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补时最后一分钟,看台上已经有人把围巾塞回包里,手指滑到朋友圈发稿按钮;蓉城这边,有人缩着脖子拉紧外套,那是典型认输姿势。
虹口的夜空那晚像被人用刀划了一道缝,冷风钻进来,把球迷的心也割开了。
补时最后一分钟,看台上已经有人把围巾塞回包里,手指滑到朋友圈发稿按钮;蓉城这边,有人缩着脖子拉紧外套,那是典型认输姿势。
然后十秒——长传像一条白线劈开半场空气,费利佩起跳、甩头摆渡、皮球蹭门柱弹回来,还没等防守反应过来,周定洋推射,就这么慢悠悠滚进网窝。
那瞬间安静得能听见观众屏住呼吸,然后情绪炸裂,全场声浪直冲云霄。
我当时矿泉水瓶差点捏成废铁。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1比1,这是积分榜第一和第二之间,在别人以为剧本写完的时候硬插的一句“不服”。
今年中超乱成什么样?
前四名积分挤在一起跟牙缝卡菜叶似的,一分都能让你吞不下去。
这一分,让蓉城稳坐榜首,比比分还扎申花心。
如果倒着讲更刺激:三分钟前申花还在控球磨时间,他们甚至换上防守型中场堵死禁区前沿。
我心想,这局封死了。
足球偏就不按理出牌,它不像篮球可以叫暂停,也不像乒乓有喘息机会,每一次疏忽都可能变成致命刀子。
这种瞬间翻盘让我直接想起去年海港客场被绝平,全队站原地表情呆滞,那眼神就是从天堂掉地下室。
费利佩必须单拎出来聊。
他不是每场必进的大杀器,但跑位意识狠到骨子里——那个摆渡看似随意,其实提前两步卡住位置,把后卫挤到盲区。
他干的是脏活累活,可技术含量高。
今年合同快到期?
成都管理层要是再拖,你们下赛季找谁做这种关键节点的小动作?
周定洋也是个有故事的人,“泥潭型”选手,不管全身多脏都会爬起来抢下一脚。
他那个推射,说漂亮谈不上,却精准踩碎了申花最后一点幻想。
这类人常年埋在战术图纸背面,是球队骨架上的筋肉,该硬碰硬的时候绝不退缩,该轻巧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不会拖泥带水。
从心理层面说,这个进球不仅救了一分,更是在虹口主场戳了一个窟窿,对接下来几轮影响大得很。
比赛过程其实挺平淡,上半场双方试探性踢法,没有太多冒险插上,看数据就知道:蓉城8次射门、申花9次,不算火热。
但到了70分钟以后,两队体力明显下降、防线间距变大,为那记长传创造条件。
如果同样的位置出现在第60分钟,大概率送不到那么精准。
所以奇迹,也是耐心雕出来的结果,只不过没人会为它立碑纪念,因为它藏在那些不起眼的回合里。
近几年,中超越来越像早年的英超,一分之差足以决定城市这一周喜怒哀乐。
成都蓉城今年稳定,很重要原因就是体系流畅,没有依赖某个超级明星;上海申花则靠本土核心+外援组合撑局面,但遇到顽强防守和快速反击,总会暴露边路回追不足的问题,这是阵容结构的小短板,如果不修补,到赛季末可能栽跟头。
有些问题录像分析室早就发现,只不过现场丢掉胜利,会让它突然放大很多倍,被公众用显微镜讨论。
昨晚还有个细节特别生动:看台声音混合得魔幻。
一旁小伙跳起来喊:“这才是足球!”
隔壁大叔摇头骂:“又被偷鸡!”
这种同时存在的不甘与亢奋,让你明白为什么我们愿意为这样一粒进球付嗓子。
一支争冠球队需要的不只是技术,还有信念,而信念往往是在别人觉得结束的时候,多跑一步、多抬一次脚积攒出来。
不夸张地说,这类逆境扳平,比3比0赢更提振士气,因为它证明球队即便陷入困境也不会散架,从心理学角度这是冠军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我是其他队教练,看完昨天肯定告诉自家后卫:别给费利佩任何背身处理空间,否则结局不好看。
而对于蓉城来说,他们拿的不止是一分,还有一种“咱们怕啥”的底气。
从历史来看,上一次靠大量绝平保持榜首的是2017恒大,他们最终夺冠。
当然,现在没人敢断言五月底积分榜是什么模样,就像没人预测得到昨天晚上虹口发生的一切。
我只知道,如果成都真的拿冠军,那颗慢悠悠滚入网窝的小皮革圆球,将会成为纪录片里循环播放的一幕,而且每次播,都伴随着观众席上一声撕裂空气的大吼,“进去啦!”
所以,各位怎么看?
是不是目前为止最值钱的一粒进球?
要不要帮俱乐部写封公开信,把费利佩和周定洋绑在成都直到退役?
毕竟这样的戏码,我们一年能刷几次票房啊。
来源:雷霆嘎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