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生态环境部向全社会公开征求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项目自愿减排方法学。与原CDM方法学相比,新方法学对项目的准入门槛要求有所提高,特别是对数据监测体系(MRV),要求必须与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www.cets.org.cn)进行联网,这对生物质发电
近期,生态环境部向全社会公开征求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项目自愿减排方法学。与原CDM方法学相比,新方法学对项目的准入门槛要求有所提高,特别是对数据监测体系(MRV),要求必须与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www.cets.org.cn)进行联网,这对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项目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下边笔者就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项目如何满足新方法学要求做个简要分析。
一、权威政策解读
不是所有生物质发电项目(含热电联产)都能申请CCER。项目必须先过“八关”:
时间关:《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申请减排项目须于2012年11月8日之后开工建设。
类型关:必须是全电量并网的发电或热电联产项目。离网项目、非纯上网电量参与交易的项目不适用。
原料关:须使用纯农业/林业剩余物(如秸秆、稻壳、林业三剩物),严禁掺烧煤炭、矸石等任何矿物燃料,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运输关:运输车辆需配备里程记录装置,地磅计量数据需自动采集并实时上传,运输距离、载重等数据必须可核查、可追溯。
仪表关:项目必须按照方法学要求配置合格的计量仪表,所有仪表需定期检定校准,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设备关:项目使用的锅炉必须为纯农林生物质专用锅炉,厂区内不得存在燃煤储存、处理和运输设施。需提供设备采购合同、安装验收证明等文件,证明设备专用于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
数据关:项目监测数据必须与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https://www.cets.org.cn)联网,且减排量从联网试运行成功后开始计算。
合规关:项目需符合所有国家及地方的产业、环保、能源等政策法规。
二、申请CCER流程
符合要求的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项目,若想成功开发CCER项目并非易事,需完成以下四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项目审定与备案
聘请第三方机构编制项目设计文件(PDD),完成项目审定,并向主管部门提交备案申请。
第二步:监测系统建设
按照方法学要求配置计量仪表,建立数据监测系统,完成与国家碳市场管理平台联网。
第三步:减排量监测与核算
项目运行期间,严格按照监测计划进行数据采集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第四步:减排量核查与签发
每年委托核查机构进行减排量核证,通过后即可获得可交易的CCER减排量。
整个流程中,数据质量是核心。选择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团队,可有效降低开发风险,提高项目通过率、保障CCER减排量核算精准。
三、减排量计算
通过备案的项目,减排经济效益如何,关键要看能产生多少减排量。方法学明确了清晰的减排量计算框架:
基准线排放(BE):这是项目带来的环境收益,即避免了原本由化石能源发电和供热所产生的排放。
发电部分:净上网电量 × 区域电网排放因子
供热部分:外供热量 × 热力排放因子(默认值为0.06 tCO₂/GJ)
项目排放(PE):项目自身产生的排放,目前仅核算生物质原料运输环节的CO₂排放。
计算公式:运输距离 × 运输重量 × 排放因子(默认值为245 gCO₂/t·km)
泄漏:因导致其他领域排放增加的风险极小,方法学认定为可忽略不计,无需计算。
最终减排量(ER) = 基准线排放(BE) - 项目排放(PE)
最大利好: 该方法学免予论证额外性,即默认符合条件的项目在没有CCER收益的情况下难以商业运行,这极大地降低了项目开发的门槛和成本。
四、联网监测
监测体系是准确核算CCER项目减排量的核心依据。其部署需贯穿“生物质运输-发电-供热”全链条,实时精准高效采集关键参数,并需严格依据方法学规定,落实监测点布设方案与计量仪器的规范要求。
根据方法学 “项目监测点布置示意图”,核心监测对象及参数如下表所示:
1. 电能计量仪表要求(必须安装)
仪表:双向电能表
精度:按照 DL/T 448 《电能计量装机技术管理规程》要求,Ⅰ类用户为 0.2S 级,Ⅱ、Ⅲ类用户为 0.5S 级,Ⅳ类 用户为 1 级,Ⅴ类用户为 2 级
位置:并网点(上网/下网)
检定:每年一次,持证上岗
2. 热量计量(二选一)
选项A:直接测量
仪表:热能表
精度:符合GB/T 32224
选项B:间接测量(需安装3种仪表)
流量计:精度≥1.5级
温度计:精度≥1.0级(蒸汽)/2.0级(热水)
压力计:精度≥1.0级(蒸汽)
3. 燃料计量(必须安装)
仪表:地磅(Ⅲ级及以上)
位置:厂区入口
要求:每车必称,数据自动记录
4. 数据管理(强制要求)
频率:每秒采集,整点记录
存储:本地+云端,保存10年
联网:实时上传国家平台
实施要点:
所有仪表必须定期检定,每年校准;
建立仪表台账,专人维护管理;
数据必须自动采集,杜绝人工干预。
五、“一数两用”解决方案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业委员会、北京松杉低碳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松杉研究院”)联合发起建设,松杉研究院负责平台日常建设运营。平台旨在通过高可信度MRV系统,对非电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环境权益进行精准量化,为市场主体提供可溯源、可核算碳足迹的环境权益凭证。
松杉研究院在核证平台的实时在线监测子系统功能基础上,为申请CCER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提供了在线监测“一数两用”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满足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申请CCER数据监测联网需求,同时还能避免在线监测系统重复建设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能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热能的绿色价值实现提供更多实现渠道和途径。
(一)应用场景
仅申请CCER:针对仅申请CCER的生物质发电或热电联产项目,松杉研究院可为项目业主提供无缝接入国家碳市场管理平台的数据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申请CCER或ZCEC(零碳能源证书):针对具有一定供热量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根据松杉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就项目热能部分,项目业主可根据下游热用户对热能绿色溢价的购买意愿或购买力,自愿选择申请CCER或ZCEC,即所谓的“一数两用”。
(二)方案架构
从技术层面,“一数两用”解决方案构建了一个从数据采集、服务到应用的多层架构,其核心在于通过一个数据集,服务两个减排机制。如下图所示:
注:零碳能源证书和零碳能源消费凭证,除了用于可再生能源的溯源和碳足迹核算外,还可用于绿色供应链构建,能够在供应链中传递可再生能源的绿色价值(即环境权益)。
(三)方案优点
1、多途径实现热能绿色溢价:项目业主可根据下游用户对绿色热能的购买意愿,灵活选择申请CCER或ZCEC,将绿色收益最大化;
2、一数两用,避免重复投资:同一套监测数据可同时用于CCER和ZCEC申报,显著降低系统建设与运维成本,提升数据利用效率;
3、无缝对接多平台: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和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提升管理效率;
4、投资小、部署快:基于现有监测系统进行完善优化,无需大规模硬件投入,部署周期短,快速满足方法学要求;
5、系统易维护:采用模块化设计和云端管理,支持远程运维,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6、数据可信度高:项目监测数据以毫秒级频次采集后,通过端到端加密技术传输,保障数据采集与传输链路安全稳定。符合方法学数据管理要求,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
7、提升项目经济性和竞争力:通过绿色价值的多渠道变现,增强项目盈利能力,助力企业在碳市场中占据先机。
六、小 结
此次方法学的发布,为农林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项目进入CCER市场扫清了障碍。其额外性免论证的设定,更是拓宽了项目进入碳市场的道路。想要顺利快速进入CCER市场,除了项目必须满足方法学的基本要求外,建设高可信度的MRV(可监测、可报告、可核验)是能否成功签发减排量的关键环节,建议行业企业要高度重视满足方法学要求的关键数据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早做谋划,提前实施,避免因为数据监测工作滞后,影响项目及时进入CCER市场。
欲了解更多生物质发电项目(含热电项目)在线监测系统联网解决方案,请联系北京松杉低碳技术研究院。
来源:阳阳观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