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润高原!甘孜民族团结之花绽新颜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6:20 1

摘要:草原牧区的普法宣传帐篷、偏远村寨的流动法律咨询点、城镇社区的法律服务窗口......在广袤的甘孜大地上,法治工作者们正用脚步串联起民族团结的守护线。这份扎根基层的法治实践,离不开《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的实施。该条例让甘孜州“民族团结”从理念转化为有

草原牧区的普法宣传帐篷、偏远村寨的流动法律咨询点、城镇社区的法律服务窗口......在广袤的甘孜大地上,法治工作者们正用脚步串联起民族团结的守护线。这份扎根基层的法治实践,离不开《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的实施。该条例让甘孜州“民族团结”从理念转化为有法可依的行为准则,更成为四川省首个以单行条例规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创新实践,为圣洁甘孜筑起一道坚实的法治“安全屏障”。

“正义雪莲”绽放法治芬芳

地处川、滇、藏、青交界处,甘孜州是新中国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这里生活着汉、藏、彝、羌、回等42个民族,多元共融的民族结构,离不开坚实的法治力量守护。在这片雪域高原的法治建设进程中,“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这张靓丽名片,用专业与温度让法治芬芳浸润各族群众心田。

2019年12月,甘孜州“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正式成立。团队以生长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雪莲为灵感,每一位成员都是精通藏汉双语的女性法官或法官助理。六年来,19支队伍、386名成员始终穿梭在牧区草场与田间地头,即便面临高原缺氧的挑战,仍坚持定期前往偏远牧区开展普法工作。她们如同基层法治的“毛细血管”,将法律知识与公平正义的种子,稳稳播撒到高原的每户家庭之中。

这样的坚守与付出在炉霍县显得尤为珍贵与必要。炉霍县分散居住有4.71万人,群众往返法院路途遥远、极为不便。为了让当地群众更好地尊法、学法、用法、守法,“正义雪莲”普法队队员们延续着团队“扎根牧区”的初心,再次克服缺氧、严寒等极端环境挑战,深入县域内最偏远的牧区,只为将法律服务送到民生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过去许多农牧民不懂法,遇到纠纷往往按照传统方式解决,常常激化矛盾。” 炉霍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四郎拉初坦言,“如今我们通过‘正义雪莲’团队,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法治保障真正贴近百姓生活。”

以蓝天为幕布,以草地为讲台,群众和法官们围坐在雪山下的白色帐篷旁,通过一场场面对面的法治坝坝会,切实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法治坝坝会拉近了法官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老百姓变得健谈起来,这更有利于我们普法工作的展开。”炉霍县“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成员志玛青初说。

一次援助、一次调解、一场宣讲,就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正义雪莲”的根蔓扎进石缝,一点一滴地树立起群众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仰,教会群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石榴籽”孕育民族团结之花

石榴多室多籽,籽粒饱满,颗颗相抱,恰如56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

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甘孜州创新打造“石榴籽家园”民族团结进步核心品牌,秉承“枫桥经验”,精心创立“石榴籽”调解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由资深法官领衔,并配备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致力于实现矛盾纠纷在群众家门口的快速化解,从而有效解决农牧民群众的诉讼难题,降低诉讼成本,并显著提升他们的司法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手抓民族团结、一手抓执法办案”。今年3月,丹巴县人民法院吴文华“石榴籽”调解工作室,通过整合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等多元调解力量,依托大调解工作体系和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化解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案件。

如今,甘孜州“石榴籽”调解工作室通过“马背法庭、车载法庭、帐篷法庭”等灵活多样的巡回审理方式,有效保障了民众的合法权益,提升了全面的司法服务质量。通过这些努力,不仅拉近司法与各族群众间的距离,增强各族群众对司法的信心,也为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活动添砖加瓦。

从“正义雪莲”的柔情司法到“石榴籽”调解的温情化解,甘孜州以法治为笔,绘就了各民族交往交融、共生共荣的生动画卷,它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念化作各族群众的日常。

来源:甘孜州中级人民法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