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啊,校园里那些“看不见的相处规则”,往往比考试题目更影响孩子的成长节奏。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胜过事后千万句安慰。
不少家长常操心:孩子在学校会不会被同学欺负?会不会因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而受委屈?
其实啊,校园里那些“看不见的相处规则”,往往比考试题目更影响孩子的成长节奏。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胜过事后千万句安慰。
下面这6条同学间的“潜规则”,早点和孩子聊明白,帮他在人际交往中少踩坑、多从容!
01 不必强求每个人都喜欢你,你的感受更重要
孩子,你要知道:就像有人爱吃苹果,有人偏爱西瓜,你不可能被所有同学喜欢。
当别人想玩你心爱的玩具,你不愿意时可以礼貌拒绝;大家聊你不感兴趣的话题,安静听着也没关系。
真正舒服的关系,是两个人在一起很轻松,而不是总要你委屈自己去讨好。
02 守住彼此的“边界”,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界限”,比如:同学的日记不能偷看,别人的文具未经允许不能拿,对方明确说“不”时就要停下来。
同时,你也要保护自己的边界。如果有人给你起难听的外号,一定要认真告诉他:“我不喜欢这样。”
有分寸感,不是冷漠,而是让友谊更长久的小智慧。
03 不怕“不合群”,就怕为了合群丢掉原则
在集体中,和别人想法不一样很正常。可怕的不是你站在人群外面,而是你为了融入他们,连对错都不分了。
如果同学提议互相抄作业,或者一起嘲笑某个同学,不参与才是对的。
真正的合群,是一起进步,不是一起犯错。
04 好好说话,比吵架“赢”了更有用
和同学有矛盾时,别急着吼“你错了”!试试这样说:“你刚才那样做,我有点难过。”
表达感受比指责更容易让人接受。有不同意见时,先听对方说完,再讲你的道理。
吵赢了架,却丢了朋友,那才是真的输。
05 帮忙可以,但别当“老好人”
同学遇到困难,伸手帮一把是应该的,但不能每次都“有求必应”。
如果总帮人代写作业、代做值日,次数多了,别人会觉得理所当然。
要学会说“不”,真正的好朋友,会理解你的拒绝,不会因此生气。
06 处理矛盾要灵活,给彼此一个台阶下
和同学闹别扭,不一定非要等对方先道歉。如果你有不对的地方,主动说句“我刚才语气不好”,不丢人,还能快速和好。
如果对方不理你,别较劲“谁先低头”,过两天像平常一样打个招呼,大多数矛盾自然就过去了。
要是实在处不来,也不用勉强。真正的朋友,会互相给台阶下。
这些“潜规则”,其实是在教孩子一种平衡的智慧:不傲慢,也不卑微;懂得付出,也会拒绝;能融入集体,也能保持自我。
早点让孩子明白这些,他才能在校园里既受欢迎,又活得自在轻松。
来源:孕妈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