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1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说起胃癌,很多人心里都会一紧。它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据《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48万,死亡人数接近4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胃癌。
很多人疑惑:自己也没有家族病史,为什么偏偏就得了胃癌?其实,胃癌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积累的结果。医生研究发现,以下这4个日常习惯,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习惯:隔夜菜舍不得扔,热一热接着吃。但你知道吗?一些剩饭剩菜中,可能含有亚硝酸盐。
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腌制、变质、反复加热食物中的物质,在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目前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为1类致癌物。
尤其是绿叶菜类,放置时间一长,亚硝酸盐含量就会明显升高。常吃这样的食物,胃黏膜会持续受到刺激,增加癌变风险。当然,偶尔吃一次问题不大,但如果你家天天吃剩饭剩菜,就要引起警惕了。
腊肉、咸鱼、泡菜、香肠……这些“下饭神器”,很多人几乎顿顿离不开。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高盐+致癌物。
腌制类食物中不仅盐分超标,还可能含有亚硝酸盐。而烟熏过程中,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进入胃里,会对胃黏膜造成慢性刺激和破坏。
工程院院士曾指出:高盐饮食是我国胃癌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可怕的是,这样的饮食习惯往往从小延续到老,长期下来,胃癌发病的土壤就被悄悄播下了。
你可能听说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但你知道它和胃癌有多大关系吗?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类致癌因子,它是目前已知的最明确的胃癌诱因之一。
在我国,约有50%成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但很多人没有症状,根本不知道自己中招了。这种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一人感染,全家中招的情况并不少见。一旦感染,它会在胃里长期定居,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最终可能发展成胃癌。
医生提醒: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建议全家筛查;一旦确诊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除治疗。
不少人胃不舒服时,总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甚至习惯性吃点胃药应付。殊不知,长期胃炎如果不治疗,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的“前传”。
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胃癌三部曲”:浅表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 → 胃癌前病变 → 胃癌。这个过程可能持续10年甚至更久。但如果在萎缩性胃炎阶段就引起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很多人是可以避免癌变的。
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不做胃镜检查,也不清楚自己胃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医生建议:40岁以上人群、有胃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或家族胃癌史的人群,应定期做胃镜检查。
说到底,胃癌并不是“天降横祸”,它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只要你避开这些高危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胃癌的风险就能大大降低。
那么,医生到底建议怎么做?
饮食清淡少盐,远离腌制、熏制、发霉食物;
不吃或少吃剩饭剩菜,尤其是绿叶菜和汤类;
定期筛查幽门螺杆菌,一旦感染,及时根除;
胃不舒服要重视,不要长期依赖胃药掩盖症状;
40岁以上,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早发现早处理。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不共用餐具,分餐制能有效减少幽门螺杆菌传播。尤其家里有小孩或老人,更要注意这一点。
写在最后胃癌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不良习惯长期累积的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找上你,但它也不会等你准备好。
真正的防癌,不是等身体出问题才去看医生,而是从今天就开始改变生活方式。别再用“我感觉还好”来安慰自己,健康从来都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你每天的选择。
参考资料:
[1]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2024年。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4] 《高盐饮食与胃癌关系研究综述》.中国肿瘤防治杂志.2024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师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