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杀牛,老牛流泪下跪求情,一念之仁后来竟救他一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6:18 1

摘要:唐朝贞观年间,陇西成纪县有个名叫李三顺的庄稼汉。他年约三十,生得虎背熊腰,一身力气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三顺自幼父母双亡,靠着叔父抚养长大。叔父去世后,给他留下了三亩薄田和一头老黄牛。

唐朝贞观年间,陇西成纪县有个名叫李三顺的庄稼汉。他年约三十,生得虎背熊腰,一身力气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三顺自幼父母双亡,靠着叔父抚养长大。叔父去世后,给他留下了三亩薄田和一头老黄牛。

这头老黄牛已服役十余年,毛色暗淡,步履蹒跚,却是三顺最亲密的伙伴。每日清晨,三顺牵着老牛下地耕作;黄昏时分,又伴着老牛慢悠悠回家。春去秋来,一人一牛相依为命。

这年夏天,成纪县遭遇大旱,三个月滴雨未落。田地干裂,禾苗枯黄,连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三顺的三亩麦田几乎绝收,家中米缸也快见了底。

“老伙计,这日子可怎么过啊。”三顺抚摸着老牛凸出的肋骨,愁眉不展。

老牛似是听懂了他的话,用温热的舌头舔了舔他的手,眼中满是温和与理解。

这天傍晚,三顺正对着空米缸发愁,忽听门外有人叫门。开门一看,竟是县里有名的屠户赵大。

赵大满脸堆笑:“三顺啊,听说你日子艰难,我特来帮你解忧。”

三顺请他进屋:“赵大哥有何指教?”

赵大瞥了眼院中老牛,直截了当:“我出二两银子,买你这头老牛。如今肉价上涨,你这牛虽老,也能出些肉。

三顺闻言,心头一震:“这...这牛跟了我这么多年,如同家人一般,怎能...”

赵大打断他:“糊涂!人都快饿死了,还顾得上一头畜生?二两银子够你买三个月口粮,撑到明年开春不成问题。”

送走赵大后,三顺辗转难眠。月光下,老牛安静地卧在院中,呼吸平稳。三顺想起这些年来,老牛如何陪他度过无数艰难时光,如何在他生病时由邻居牵着去请郎中...他实在不忍心。

然而现实残酷。几天后,家中最后一粒米也吃完了。三顺饿得头晕眼花,老牛也因缺草料而瘦骨嶙峋。

“罢了罢了,长痛不如短痛。”三顺狠下心,决定次日去找赵大。

第二天一早,三顺牵着老牛往赵大家去。老牛似乎感知到什么,走得极慢,不时回头看他。

快到赵大家时,经过一片小树林,老牛突然停住脚步,任凭三顺如何拉扯,就是不肯前进。

“老伙计,别怪我狠心,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啊。”三顺红着眼睛说。

老牛转过头,两行清泪从它大大的眼中流出,突然前腿一弯,跪在了三顺面前!

三顺惊呆了。他从未见过牛会下跪求情。老牛跪在地上,发出低沉的哀鸣,眼中泪水不断。

这一刻,三顺的心软了。他想起这头牛还是牛犊时,父亲如何欢天喜地地把它牵回家;想起母亲生前如何细心照料它;想起自己孤独时,如何对着它倾诉心事...

“罢了!就是饿死,也不能做这等忘恩负义之事!”三顺扔掉缰绳,也跪下来抱住老牛的脖子,“老伙计,咱们回家!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办法的。”

老牛仿佛听懂了,站起身来,亲昵地蹭着三顺的脸。

三顺牵着老牛往回走,半路遇上闻讯赶来的赵大。

赵大不满道:“三顺,你这是何意?不是说好卖牛的吗?”

三顺坚定地说:“赵大哥,对不住了,这牛我不卖了。它就是饿死,也该死在自己家里。”

赵大冷笑:“穷酸相!等着饿死吧!”说罢拂袖而去。

三顺回家后,将院中最后一点干草喂了老牛,自己喝凉水充饥。夜幕降临时,他已饿得前胸贴后背,躺在床上无力动弹。

迷迷糊糊中,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老牛竟然开口说话:“主人明日可去西山脚下,那里有片野枣林,可暂解饥荒。记住,腊月二十三不可出门,切记切记!”

三顺惊醒,窗外月色正明,老牛在院中安睡。他以为是自己饿出了幻觉,苦笑一声又睡去。

第二天清晨,三顺被老牛的叫声唤醒。他挣扎着起床,想起昨夜的梦,虽觉荒诞,但想着反正无事,不如去西山看看。

谁知到了西山脚下,果然发现一片隐蔽的野枣林!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野枣。三顺喜出望外,饱餐一顿后又摘了满满一衣兜带回家。

靠着这片野枣林,三顺和老牛勉强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几天后,天降甘霖,旱情缓解。三顺赶紧补种了些晚秋作物,生活渐渐有了转机。

转眼到了腊月,成纪县下起了大雪。这天,三顺的老友王二来访。王二在县衙当差,带来一个消息:“三顺,县里要征调民夫去北山采石,每日工钱五十文,管吃管住,为期一月。你可愿意去?”

三顺心想:正好农闲,赚些钱过年也好。便答应下来。

临行前,他特意为老牛备足了草料,又托邻居照看。奇怪的是,当他要出门时,老牛突然焦躁不安,扯住他的衣角不放。

“老伙计,我只是出去做工,一个月就回来。”三顺抚摸着牛头安慰道。

老牛眼中含泪,低鸣不止。三顺忽然想起梦中老牛的警告:腊月二十三不可出门。今天正是腊月二十三!

他犹豫片刻,对王二说:“王二哥,今日我有些不适,能否明日再去?”

王二皱眉:“工期紧迫,今日必须报到。你若不去,我找别人了。”

想到能赚一月工钱,三顺咬咬牙:“罢了,梦岂可当真!我这就跟你去。”

北山采石场条件艰苦,但工钱确实丰厚。三顺想着干完这月活,就能过个肥年,干活格外卖力。

腊月二十八这天,三顺正在凿石,忽听一阵巨响,山顶积雪崩塌!

“雪崩了!快跑!”工友们惊呼四散。

三顺拼命奔跑,但雪流速度极快,转眼就被追上。他只觉得一股巨大力量袭来,随后便失去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三顺悠悠醒转,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山洞中,身边生着一堆火,浑身酸痛但无大碍。

“你醒了?”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

三顺抬头,见一位白发老翁正在煮粥,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

老翁说:“老夫姓陈,这是小徒明远。我们在山中采药,恰逢雪崩,将你救出。你真是命大,被埋雪中竟能生还。”

三顺连忙道谢。陈老翁摆手:“要谢就谢你那头老牛吧。”

“老牛?”三顺愕然。

明远解释道:“我们原本不打算走那条路,但今早师父梦见一头老牛跪地求救,说主人有难。师父认为此梦有因,便改道而行,果然发现你被埋在雪中。

三顺听后目瞪口呆,这才将老牛流泪下跪、托梦预警等事一一说出。

陈老翁捻须感叹:“万物有灵,这牛与你缘分不浅。它三番五次救你,必是你平日善待它的果报。”

三顺在山洞休养两日,便告辞回家。临别时,陈老翁赠他一些草药,并告诫:“畜生尚知报恩,人岂可忘本?望你今后多行善事,莫负牛恩。”

三顺踏着积雪艰难返家,心中惦记老牛。刚到村口,就见邻居急匆匆跑来:“三顺!你可算回来了!你家老牛快不行了!”

三顺飞奔回家,只见老牛奄奄一息地卧在牛棚中,瘦得皮包骨头。原来,自他走后,老牛不肯进食,日日哀鸣。

“老伙计,我回来了!”三顺抱住牛头,泪如雨下。

老牛缓缓睁眼,见是三顺,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用尽最后力气舔了舔他的手,然后安然闭目。

三顺痛哭失声,将老牛葬在院中枣树下。想起老牛多次救自己性命,自己却让它孤独而死,心中愧疚难当。

开春后,三顺用采石赚的钱买了头小牛犊,精心照料。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报答老牛的恩情。

一天,他路过市场,见有人售卖一头待宰的老牛。那牛眼中含泪的模样,让他想起自己的老牛。三顺心有不忍,掏出身上全部积蓄,买下老牛,牵回家中饲养。

邻居笑他傻:“自己都不宽裕,还买头老牛养着?”

三顺正色道:“牛为人劳作一生,老来被杀,于心何忍?”

消息传开,乡人都说李三顺疯了。但三顺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

不久,有位富户的老母生病,需用老牛角做药引。富户听说三顺养着一头老牛,便上门求购。三顺坚决不卖,但答应等牛自然老死后,将牛角相赠。

半年后,老牛寿终正寝。三顺信守承诺,将牛角送给富户。富户母亲服药后病愈,富户感激不尽,赠三顺十两银子作为酬谢。

三顺用这笔钱买了三头牛犊,精心饲养。几年后,竟发展成一个小牛场。他坚持不杀老牛,不让牛过度劳作,在当地传为美谈。

更奇的是,三顺四十岁那年,经人做媒,娶了邻村一个贤惠女子。成婚那天,三顺梦见老牛化身一位黄衣老人,向他拱手道贺:“主人善心感动天地,今得良缘,后福无穷。老夫心愿已了,就此别过。”

三顺醒来,将梦告诉妻子。妻子说:“此牛必是神牛转世,特来报恩的。”

此后,三顺的牛场越办越大,成为当地有名的养牛大户。他始终秉持“善待耕牛,不杀老牛”的原则,并常常教导子孙:“畜生虽贱,亦有灵性。一念之仁,或得善报;一念之恶,必遭恶果。”

三顺活到八十高龄,无疾而终。去世前,他嘱咐子孙将自己葬在老牛墓旁,墓碑上刻“牛恩公之墓”,与老牛永世相伴。

李家后代谨遵祖训,乐善好施,家业兴旺。成纪县也渐渐形成了不杀老牛、善待耕牛的风俗。李三顺和老牛的故事被编成歌谣,在当地传唱不衰:

“李家郎,心善良,老牛跪哭不动刀;

雪崩大难牛来报,善有善报是天理;

牛羊满圈福满门,仁心一片传千古...”

至今,成纪县老人讲述这个故事时,还会指着县西两座相邻的土坟说:“瞧,那就是李三顺和老牛的墓。万物有灵,善念长存啊!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小豪民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