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润丰分校开展法治教育系列活动!以案说法筑安全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6:29 1

摘要:学校组织同学们通过线上直播学习了由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开展的 2025 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的法治课。本次法治课由最高人民法院首席大法官张军为同学们进行了主题为“以案为鉴知行止”的法治讲座。

法治护航 健康成长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引导青少年做到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北京中学润丰分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法治教育”系列讲座活动。

01 以案为鉴知行止

学校组织同学们通过线上直播学习了由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开展的 2025 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的法治课。本次法治课由最高人民法院首席大法官张军为同学们进行了主题为“以案为鉴知行止”的法治讲座。

讲座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启示同学们作为未成年人要提升同理心,要敬畏规则,涵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许多真实案例帮助同学们建立对未成年保护与未成年人犯罪更清晰的认识,警示同学们要筑牢法治观念。通过本次学习,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以法律为准绳,规范好自己的行为,不去触碰法律底线,同时也会努力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02 培养意识促成长

学校联合平房地区,邀请到了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为同学们进行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校园欺凌方面内容的法治讲座。

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的胡检察官以“培养法治意识·自由健康成长”为主题,从“法是什么?”“民事、行政、刑事违法的典型案例”“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预防校园欺凌”等不同的小专题,为同学们进行了生动的讲解。讲座内容都是来自真实案例,同学们听得十分专注,并认真做了记录。

通过两次法治教育系列讲座,同学们对法律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了法治意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自觉遵法守法,不做触碰法律底线的事。培养法治观念,做积极学法的“小标兵”,增强防范意识,做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小旗手”。

我们的感言

巫品言

今天,我们全体新初一的同学有幸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普法教育活动。活动中,法官并未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结合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知识。

这次活动如同一场“及时雨”,在我们踏入中学新阶段之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点亮了法治的明灯。它让我们明白了,法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时刻守护着我们健康成长的准则。我们将把今天的所学所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中学生,让青春在法治的阳光下绚丽绽放。

夏绾心

"法"是什么?我认为“法”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如果没有法律,人们的行为就没有规范。法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检察官叔叔为我们举了一个高空抛物的案件例子,听完这个例子,我知道了法律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生活减少争执,是正义守护神。这次听讲座让我知道了法律在社会中有多么的重要,我也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树立了法治意识。我以后一定要学好法律!

陈昌昊

参加普法讲座,让我对法律有了新的认识,它再不是生硬的条文,而是守护我们成长的“安全线"。讲座让我明白,法律离我的生活很近,无论是校园的交往、网络上的言行,还是面对陌生人的求助,都有法律的边界要遵守。它既告诉我们不能参与校国欺凌,不泄露他人隐私,也教会我们在权益受损时该怎么做,比如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总之用合法方式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这场讲座让我懂得,知法懂法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作为未成年人,我们既要对法律心存敬畏,不触碰规则的红线,也要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有法治意识,也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在法治的阳光下健康长大。

陈思羽

法治讲座,让我对"法律"二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法律并非遥不可及的文字、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关系调节器和正义守护神。法律首先是我们行为的标尺,讲座中提到的“网络空间也是公共场所"让我深有感触。曾经,我认为网络是自由无拘的天地,甚至见过有人在匿名平台上随意发言、传播不实信息,但其实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言行需承担责任。法律正是这样一道安全护栏,指引我们规避风险健康成长。法律更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讲座中提到的对涉罪未成年人的保护让我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它并非一味惩罚,而是给予犯错者改过自新的机会。法律既会制止暴力,也会为受害者提供援助。我们应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以法律为准绳,约束自身行为。

这场讲座让我明白培养法治意识,是每位青少年的必修课。今后,我愿从自身做起,学法、守法、用法,让法律成为青春路上最明亮的守护灯。

高名棛熙

今天朝阳区的胡检察官为我们进行了一场法治讲座,让我们更加懂法,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首先检察官叔叔先给我们讲了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未成年的保护和规定,还重点看了有关校园霸凌的视频,通过视频,我了解到,校园欺凌没有人能得到好处,施暴者会负相应法律责任,而被欺凌的人可能很久都不会忘记这段阴影,这也告诉我们对待同学要尊重,不要做施暴者,在被欺凌时,也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

听完讲座,我对法律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会在需要的时候,用法律保护自己,并且不会触犯法律,做一名守纪守法的好学生。

林云湘

今天这场法治讲座,对我触动很深。它像记警钟,敲醒了我曾经模糊的法律认知。我深刻地认识到,法律并非遥不可及,它与我们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息息相关。

讲座中提到的在特定情况下"年满十二周年需负刑事责任"的条款,让我明白,法律在保护我们的同时,也为我们划定了清晰的行为底线,犯错就要付出代价,年龄不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同时,讲座也赋予了我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勇气。它明确告诉我们,面对霸凌,沉默和忍让只会让恶行蔓延,勇敢地求助才是正确的选择。我们不仅要做守法者,还要做守望者,一旦发现身边的同学有被霸凌的迹象或产生了自我伤害的极端念头,我们有责任第一时间向老师报告,这或许就能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

总之,这场讲座让我收获了知识,更懂得了责任与担当。

陈宏林

今日的法治讲座如春风化雨,悄然浸润心田。检察官讲述的已不是冰冷条文,而是法律如何成为人间烟火中的温暖灯塔。我忽然懂得,法律不只是约束行为的规绳,更是守护尊严的盾牌。

讲座中最打动我的是那些真实案例里闪耀的人性光辉。当未成年人得到法律的保护,当邻里纠纷化干戈为玉帛,法律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生活中可信赖的伙伴。它如同一位智慧的调解者,在复杂的社会中编织着和谐的经纬。

这次讲座让我明白,法治精神不在于知晓多少法条,而在于内心对公平正义的坚守。法律不仅是治国之重器,更是每个人可以握在手中的罗盘,指引我们在生活中既保护自己,也温柔待他人。这堂讲座,恰似在心灵播下一粒种子,让我看见法治之光如何照亮寻常百姓家的每一天。

赵若依

今天参加了一场未成年人法律讲座,一共讲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法"是什么?青春期未成年人法治规则意识培养;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通过讲座,我知道了法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青春期未成年人法治规则意识培养要从认识自己开始,认真做守好公民,正确认识处理家庭、友伴、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

钱奡

参加这此法律讲座,我最大的感受是法律从来不是遥远的条文,而是生活的"安全实网"。我明白了遇到权益受损时,要用合法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更让我意识到,很多人不是不懂法,而是不知道如何用法。这次讲座也打破了我对“法律”的刻板印象,它不只是约束行为的规则,更是保护普通人的工具,未来我会主动学习基础法律知识,既做到自身守法,也能在需要时用法律维护权益,做个懂法、用法的中学生。

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但决不是未成年人为所欲为的"保护伞"。我们要正确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一切的前提是懂法、学法。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李洛萱

参加此次法律讲座,我深刻感受到法律并非遥不可及的条文,而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保护伞",它规范着社会秩序,更守护着每个人的权益。

讲座中青少年违法案例的分享令人警醒。那些因一时冲动、法律意识淡薄而误入歧途的事例,让我明白法律底线不容触碰,青少年更应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而青少年违法因政策加强减少必数据,又让我看到了法治建设的成效一完善的政策与严格的执行,能有效引导青少年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为青春筑起安全屏障。此外,部分城区禁养大型犬的处罚规定,让我意识到法律细节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公共安全角度出发,这类规定并非限制自由而是为了平衡各方权益,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与生活安宁,这也让我对"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这次讲座虽未涵盖所有法律内容,却为我打开了认识法治的一扇窗。未来,我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不仅做到自身守法,也会向身边人传递法治理念,让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坚实依靠。

史桐宇

随着生动的真实案例的讲解,检察官将“我们应如何去做”一一细说。首先,我们应有规则意识,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守规则,要种下守法的种子。然后,便是要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我意识到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遵纪守法,要从方方面面做起,树立法治意识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陈梓昕

来自人民法院的张军大法官在讲座中提到的几点,让我十分赞同,他强调大家要增强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行换位思考,这是人际关系的基石,也是步入社会后幸福的基础。他还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目常生活中要积极去了解和遵守法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增加了法治观念,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警惕,不要做违法的事情。

张舒怡

讲座中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真是骇人听闻,而让我更惊讶的是部分施暴者甚至根本不能意识到自己对受害者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当我们遇到伤害时,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寻求帮助,加强沟通和自救能力。同时,我们也要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主动培养积极健康正确的是非观,不被周围的不良行为误导,不被诱惑。遇到违法行为,更要敢于反抗,大家共同携手,创造一个文明守法的良好环境。

来源:魅力学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