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火种,需以传承延续温度;教师的成长,需以帮带点亮方向。重庆市北碚区锦林小学深耕教师队伍建设,以 “青蓝工程” 为纽带,搭建起骨干教师与新入职教师的成长桥梁。这场关于经验传承、专业共进的教育之约,正以精心的规划、扎实的行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教育的火种,需以传承延续温度;教师的成长,需以帮带点亮方向。重庆市北碚区锦林小学深耕教师队伍建设,以 “青蓝工程” 为纽带,搭建起骨干教师与新入职教师的成长桥梁。这场关于经验传承、专业共进的教育之约,正以精心的规划、扎实的行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9月24日,学校锦绣厅成为展示成长的舞台,上一届 7 位徒弟的 “出师课” 在此精彩上演。每一节课都凝聚着徒弟的思考与师傅的指导,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展现着一年来的蜕变与成长。
马凤梅老师执教《彩虹》。马凤梅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首先以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随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接着通过随文识字环节,传授汉字辨析方法;重点聚焦课文第二段,指导长句朗读,明确 “遇到逗号要停顿、问句语气要上扬、想着下一个动作” 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既体会到文中小女孩懂事、孝顺、关爱家人的品质,也扎实掌握了朗读技巧。
邹灵敏老师执教《我要的是葫芦》。邹灵敏老师的这堂课,以“导入—初读—品读—书写—总结”为清晰逻辑线,层层递进且贴合低段学情。开篇用班级学生手拿葫芦的图片导入,快速拉近距离、激发兴趣;初读通过“标段、填空梳故事、插图配段落”三步,帮学生扎实掌握文本基础;品读环节先借动画具象化葫芦生长,再提炼“体会心情、抓关键词”的朗读方法,让学生从理解到运用,教学目标落地扎实。
董镔彬老师执教《Places we live in 》。董镔彬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Places We Live In”一课,巧妙运用图片、录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资源,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社区中各类基础设施的英文表达。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帮助学生巩固单词与句型运用,激发学习兴趣。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场所对社区生活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能为社区做出怎样的贡献,有效融合了语言学习与生活教育。
杨瑶老师执教《田家四季歌》。杨瑶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田园生活,认识农事活动,感受劳动艰辛与自然美好。教学过程以创设学习情境为指向,注重识字、朗读与背诵,结合字源识字、情景体验、农事拓展等多元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主动识字、快乐学习。
程维鑫老师执教《厘米的认识》。程维鑫老师聚焦核心知识点:先通过不同工具测同一物体的矛盾,让孩子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用1厘米小棒、指甲盖等直观素材,建立1厘米认知,明确“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还会拆解直尺组成与使用方法,教孩子正确测量。最后点明厘米适用于测较短物体,帮孩子扎实掌握课堂重点。
徐影老师执教《3的乘法口诀》。谁说背口诀很枯燥?徐影老师这堂课让二年级三班的学生化身宇航员,为飞船采集“3”的能量晶体!孩子们在登陆星球、采集能量、破译密码、启动引擎的闯关游戏中,主动探究、创编口诀。课堂变身科幻大片,知识在冒险中自然内化,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悟!
王露老师执教《我要的是葫芦》。王露老师在《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的教学中,通过聚焦长句子与感叹句的朗读指导,达成双重教学目标:一是帮助学生攻克朗读难点,提升语感;二是让学生在品读中直观体会葫芦生长,进而共情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实现了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的深度融合。
出师仪式上,优秀徒弟分享成长成果,感恩师傅的陪伴;学校为合格徒弟颁发 “出师证书”,为优秀师傅颁发奖状,让每一份付出都被看见,每一份成长都被铭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蓝工程” 的初心,是让每一位新教师都能快速成长。22 名新入职教师怀揣教育热忱加入锦林小学,学校为每人配备 1 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通过 “一对一” 精准帮扶,助力新教师提升。
在学校林樾厅,全校教师齐聚见证这场特殊的 “拜师礼”:刘平副书记宣读师徒结对名单,校领导为师傅们颁发《指导教师聘书》,徒弟们手捧鲜花,向师傅深深鞠躬,传递敬意与求知之心。
师徒共同签订《“青蓝工程” 师徒结对协议书》,这份协议,既是承诺,更是责任。师傅代表雷艳红老师分享指导思路,字字句句皆是经验的倾囊相授。徒弟代表姜邓老师诉说学习决心,言语间满是对成长的渴望。
李静副校长总结讲话:“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这既是学校传承优良教风、培育青年教师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
在北碚区锦林小学这片教育沃土上,“青蓝工程”正以蓬勃的生命力,让骨干教师的“蓝”更加深邃,让新教师的“青”更加鲜亮,相信我们定能携手并肩,共同书写“桃李满天下”的美好教育篇章!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