身手术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永久伤害,宫里的规矩又多又严,长期的精神压迫和身体痛苦,让很多太监心理产生扭曲,这成为部分太监后来滥用权力、作恶的原因之一。​

而太监娶妻,在历史上并不是什么秘密。别看他们因为净身失去了生育能力,没办法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可确实有不少太监娶了妻。这是为什么呢?有几个原因。

一是为了显摆地位,像高力士、魏忠贤、小德张这样有权有势的大太监,娶妻是为了提升社会地位,彰显身份。他们的婚礼会办得比较隆重,请仪仗迎娶,宴请宾客,这么做就是要告诉所有人,自己并非普通奴才,而是有身份有势力的人。

二是为了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寄托。在宫里受了委屈,回到家有个家人陪伴,能打理家务,缓解孤独。有的太监还想着,自己老了以后,能有人照顾,死了以后有人送终。

三是皇帝的赏赐推动,明朝中后期,皇帝确实会把宫女赏给得宠的太监,称为“对食”,这种关系既有恩赐意味,也有拉拢太监的目的,让他们更忠心于皇室。​

可这种婚姻,表面看着风光,内里却问题重重。

太监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和妻子过正常的夫妻生活,这样的婚姻更多是形式上的。更糟糕的是,部分太监因长期压抑,会把妻子当成出气筒。在宫里,他们要服从皇帝、后妃的命令,受了气不敢反抗,时间长了,心态扭曲,变得暴躁易怒,回到家就把火气撒在妻子身上。​

唐朝的李辅国就是这样的例子。公元757年,他帮助唐肃宗从马嵬坡回到长安,重新登上皇位,之后凭借拥立之功,权势越来越大。他娶了京兆尹元擢的女儿元氏,婚礼在长安城里办得比较隆重。

可婚后,元氏的生活并不好。李辅国性格暴躁,从宫里回来只要心情不好,就会对元氏发脾气,甚至有打骂行为。​

对女人来说,嫁给太监确实面临很多困境。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本来就低,嫁给太监后,不仅要面对婚姻生活的不完整,还要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

这些嫁给太监的女人,大多是穷人家的女儿,或因生活所迫的寡妇、青楼女子等。她们迫于生计,才选择嫁给太监。面对可能的打骂,她们缺乏反抗的能力和途径,只能默默忍受。

到了民国时期,随着法律制度的变革,女人争取婚姻自由有了更多可能。

1912年,北京地方审判厅审理过一起太监与妻子的离婚案,主角是太监张静轩和程月贞。张静轩在清朝时曾任宫廷太监,有一定积蓄和社会关系,他在清末娶了程月贞。可张静轩脾气暴躁,经常打骂程月贞。1912年冬天,程月贞不堪忍受,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在法庭上,她出示了身上的伤痕作为证据,法官最终判决离婚,并驳回了张静轩索要赎金的请求。这个案子在当时被多家报纸报道,影响很广,确实为受压迫的女性争取婚姻自由树立了先例。​

但在民国初期,权势阶层仍有较强的影响力,普通女性对抗有权势者仍很困难。这种因太监婚姻引发的悲剧,直到1923年溥仪裁撤宫内太监后,才逐渐减少。

随着太监制度的终结,这种畸形的太监婚姻也逐渐消失。可那些曾经在太监婚姻中遭受虐待的女人,早已成为封建社会压迫女性的悲惨牺牲品。

来源:趣史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