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说:大伯相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0:40 1

摘要:大伯穿了件蓝色的中山装,洗得很干净,领口有点软,是他退休那年堂哥给他买的,平时舍不得穿,只有出门做客才拿出来。

我周末去大伯家,刚走到楼下就看见他在单元门口的石凳上坐着。

他手里拎着个鸟笼,里面有只画眉鸟,正叽叽喳喳叫着。

大伯穿了件蓝色的中山装,洗得很干净,领口有点软,是他退休那年堂哥给他买的,平时舍不得穿,只有出门做客才拿出来。

“来了?”大伯看见我,赶紧站起来,把鸟笼往石凳上放,动作轻得怕惊着鸟。

“嗯,堂哥让我给您带点水果,他今天加班,没空过来。”我拎着手里的水果袋,跟着大伯往楼上走。

大伯家在三楼,没电梯,他爬楼梯的时候有点喘,手会扶着栏杆,一步一步走得稳当。

“你堂哥也是,总瞎忙,我说不用带东西,他偏不听。”大伯一边走一边说,语气里带着点埋怨,眼里却有笑意。

推开门,屋里很干净,地板擦得能看见反光。

客厅的小方桌上摆着个塑料相框,里面是大伯和大妈的合影,大妈穿着碎花衬衫,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那是他们结婚三十周年拍的,离现在有五年了——大妈是五年前得糖尿病并发症走的。

“您还把照片摆在这儿呢。”我放下水果袋,指了指相框。

“嗯,天天看一眼,心里踏实。”大伯走过去,用手轻轻擦了擦相框边缘,没再多说。

我坐在沙发上,大伯给我倒了杯热水,杯子是搪瓷的,上面印着“劳动模范”的字样,是大妈以前在纺织厂得的奖。

“您最近身体怎么样?降压药按时吃吗?”我喝了口热水,问他。

“好着呢,药天天吃,早上还去公园遛弯,跟老周他们下下棋。”大伯坐在我对面的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手指轻轻敲着膝盖,“对了,你堂哥前几天给我打电话,说……说想让我找个伴儿。”

我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堂哥也是为您好,您一个人在家,晚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找个伴儿挺好的。”

大伯叹了口气:“我都快七十了,还找什么伴儿,万一合不来,再闹矛盾,多麻烦。”

“哪有那么多麻烦,”我说,“您就当交个朋友,聊得来就处,聊不来就拉倒,又不勉强。”

大伯没说话,只是拿起桌上的鸟笼,逗了逗里面的画眉鸟,鸟叫得更欢了。

过了大概一周,堂哥给我打电话,说小区的张阿姨给大伯介绍了个对象,姓王,跟大伯同岁,也是老伴走了好几年了,想让大伯周末去见个面。

“你跟大伯说说,让他别紧张,就当跟老伙计聊天。”堂哥在电话里说,“我这周末要去外地,没法陪他,你要是有空,陪他去一趟?”

“行,我跟大伯说,周末我陪他去。”我答应下来。

挂了电话,我给大伯打了个电话,跟他说张阿姨介绍对象的事。

大伯一开始有点犹豫,说“不好意思去”,我劝了半天,他才答应:“行吧,就去见见,别辜负你张阿姨的好意。”

周末那天,我提前半小时到了大伯家。

推开门,看见大伯正在镜子前整理中山装,领口的扣子扣了又解,解了又扣,有点紧张。

“大伯,不用这么正式,穿件舒服的衣服就行。”我笑着说。

“不行,第一次见面,得穿整齐点,显得尊重人家。”大伯固执地把扣子扣好,又拿起梳子,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我们约在小区附近的“家常小馆”见面,张阿姨也去,说是“帮着看看”。

到了饭馆,张阿姨已经到了,旁边坐着个阿姨,穿着件灰色的外套,头发梳成一个髻,看着很精神。

“老王,这是我跟你说的老陈,老陈,这是老王。”张阿姨站起来,给我们介绍。

“您好,我叫陈建国。”大伯赶紧伸出手,有点拘谨。

“您好,我叫王秀兰。”王阿姨也伸出手,跟大伯握了握,手很暖和。

我们找了个靠窗的桌子坐下,张阿姨跟我坐在一边,大伯和王阿姨坐在对面。

服务员拿来菜单,张阿姨推给大伯:“老陈,你点,看看想吃什么。”

大伯又推给王阿姨:“您点,您看看喜欢吃什么。”

王阿姨笑了笑,没客气,点了个清蒸鱼,又点了个炒青菜,然后问大伯:“老陈,你能吃辣吗?”

“能吃一点,不太多。”大伯说。

“那再点个番茄炒蛋,不辣,孩子也爱吃。”王阿姨跟服务员说,又看向我,“姑娘,你也看看,想吃什么再点。”

“不用了阿姨,这些够了,我们人少。”我赶紧说。

菜上来的时候,王阿姨给大伯夹了块鱼肉:“这鱼新鲜,你尝尝,刺少。”

大伯接过鱼肉,说了声“谢谢”,慢慢吃着。

张阿姨在旁边搭话:“老王,你平时退休在家都干些啥呀?”

“也没干啥,”王阿姨放下筷子,“早上起来去公园跳广场舞,中午回家做饭,下午在家看看电视,织织毛衣,有时候跟老姐妹去逛菜市场。”

“我也是,”大伯抬起头,“我早上去公园遛鸟,跟老伙计下下棋,中午自己煮点面条,下午在家喂喂鸟,看看报纸。”

“那挺好,你们俩都爱去公园,以后要是处得来,还能一起去遛弯。”张阿姨笑着说。

王阿姨没说话,只是笑了笑,给我夹了一筷子青菜:“姑娘,多吃点,这菜新鲜。”

吃完饭,张阿姨说有事要先走,让我陪着大伯和王阿姨再聊会儿。

我们走出饭馆,王阿姨说:“我家就在前面那个小区,不远,要不一起走过去,聊会儿?”

大伯点点头:“行,正好我也遛遛弯。”

我跟在他们后面,看着他们走在前面,王阿姨跟大伯说她跳广场舞的事,说“领队的李姐人挺好,教得也耐心”,大伯跟她说他的画眉鸟,说“这鸟是老周送我的,叫得可响了”,聊得还挺投机。

走到王阿姨家小区门口,王阿姨停下脚步:“老陈,今天谢谢你请我吃饭,我到家了。”

“应该的,”大伯说,“今天跟你聊得挺开心。”

“我也是,”王阿姨从口袋里掏出个纸条,递给大伯,“这是我的电话,你要是有空,想聊天,就给我打电话。”

大伯接过纸条,赶紧揣进兜里:“好,好,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王阿姨笑了笑,转身进了小区。

我跟大伯往回走,路上我问他:“大伯,您觉得王阿姨怎么样?”

大伯摸了摸兜里的纸条,嘴角带着笑:“人挺好,说话也温和,不像有的阿姨,一见面就问退休金多少,房子多大。”

“那您可得主动点,给人家打电话。”我说。

“知道,知道,我回去就打。”大伯说。

可过了三天,大伯也没给王阿姨打电话。

我给大伯打电话问情况,他说:“我想了想,还是算了,我一个人过惯了,怕跟人家处不来,再给人家添麻烦。”

“大伯,您怎么这么想?”我有点急,“王阿姨人挺好的,跟您也有共同爱好,您不试试怎么知道处不来?”

“我都快七十了,折腾不起了,”大伯叹了口气,“万一处不好,再让你堂哥担心,没必要。”

我没再劝他,知道大伯的脾气,认定的事很难改。

又过了一周,堂哥回来了,知道大伯没给王阿姨打电话,跟大伯吵了一架。

“爸,您怎么回事?王阿姨人挺好的,您为什么不打电话?您一个人在家,我上班也不放心,找个伴儿怎么了?”堂哥的声音很大,我在电话里都能听见。

“我不用你操心,我一个人过得挺好,不用找伴儿!”大伯的声音也有点急。

最后堂哥气冲冲地走了,大伯给我打电话,声音有点委屈:“我就是不想麻烦人家,也不想麻烦你们,怎么就这么难?”

“大伯,堂哥也是为您好,”我劝他,“他上班忙,不能天天陪您,想让您有个说话的人,您别跟他置气。”

“我知道他为我好,可我真的不想找,”大伯说,“我跟你大妈过了四十多年,习惯了,突然跟别人一起过,我怕不习惯。”

我没再说话,知道大伯心里还惦记着大妈,虽然大妈走了五年,但他还是没放下。

又过了一个月,小区的李叔给大伯介绍了个对象,姓刘,比大伯小五岁,老伴走了三年了,在小区门口开了个小卖部。

李叔特意来大伯家,劝他:“老陈,你就去见见,这刘阿姨人挺好,开小卖部的,性格也开朗,跟你正好互补。”

大伯犹豫了半天,还是答应了:“行,就去见见,别辜负你一片好意。”

这次见面,堂哥特意请假回来,陪大伯一起去。

我们约在商场的小吃城见面,刘阿姨已经到了,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摆着一杯豆浆,还没喝。

她穿了件红色的外套,头发烫成小卷,看着很精神。

“老陈,这是刘阿姨,刘阿姨,这是老陈,这是他儿子小伟。”李叔介绍说。

“您好,您好。”大伯赶紧打招呼。

“您好,”刘阿姨站起来,跟大伯握了握手,“早就听李叔说你了,说你爱遛鸟,下棋,是个老实人。”

“没有,没有,就是瞎玩。”大伯有点不好意思。

我们坐下,李叔问刘阿姨:“刘姐,你想吃点什么?我去买。”

“不用,不用,我刚吃了早饭,不饿,”刘阿姨摆摆手,“咱们就是聊聊天,不用花钱买东西。”

李叔没听,还是去买了几串糖葫芦,给我们每人递了一串:“尝尝,刚做的,甜得很。”

我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确实挺甜的。

刘阿姨跟大伯说:“我开小卖部也有两年了,每天早上六点开门,晚上九点关门,虽然累点,但也热闹,天天跟邻居打交道,也不寂寞。”

“是挺热闹,”大伯说,“我有时候去你那小卖部买烟,就是没见过你。”

“那可能我当时在里面整理货,没出来,”刘阿姨笑了,“以后你去买烟,就喊一声,我给你拿,给你便宜点。”

“不用,不用,该多少钱就多少钱。”大伯说。

堂哥在旁边搭话:“刘阿姨,您平时除了看小卖部,还有别的爱好吗?”

“有啊,”刘阿姨说,“我喜欢买保健品,之前买的那个钙片,吃着挺管用,腿也不疼了,还有那个蛋白粉,早上冲一杯,身体也有劲了,我还跟老姐妹一起去听健康讲座,能学不少东西。”

“保健品那东西,也不能多吃,”大伯皱了皱眉,“我老伙计老张,之前买了一堆保健品,花了好几万,最后也没见有啥用,还跟儿子吵了一架。”

“那是他买的不对,”刘阿姨有点不高兴,“我买的都是正规厂家的,有证书的,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吃了确实管用。”

“可再管用,也不能当饭吃,”大伯说,“咱们这个年纪,还是得靠吃饭补,多吃点蔬菜,多喝点粥,比啥保健品都强。”

刘阿姨没说话,拿起糖葫芦咬了一口,没再提保健品的事。

后来又聊到房子,刘阿姨问:“老陈,你住的房子是多大的?是全款买的吗?”

“我住的是老房子,两室一厅,是单位分的,早就全款付清了。”大伯说。

“那挺好,”刘阿姨说,“我住的是儿子给买的房子,三室一厅,我一个人住,有点大,要是以后跟你处得来,你搬过去跟我一起住,你的房子可以租出去,还能赚点租金。”

大伯愣了一下,没说话,堂哥赶紧打圆场:“刘阿姨,我爸住惯老房子了,搬过去怕不习惯,以后再说吧。”

刘阿姨没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又坐了一会儿,刘阿姨说小卖部要开门了,得先走,我们也没留她。

走出小吃城,堂哥跟大伯说:“爸,这刘阿姨有点太现实了,一见面就问房子,还让您搬过去,不太合适。”

大伯叹了口气:“是啊,我也觉得,她跟王阿姨不一样,王阿姨不怎么提这些,就聊家常,她一见面就问退休金、房子,有点不舒服。”

“那就算了,以后再找合适的。”堂哥说。

“不找了,不找了,”大伯说,“我看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一个人过挺好,不用麻烦别人,也不用让你们操心。”

堂哥没再劝大伯,只是每周回来陪大伯吃顿饭,给大伯买些水果和菜。

我也经常去大伯家,陪他聊聊天,帮他打扫打扫卫生,有时候帮他给鸟换水、添食。

有一次,我去大伯家,看见他在厨房煮面条,锅里放了两个鸡蛋,看见我来了,赶紧说:“你来了,正好,我多煮一个鸡蛋,你也吃点。”

我坐在厨房门口的小凳子上,看着大伯煮面条,他一边搅着面条,一边说:“你大妈以前也爱给我煮面条,放两个鸡蛋,说‘你早上遛鸟累,多补补’,现在她走了,我就自己煮,有时候煮着煮着,就想起她来了。”

我鼻子有点酸,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其实我也不是不想找伴儿,”大伯抬起头,眼睛有点红,“我就是怕,找了别人,就对不起你大妈了,也怕跟别人处不来,再闹矛盾,不如一个人过,清净。”

“大伯,您别这么想,”我说,“大妈要是知道您一个人孤单,肯定也希望您找个伴儿,有人陪您说话,陪您遛弯,她在天上也放心。”

大伯没说话,只是把面条盛出来,给我碗里放了个鸡蛋:“快吃,面条要凉了。”

过了两个月,大伯在公园遛鸟的时候,认识了张阿姨。

张阿姨跟大伯同岁,老伴走了四年了,也喜欢养鸟,家里有两只鹦鹉,一只蓝色,一只绿色。

那天大伯在公园的凉亭里喂鸟,张阿姨也拿着鸟笼过来,看见大伯的画眉鸟,说:“这鸟叫得真响,是只好鸟。”

大伯抬头看她:“您也养鸟?”

“是啊,我养了两只鹦鹉,会学人说话,就是说得不太清楚。”张阿姨笑着说,把她的鸟笼放在石桌上,打开笼子门,两只鹦鹉扑腾着翅膀,叫了两声。

“真可爱,”大伯凑过去看,“我以前也想养鹦鹉,就是怕养不好,没敢买。”

“不难养,”张阿姨说,“每天给它们喂点小米,换点水,偶尔给点苹果块,就行,比画眉鸟好养。”

从那以后,大伯每天去公园,都能碰到张阿姨,两人一起在凉亭里喂鸟,聊养鸟的事,有时候还一起去鸟市买鸟食。

张阿姨跟大伯说:“我儿子在外地当老师,一年回来一次,我一个人在家,养着两只鹦鹉,也不寂寞,就是有时候想找人聊聊天,都没人。”

“我也是,”大伯说,“我儿子在本地开汽修厂,忙得很,周末才能回来吃顿饭,平时就我一个人在家,跟鸟说话。”

“那咱们以后要是有空,就一起去鸟市,一起去遛弯,有个伴儿,也热闹。”张阿姨说。

大伯点点头:“行,正好我也想有人跟我一起去鸟市,之前一个人去,都没人跟我聊鸟的事。”

有一次,我去大伯家,看见张阿姨在帮大伯整理阳台的鸟笼。

张阿姨手里拿着块布,轻轻擦着鸟笼上的灰,大伯在旁边递水,说:“小心点,别惊着鸟。”

“知道,”张阿姨笑着说,“我擦我家鹦鹉的笼子,都是这么轻的劲儿。”

看见我来了,张阿姨站起来:“姑娘来了?快坐,我刚跟你大伯说,明天去鸟市,看看有没有好的鸟食,你大伯说你也爱逛,要不要一起去?”

“好啊,”我笑着说,“正好我也想看看鹦鹉。”

第二天,我们一起去了鸟市。

鸟市人很多,到处都是鸟叫的声音,张阿姨跟大伯走在前面,张阿姨跟大伯说哪家的鸟食好,哪家的鸟笼便宜,大伯跟她说哪家的画眉鸟叫得响,哪家的鹦鹉会说话,聊得很开心。

张阿姨给她的鹦鹉买了点小米,给大伯的画眉鸟买了点虫子干,还跟老板砍价:“老板,便宜点,我们下次还来买。”

老板笑着说:“行,看你们经常来,给你们便宜两块。”

大伯在旁边笑着说:“还是你会砍价,我每次来,都不好意思跟老板砍价。”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张阿姨说,“能省一点是一点,咱们退休金不多,得省着花。”

从鸟市回来,张阿姨说:“我家包了饺子,白菜猪肉馅的,你们要是不嫌弃,就去我家吃饺子。”

大伯赶紧说:“那怎么好意思,还让你麻烦。”

“不麻烦,我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多两个人,还热闹。”张阿姨说。

我们去了张阿姨家,她家是两室一厅,收拾得很干净,客厅的窗台上摆着两个鸟笼,蓝色的鹦鹉看见我们,叫了两声:“你好,你好。”

“你看,它会说你好。”张阿姨笑着说,给我们倒了杯热水。

张阿姨去厨房煮饺子,大伯跟过去帮忙,我坐在客厅里,看着那两只鹦鹉,听见厨房传来张阿姨和大伯的声音,张阿姨说“饺子煮三分钟就行,别煮老了”,大伯说“我来捞,你歇会儿”,很温馨。

饺子煮好,端上桌,热气腾腾的,张阿姨给我夹了个饺子:“姑娘,尝尝,看好吃不。”

我咬了一口,白菜的清甜和猪肉的香味混在一起,很好吃:“阿姨,您包的饺子真好吃,比我妈包的还好吃。”

张阿姨笑了:“好吃就多吃点,锅里还有。”

大伯也说:“我也觉得好吃,比我自己煮的面条好吃多了。”

“那以后你要是想吃饺子,就来我家,我给你包。”张阿姨说。

大伯点点头:“好,好,我以后常来。”

现在,大伯每天早上都会跟张阿姨一起去公园遛鸟,下午一起去逛菜市场,有时候张阿姨会来大伯家帮他打扫卫生,大伯会去张阿姨家帮她修修水管、钉钉钉子(大伯以前在单位是木工,手巧)。

堂哥回来的时候,会请大伯和张阿姨一起去外面吃饭,张阿姨会给堂哥带她织的毛衣,说“天冷了,穿件毛衣暖和”,堂哥会给张阿姨买些水果,说“阿姨,您多吃点水果,补充维生素”。

有一次,我去大伯家,看见大伯和张阿姨坐在阳台的小桌子旁,张阿姨在织毛衣,大伯在旁边给鸟添食,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很暖和。

张阿姨看见我,笑着说:“姑娘来了,快坐,我给你织了条围巾,快冬天了,正好能戴。”

我接过围巾,是米白色的,织得很整齐,心里暖得很:“谢谢阿姨,您真好。”

大伯坐在旁边,笑着说:“你阿姨手巧,织的毛衣、围巾都好看,我也有一条,是灰色的。”

张阿姨瞪了他一眼:“就你话多。”

大伯没说话,只是笑了笑,给张阿姨递了杯热水:“别织了,歇会儿,喝口水。”

其实现在,我们也没说大伯和张阿姨是“对象”,他们自己也没说,就是每天一起遛鸟、一起买菜、一起吃饭,像老伙计一样,有说有笑。

有时候我问大伯:“大伯,您现在觉得,有个伴儿好不好?”

大伯摸了摸手里的鸟笼,笑着说:“好,挺好,每天有人跟你说话,有人陪你遛弯,晚上煮面条的时候,还能多煮一个鸡蛋,给人家留着,比一个人过热闹多了。”

我看着大伯的笑容,心里也高兴。

其实相亲不用急,也不用刻意找什么条件好的,只要找个能一起说话、一起遛鸟、一起煮面条的人,就挺好的。

现在大伯每天都乐呵呵的,我们看着也高兴,这就够了。

来源:热议快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