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逊克县逊河镇以独到的眼光盘活农户庭院“方寸地”,将不起眼的小空间打造成带动群众增收的“聚宝盆”。通过精准选品、技术赋能、科技助力,让中草药庭院种植从零星尝试成长为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振兴之路。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逊克县逊河镇以独到的眼光盘活农户庭院“方寸地”,将不起眼的小空间打造成带动群众增收的“聚宝盆”。通过精准选品、技术赋能、科技助力,让中草药庭院种植从零星尝试成长为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振兴之路。
选准“金种子”,让庭院变身“增收园”。产业发展,选品是关键。逊河镇立足本地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的自然禀赋,结合市场对北药的旺盛需求,反复调研论证,筛选出苍术、赤芍、白鲜皮等适应性强、收益稳定的品种,构建起“3+X”种植矩阵。
逊河二村村民祝士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率先在自家土地上试种苍术135亩、白鲜皮8亩、赤芍7亩,经测算,每亩可产干货800至1000斤,总预估产量达12万斤。其中,2026年1月首批7000斤干药材上市后,预计收益可达18万余元。在她的示范带动下,16户农户纷纷加入,利用闲置庭院种植中草药90余亩,昔日闲置的庭院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增收园”,“逊河药园”的名片逐渐打响。
筑牢“技术墙”,让小产业挺起“硬脊梁”。农户种植最怕“没技术、缺指导”。针对这一痛点,逊河镇构建起“全方位、全流程、零距离”的帮扶体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逊河镇协助祝士红完成红鹏家庭农场的注册登记与资质办理,并以该农场为核心,创新推出“技术共享+资源互助+经验互鉴”模式,鼓励种植户抱团发展。同时,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长期合作,邀请10余名中药材专家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从品种选优、播种育苗到田间管理、采收加工,提供全周期无偿指导。专家们还在田间地头开设“实操课堂”,手把手传授移栽技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累计开展培训6余场次,覆盖农户40余人次,让农户从“门外汉”变成了“种植能手”。
插上“科技翼”,让好品质卖出“好价钱”。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水平低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绊脚石”。逊河镇主动对接县老促会,争取资金建成2000平方米晾晒场,配套完成地面硬化、给排水系统等设施;购置播种机、旋耕机、起药机等专业农机具10台套,为产业发展装上“加速器”。借助标准化设施和专业设备,农户每亩地减少机械租赁、人工雇佣等成本约1000元,中药材采收效率提升40%以上,彻底解决了以往因晾晒场地不足、条件简陋导致的药材霉变问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擘画“新蓝图”,让小药园迸发“大能量”。展望未来,逊河镇锚定产业升级方向,计划从三方面发力,要扩大规模提质,新增种植户100余户,打造1个中草药庭院种植专业村,培育家庭农场5家。要延伸链条增值,依托家庭农场引进深加工设备,开发中药牙膏、草本护肤品等衍生产品,提升附加值。要强化品牌增效,注册“庭院本草”特色商标,加大宣传推广,让“逊河中草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庭院里的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从单一售卖原料到延伸产业链条,逊河镇以“小庭院”为起点,正书写着“大产业”的振兴篇章,让中草药种植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新引擎”。(来源:中共逊克县委组织部)
来源:黑龙江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