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研究所,成都 610072;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信息中心,成都 610072;3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都 610056;4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作者:
马孝湘1 万政伟1 李久琳2 何津锐3 范飞扬3 李贺3 陈旸4 陈莞婧1 汪瑾宇5 杨雁华1
单位:
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研究所,成都 610072;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信息中心,成都 610072;3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都 610056;4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成都 610072;5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中心,成都 610072
通信作者:
杨雁华,Email:yyanhua_008@126.com
引用本文:
马孝湘, 万政伟, 李久琳, 等 . 微信平台健康管理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与干预效果[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5, 19(9): 693-699. DOI: 10.3760/cma.j.cn115624-20250715-00596.
摘要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健康管理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与干预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2—4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80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随访与健康评估,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12个月的微信平台健康管理干预。研究过程中失访28例,最终试验组227例、对照组225例纳入分析。采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China-PAR模型)评估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状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在健康行为、依从性、生活方式、血压、代谢指标、心理状态及心血管病风险等方面的变化,以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
纳入分析的452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试验组227例,年龄(53.16±10.81)岁,其中男性117例,女性110例;对照组225例,年龄(52.60±10.25)岁,其中男性118例,女性107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12个月后,试验组遵医用药率、蔬菜和水果摄入量、运动时间、睡眠时间、生活规律比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均PPPP
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管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行为方式、依从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和心理状态,有助于降低其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本刊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517室
联系电话:(010)51322343
Email:cjhm@cmaph.org
杂志官网:https://www.zhjkgl.org.cn/
投稿网址:https://medpress.yiigle.com
来源:健康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