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沈巍预言的那样,他的露天草庐会有一个在天堂的阶段,这就是在新胜桥边上的那个白房子后边的一块人生终点站的空间,充作他的临时基地。沈巍显然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对现实世界有着清晰的认知,死亡从来不是他口里的忌讳,反而是他经常自我调侃的一个专用情境。
正如沈巍预言的那样,他的露天草庐会有一个在天堂的阶段,这就是在新胜桥边上的那个白房子后边的一块人生终点站的空间,充作他的临时基地。沈巍显然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对现实世界有着清晰的认知,死亡从来不是他口里的忌讳,反而是他经常自我调侃的一个专用情境。
当夜幕下,他仍然坐在墓地不远的路牙子旁,他觉得在这里找到了难得的安宁。墓地与大自然更为接近,与人类社会相比,这里人畜无害,不会有种种人世间的争执与争吵,扰乱他的心灵的宁静。
26年的流浪生活,实际上,就是这种墓地一样的永恒的宁静,长伴着他寄生在大上海屋檐下的岁月。
就是在这片死寂的地方,一旦有着人的踏足,依然充满了复杂。
沈巍9月25日有感而发,他认为人心比大自然的冷酷更严峻,大自然虽然严酷,却逼不死人,但是人的相处,却让人会产生生无可恋的纠结。
他的发言如下,可谓是沈巍比较了他的26年流浪生活与回归正常生活6年之后得出的真实的内心感受:
——上天有好生之德,你放心好了,总归不会绝人之路的。可是这些主播还有这个样的,那才是(真正的危险)。因为他们一旦跟你有怨恨,那种恶毒的语言,那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还有就是你现在是所谓的网红,但你现实中的待遇,与逃犯没有任何的区别。你们把老天爷看得太残忍了,而且躺在雪地里,雪起到保暖作用,我真的是不冷的。只有在雪化的时候才冷。但人就不一样了,爱你的时候,把你捧上天,但等到有一日恨你的时候,那种语言要超过当初给予你的一百倍都不止。所以,我对老天爷一点不怨恨。再说,你躺在老天爷的怀抱里,不也是人制造的吗?我在东北肯定会冻死,但我在上海肯定不会冻死。——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对现实社会“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冰冷的感受,主要是源自下面几个原因:
前几天,又有跟班选择了一个固定场所,殊不知,这是沈巍最为讨厌的。26年来,他适应了野外,这样的空间,看起来没有安全保障,但却没有负担,让他拥有了随心所欲的自由生活。
现在很多的力量,都希望他能有一个固定场所,建立一个团队,拥有一个法务部门,来专门打理对外的交涉。这些人根本不知道沈巍的意趣所在,就像《红楼梦》中宝玉为什么与黛玉有着共同语言,就是因为黛玉从来不在宝玉面前,说那些劳什子“混帐话”。晓晓为什么被沈巍引为知己,就是晓晓顺从他的心愿。一旦沈巍被固定在一个场所,那么,他清醒地知道,他将陷入困顿而难以自拔。当年他马陷西域,就是这种惨痛的教训。
随着团队的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层级,如同洋葱一样,里三层、外三层,层层叠叠,环环相扣。这就是所谓核心圈逐次向外围递减形成的洋葱圈模式。
沈巍的有感而发,正是与这种洋葱圈各个层面的厚此薄彼造成的落差有关。核心圈形成内卷角逐,外围圈形成对内圈的觊觎窥测。而随着沈巍所指称的“文赶”的压力增加,核心圈掌握的资源之争,形成各跟班之间的互盘争执,而外圈对核心圈的接近受阻,同样导致不满加剧,演变成各执一词的争吵。
这也就是25日发生在沈巍身边的粉丝求画而不得引发的争吵缘故。
粉丝自认为是平等的,对这种洋葱圈的等级文化非常反感,不仅产生争吵,也会导致白转黑的黑化熵变。
这就是沈巍所说的“你现在是所谓的网红,但你现实中的待遇,与逃犯没有任何的区别”。“线上”与“线下”落差极大。如何破此困境,唯有扩大“线上”的空间地盘,继续走“线上”路线。
沈巍在25日表态将停止进行“书画作业”,正是他收缩“线下”作业的一种表态。而这也意味着,他的粉丝孜孜以求、为他寻觅新的基地的谋算土崩瓦解。既然不写字作画了,又要基地何用?
来自于线上的对沈巍的尊崇,依然在他的身边上演。25日,一对来自景德镇的母女,带着印有沈巍书画作品的瓷器茶杯,送给沈巍。他们还说,可以寄来坯胎,供沈巍作画,然后再由他们烧制。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沈巍的书画作业,将会进入一个“文创产品”制造阶段,这也提供了沈巍的书画创作步入了一个更具有商业化运作维度的未来选项。
但在现场,沈巍并没有表现出对在陶瓷上作画的兴趣,因为这要涉及到绘画的颜料等等更为复杂的工艺,显然,沈巍并不想自己被更多的工业化手段捆绑自己的信手拈来且信马由缰的艺术抒发。
但来自于“线上”空间的粉丝对他的接近,还是让沈巍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也让他多少感到有几份温馨与欣慰。
不过,“线上”与“线下”两个时空的交集,依然像冷热锋汇聚之下极易形成的暴风骤雨,会给沈巍浇下世态炎凉的冷水。这也使得沈巍身边上演的戏剧跌宕起伏,瞬息万变,昨天还是风和日丽,第二天就能猝不及防地遭遇到冰天雪地。
这种激烈的人世间的风云突变,要比沈巍在流浪时期的那种大自然的时序变化,更具备伤筋动骨的蚀刻效能。
但是,曾经历练过漫长露天岁月风雨的沈巍,在对待社会丛林中的野兽法则时,会作出他的洞察与判断,至少在互联网的透明时空里,他的庞大的粉丝,会在这个空间里,给他以助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成为沈巍的强大的精神助力的后盾所在。
来源:文学私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