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只是幻觉?卡尼曼揭开你决策背后的直觉陷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6:34 1

摘要:大家好,欢迎来到「熊玲谈心理」播客。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位深刻揭示人类思维运作机制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他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们以为自己是在用理性做决策,实则常被直觉所主导。”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日常决策中的盲区。

大家好,欢迎来到「熊玲谈心理」播客。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位深刻揭示人类思维运作机制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他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们以为自己是在用理性做决策,实则常被直觉所主导。”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日常决策中的盲区。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本来只想买一件衣服,结果看到“第二件半价”,就顺手拿了两件;本来对某人没什么感觉,但他一笑,你心里就泛起涟漪,接着所有的理性标准都被悄悄搁置。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背后,其实都藏着大脑的“自动导航”系统在悄悄操控。

卡尼曼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位心理学家却拿了经济学奖,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研究有多颠覆。传统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会权衡利弊做出最优选择。但卡尼曼用大量实验证明:人类的决策常常被情绪、偏见和直觉左右,所谓的“理性计算”很多时候只是事后的合理化解释。

他提出大脑中有两个思维系统。系统一是快速、自动、无需费力的,比如识别面孔、判断语气、躲避危险。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反应迅速,帮我们在复杂世界中高效前行。系统二是缓慢、严谨、需要专注的,比如解数学题、做职业规划、分析投资风险。它像一位谨慎的顾问,总想把每一步都算清楚。

问题在于,系统一太勤快了,常常在系统二还没启动时,就已经给出了答案。而我们误以为那是“自己的判断”,其实是直觉的惯性反应。

比如,商家标一个虚高的原价,再打出“骨折价”,你就觉得捡了便宜,这是锚定效应在起作用;看到新闻报道某地发生事故,你就觉得那个地方不安全,这是可得性偏差;一个人长得体面、说话得体,你就默认他能力出众、值得信赖,这是光环效应。

这些思维捷径在远古时代能帮我们快速逃生,但在现代社会,它们常常让我们掉进消费陷阱、投资误区,甚至影响人际关系和职业判断。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否定直觉。直觉是经验的积累,是敏锐的感知力,关键时刻能帮我们快速反应。真正重要的是学会觉察:什么时候该依赖直觉,什么时候必须唤醒理性。

面对重大决定时,不妨先停一停,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也可以换位思考,如果这是朋友的事,你会怎么建议?还可以提前设定规则,比如投资设止损线,购物列清单,避免冲动。

多用外部工具记录、分析、复盘,也是让理性落地的好方法。真正的智慧,不是消灭直觉,而是学会在需要的时候,让理性真正站出来,成为决策的掌舵者。

每一次选择,都是我们与自己思维模式的对话。意识到直觉的存在,本身就是走向清醒的第一步。

来源:掌上妙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