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到秋收这个时候,老李家的院子里总是热闹非凡。今年也不例外。玉米杆在秋风里晃着金黄的穗子,地里稻谷已经泛起了成熟的香气,一群邻居在田头帮着收割。这是老李家的收成,也是乡村大家最看重的一件事。
每到秋收这个时候,老李家的院子里总是热闹非凡。今年也不例外。玉米杆在秋风里晃着金黄的穗子,地里稻谷已经泛起了成熟的香气,一群邻居在田头帮着收割。这是老李家的收成,也是乡村大家最看重的一件事。
但最近,老李可睡不踏实了。听说今年外头的粮食收购价不太稳,有人说涨了,也有人说降了。家里的微薄收入,全指望这些粮食能卖个好价。一进筒仓,老李就有些发愁:“这辛苦一年,到底能不能换点钱?”
跟村里其他人聊起这个事儿,大家也都忧心忡忡。隔壁的王婶去年玉米收价不错,补了家里那辆摩托。今年她问了两家收粮站,价格左不过一块二三,和去年的行情差不少。可粮食哪年都要收,都盼着能多卖点,多挣点。可是收购的人却说,市场行情谁都说不好,跟国际国内啥政策、啥产量都扯得上关系。
“你说咱种地的,辛苦一整年,还不知道最后能拿多少钱。”王婶叹了口气。有人说,是因为谷物进口便宜,有人讲是天气影响了产量。还有人觉得城里的需求影响着咱们小地方,但听了半天,谁也说不准。
其实,粮食能不能卖个好价,不只是老李他们的疑问。农民最怕的东西叫“不确定”。你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了一季,花钱买种、买化肥、打药防虫,全都压在了秋天这最后一刻。手里的粮食像是变成了一堆筹码,要跟收粮商、市场价格、甚至全球行情去赌一回。
去年,老李还记得收粮那天,门口排满了等售卖的拖拉机。大家心里边高兴,因为那一年价格,“还算说得过去”。就算付出再多,受点累,最后数了票子,还有劲头种下一年。但今年呢?刚开秤那几天,有人卖了,有人又囤着不卖,想看看后头能不能涨点。可日子耗着,粮食存久了怕霉,风险也不小。
社区里赵大哥说他宁愿先卖掉一部分,剩下的找到信息渠道,再看机会。年轻人用手机查行情,可老李还是习惯守在广播旁等消息。他问城里亲戚,但那些远离土地的人,有时理解不了这种心情。
其实,这样的故事,每年秋收都有。从风吹麦浪,到粮仓满溢,大家都共同期盼着最终那一刻:能卖个好价。可现实经常让人无力,像一道穿透生活的风——有过希望,也有沉重和无奈。
不过,你也能看到大家并没有轻易放弃。从自家门口的合作社,到网上看行情,邻里之间分享信息、相互打气。“只要地里能长出来,咱就还有盼头!”王婶笑着这么安慰大家。乡里年轻人尝试和小型农企直接对接,老人们聚在一起等最新的收购消息,既担心又不甘心。
秋天深了,庄稼人心里那份执著还在。粮食是否能卖个好价,每个人都尽力寻一条出路。或许,这种不确定和等待,就是他们一年当中的真实写照。
秋收在即,大家的心中,都藏着一份希望。希望付出能有回报,汗水能变成票子。虽然结果未定,可在这一瞬,人们的愿望和坚持,就像田里那片沉甸甸的谷穗,不断生长、永不枯萎。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