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73岁的著名导演郑晓龙在半个月内官宣了三部新剧:9月8日的《冬去春来》,9月17日的《红舞鞋》,以及9月21日的《疾风劲草》。 这三部剧同时拍摄,郑晓龙在《冬去春来》和《疾风劲草》中担任总导演,在《红舞鞋》中担任艺术总监。 由于两部剧分别在北京
73岁郑晓龙半月官宣3部剧,影视圈迎来导演“挂名”时代?
2025年9月,73岁的著名导演郑晓龙在半个月内官宣了三部新剧:9月8日的《冬去春来》,9月17日的《红舞鞋》,以及9月21日的《疾风劲草》。 这三部剧同时拍摄,郑晓龙在《冬去春来》和《疾风劲草》中担任总导演,在《红舞鞋》中担任艺术总监。 由于两部剧分别在北京和厦门拍摄,网友质疑郑晓龙难以实际兼顾两地执导,由此引发了对导演“挂名”现象的热议。
郑晓龙是中国电视剧界的重要人物,曾执导《甄嬛传》《金婚》等经典作品,被誉为“国剧教父”。 他的参与被认为是对作品质量的保证,能为项目带来关注度和信任度。 然而,年过七旬的郑晓龙同时主导多个项目,让人怀疑其实际参与程度。
网友指出,导演“挂名”在行业内并不罕见。 知名导演通过署名提升作品知名度,但实际拍摄可能由其他导演完成。 这种现象在影视圈时有发生,有的导演甚至不参与项目就能获得丰厚报酬。《红舞鞋》的实际导演是刘雪松,他曾与郑晓龙合作《幸福到万家》,而《冬去春来》和《疾风劲草》的副导演李昂和金晔相对年轻,资历尚浅。
郑晓龙的名字对市场有显著影响力。 他2025年执导的《藏海传》播出后,云合数据占比稳定在30%以上,意味着晚上每三个追剧的观众中就有一个在看这部剧。 该剧细节精致,例如木鸢飞行轨迹请中科院专家做了流体力学模拟,道具严格遵循历史考证。 郑晓龙擅长将流量演员转化为实力派,肖战在《藏海传》中的表现获得认可,证明了“流量不是原罪,演技好才是硬气”。
然而,导演挂名行为也带来争议。 如果作品质量不佳,挂名导演的口碑可能受损。 郑晓龙此前作品《芈月传》评分仅6.2,被指剧情逻辑硬伤频出。 部分观众认为,郑晓龙近年的创作态度有所变化,从“考古式打磨”转向“工业化流水线”,历史元素有时仅为背景板,与主线脱节。
郑晓龙曾强调演员需要文化素养和生活体验,建议年轻演员“坐公共汽车、坐地铁、上街买菜,多交普通朋友”。 这种对真实的追求与其当前多项目并进的状态形成反差。
剧组追求名导挂名,往往是为了吸引投资和观众。 郑晓龙的参与无疑能为新导演提供机会,副导演李昂和金晔的作品可能因此获得更多曝光。 但这种做法是否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仍需观察。
导演挂名现象揭示了影视行业的深层问题:资本压力、创作效率与艺术质量的平衡。 观众期待高质量作品,而剧组需要市场竞争力。 郑晓龙的三部新剧将于2026年播出,届时其实际参与度和作品质量将接受检验。
影视创作中,名导挂名是否是对行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当大师之名成为市场筹码,艺术本身又得到了几分尊重?
补充图片:
来源:东琪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