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晚,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评议组进行了本赛季第二十七期(20250923期)裁判评议工作。本期主要评议2个判例,来自近期的中乙联赛中相关俱乐部的申诉。评议组认定其中无错漏判。另有2个判例,评议组在第二十六期(20250916期)评议后征求了国际足联裁判专
北京时间今日晚间,中国足协最新一期裁判评议出炉,看看具体评议内容。
9月23日晚,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评议组进行了本赛季第二十七期(20250923期)裁判评议工作。本期主要评议2个判例,来自近期的中乙联赛中相关俱乐部的申诉。评议组认定其中无错漏判。另有2个判例,评议组在第二十六期(20250916期)评议后征求了国际足联裁判专家意见后认定其中1个判例存在漏判。
本期评议会采用视频会议形式,邀请了中足联代表、中国足协纪检人员和两名来自社会与媒体界的足球社会监督员列席旁听会议。会议采用评议组成员集体讨论和单独发表意见相结合的形式,得出评议结论如下:
判例三(第二十六期判例二):中超联赛第24轮,上海申花VS山东泰山,比赛第7分钟,山东泰山11号队员进攻中传中,球疑似接触处在罚球区内的上海申花13号队员手臂。裁判员未判罚手球犯规,VAR未介入。
视频截图1
山东泰山俱乐部申诉意见认为:对方13号手球犯规,并阻止了本方有希望的进攻,应判罚球点球并向对方13号出示黄牌。
对于此判例,在参考国际足联裁判专家意见后,评议组认定:上海申花13号队员清晰地跳向球的运行路线,并且张开手臂,使身体不自然扩大。但视频无法证实球与队员身体的接触点是否处于规则规定的手臂范围(腋窝以下)。综上,评议组支持裁判员做出的不是手球犯规的决定,以及VAR不介入的决定。另外,评议组作出说明:现场转播画面中显示,裁判员做出了手指指向耳机的动作,表示裁判员正在与VAR进行沟通,该沟通属于查看潜在的介入事件时的正常操作程序,并不代表VAR对裁判员初始决定进行了介入。只有当VAR找到清晰证据证明裁判员的初始决定存在错误时,VAR将建议裁判员对该事件进行回看分析,此时,才意味着VAR进行了介入,而介入的标志就是裁判员比划“电视”手势。
视频截图2
判例四(第二十六期判例七):中甲联赛第22轮,广东广州豹VS石家庄功夫,比赛第69分钟,石家庄功夫队踢角球,在比赛恢复前,广东广州豹7号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与石家庄功夫14号头部疑似有接触,后者倒地,裁判员未出示红黄牌。
视频截图3
石家庄功夫俱乐部申诉意见认为:对方7号使用头部恶意撞击本方14号,属于暴力行为,应被红牌罚令出场。
对于此判例,在参考国际足联裁判专家意见后,评议组认定:在比赛停止时,广东广州豹7号队员使用头部撞击对方队员,应以暴力行为被红牌罚令出场。裁判员决定错误,漏判红牌。另外,石家庄功夫14号队员疑似有挑衅或还击行为,在此角度视频下无法清晰证实是否构成暴力行为,但至少应以非体育行为出示黄牌警告。
看看球迷咋说:
扩大防守面积,改变足球运行线路且获利,踢胳膊肘上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去看看欧洲联赛是怎么防传中球的,基本都是背着手去防的。国际足联裁判专家是汤姆马宁吗?
这还不好办,以后中超防守球员都这么防! 国际足联骂亚足联以后你们里面再有这样的二货自己解决别来烦我!
足协:我们有个手球不知道怎么算不算 国际足联:我看看……就这???!!!你爱怎么判怎么判吧(气笑) 足协:好嘞!国际足联意见,无法认定
“上海申花13号队员清晰地跳向球的运行路线,并且张开手臂,使身体不自然扩大”,最难判断的地方反而认定了,这明确说明了张开手臂扩大防守面积。至于球打哪里了,截图清清楚楚。但是!!!竟然还能给出这结论,我只能说牛逼。裁判牛逼,中国足球有希望了。
来源:哈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