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 EISNER (通过无创成像研究早期鉴定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前瞻性随机试验中,冠状动脉钙评分为 0、1 至 100、101 至 400 和 400 以上的参与者冠状动脉事件的累积发病率。(B) 一个 69 岁男性冠状动脉疾病负担非常高的病例 (冠状动脉钙
图: 使用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对冠状动脉钙进行无创成像。
(A) 在 EISNER (通过无创成像研究早期鉴定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前瞻性随机试验中,冠状动脉钙评分为 0、1 至 100、101 至 400 和 400 以上的参与者冠状动脉事件的累积发病率。(B) 一个 69 岁男性冠状动脉疾病负担非常高的病例 (冠状动脉钙评分为 562 个单位)。(中) 冠状动脉斑块负担的血管内评估。(C) 根据斑块负担对患者进行二分法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 的累积发病率。(D) 72 岁女性近端左前降冠状动脉斑块负荷高的病例。(Bottom)(E,F) 用于测量全冠状动脉总斑块负荷的冠状动脉 CTA 血管造影数据的定量斑块分析。
斑块负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是1型心肌梗死的先决条件。事实上,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显示冠状动脉正常且无斑块的患者预后良好,6年后1型心肌梗死的风险基本为零。相反,斑块负荷越高,心肌梗死的风险就越高。这是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即存在的斑块越多,斑块就越有可能在血液具有足够的血栓形成能力导致急性血管闭塞和梗死时破裂(图)。
无论使用何种成像工具,这种强大的预后关系都是一致的,斑块负荷评估始终优于其他标志物,包括心血管风险评分和梗阻性冠状动脉狭窄的存在。事实上,斑块负荷评估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它们不依赖于梗阻性病变和非梗阻性病变之间的错误预后区分。这很重要,因为,在斑块水平,超过三分之二的心肌梗死是由先前血管造影中非破坏性病变的破裂引起的——这是近30年前侵入性血管造影的一项观察结果,最近通过冠状动脉CTA得到证实。在患者层面,PROMISE(评估胸痛的前瞻性多中心影像学研究)试验发现,大多数不良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斑块患者身上。
来源:郑刚泰达心血管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