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又更新了,奥特曼:这是我最喜欢的功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09:03 1

摘要:刚敲定 1000 亿美元大交易,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又扔出重磅炸弹 ——ChatGPT 不再是 “你问我答” 的被动工具人,而是要化身 “主动干活” 的私人助理!日前,OpenAI 正式为 Pro 用户推出 ChatGPT

刚敲定 1000 亿美元大交易,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又扔出重磅炸弹 ——ChatGPT 不再是 “你问我答” 的被动工具人,而是要化身 “主动干活” 的私人助理!日前,OpenAI 正式为 Pro 用户推出 ChatGPT Pulse 预览版,后续将逐步开放给 Plus 用户,最终目标是覆盖所有使用者。奥特曼甚至在社交平台直言:“这是我最喜欢的功能!”

颠覆传统:ChatGPT 连夜 “加班”,早上给你递结果

过去的 ChatGPT,本质是 “问答机器”—— 你不提问,它就沉默,全程需要用户主导。但 Pulse 彻底改写了这个交互逻辑,核心就是 “主动服务”:

每天晚上,当你休息时,Pulse 会悄悄 “加班”:它会梳理你的聊天记录、分析你的反馈,还会联动你已连接的应用(比如 Gmail 邮箱、Google 日历),自动帮你做研究、整理信息。等到第二天早上,这些结果会以 “主题卡片” 的形式呈现在 Pulse 界面里,精准推送给你。

举几个具体场景,你就能秒懂它的实用性:

如果你前一天和 ChatGPT 聊过 “想去波拉波拉岛旅游”,第二天可能收到当地未来一周的天气、小众景点攻略,甚至实时机票折扣;

提到 “家里宝宝 6 个月大”,它会主动推送婴儿发育里程碑、辅食添加小贴士,甚至附近母婴店的优惠活动;

要是连接了日历,它还能帮你起草会议议程、提醒朋友的生日(顺便推荐礼物),连你出差目的地的高评分餐厅都能列好清单。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Pulse 特意避开了当下 App 最让人诟病的 “沉迷陷阱”。ChatGPT 技术负责人 Samir Ahmed 明确表示:“这个体验是有‘终点’的,设计初衷是为你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你无休止刷屏。” 每天推送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的 “干货”,看完即止,不会用无关信息绑架你的时间;而且每条更新只在当天有效,除非你主动保存或追问,彻底避免信息堆积。

这种 “有用的信息主动找你” 的模式,简直是对传统 “算法狂轰滥炸” 的降维打击 —— 不用再在海量资讯里翻找,AI 直接把你需要的答案递到眼前。

真实案例:从 “觉得一般” 到 “离不开”,学生测试反馈很真实

OpenAI 此前在 ChatGPT Lab 中与大学生合作测试,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少学生刚开始觉得 Pulse “也就那样”,但当他们主动告诉 ChatGPT 自己的需求后,很快就被它的 “贴心” 圈粉。

官方分享的两个案例很有代表性:

学霸 Isaac:和 ChatGPT 聊完旅行规划后,第二天收到了火车票预订的精准时间建议,甚至包含他之前完全不知道的 “通勤捷径”(比如某趟小众列车能避开早高峰);

潜水爱好者 Hexi:向 ChatGPT 吐槽潜水课上的难点(比如中性浮力控制),Pulse 不仅给出了针对性训练方法,还把潜水技巧和 “风险管理” 结合起来分析 —— 精准戳中了她对 “安全潜水” 的深层需求,这种 “举一反三” 的能力,完全不像机器,更像懂行的朋友。

甜蜜的烦恼:想要 “私人助理”,得交出多少隐私?

Pulse 的个性化体验看似完美,但背后藏着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要让 AI “懂你”,你得先向 OpenAI 开放大量个人数据。具体来说,它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两类:

历史对话:如果你开启了 “引用历史记录” 功能,Pulse 会分析你过去和 ChatGPT 的聊天内容,判断你的兴趣和需求;

第三方应用:如果想让它帮你规划日程、处理邮件,你需要主动授权它访问 Gmail、Google 日历等应用 ——OpenAI 表示,必须用户点击 “接受” 才会生效,不会默认获取数据。

对此,OpenAI 只强调 “Pulse 训练数据的处理方式和普通对话完全相同”,还提到设置了 “多重安全过滤”,但具体怎么过滤、数据会保存多久、会不会被用于其他用途,这些关键细节一概没说。

这就陷入了 “隐私换便利” 的经典困境:一方面,谁都想要一个 “比自己还懂自己” 的 AI 助理;另一方面,这种 “黑盒式” 的隐私承诺,实在难以让人完全放心。更有人担心,长期依赖 Pulse 推送,会不会陷入 “信息茧房”—— 只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错过其他重要信息?目前来看,OpenAI 还没有给出解决这些顾虑的明确方案。

背后信号:ChatGPT 向 “AI 智能体” 迈出关键一步

从技术层面看,Pulse 不只是一个 “资讯推送功能”,更像是 OpenAI 向 “AI 智能体(Agent)” 转型的 “试金石”。OpenAI 应用部门 CEO Fidji Simo 在博客中直言:“下一个前沿就是代理 —— 能代表你采取行动、像团队成员一样与你协作的 AI 助手。”

这意味着,未来的 ChatGPT 不会只停留在 “整理信息” 层面:它可能会帮你自动制定项目计划、跟进工作进度,甚至在你忘记重要事项时主动提醒;遇到需要跨应用处理的任务(比如根据邮件内容更新日历、生成待办清单),它也能自主完成,不用你再逐个操作。

如果这个方向能持续推进,传统的搜索引擎、资讯 App 恐怕要面临巨大压力 —— 毕竟,没人能拒绝一个 “不用催、很聪明、还主动” 的私人助理。

目前,ChatGPT Pulse 还在预览阶段,只对 Pro 用户开放。你觉得这种 “主动服务” 的 AI 模式值得尝试吗?愿意为了便利开放个人数据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沉着风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