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正埋头苦读,眼神空洞得仿佛在翻译外星文;有人趴在桌子上,整个人好似灵魂出窍;还有人嘴里反复默念着“坚持一下”,结果这一坚持,三年时光便如白驹过隙,一晃就过去了。
开学不过才一个月,教室里的气氛便如那打翻的火锅般,热闹又杂乱。
有人正埋头苦读,眼神空洞得仿佛在翻译外星文;有人趴在桌子上,整个人好似灵魂出窍;还有人嘴里反复默念着“坚持一下”,结果这一坚持,三年时光便如白驹过隙,一晃就过去了。
莫慌,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因为高中并非是一场“智商比拼”,而是一场“踩坑比赛”。毕竟,聪明之人总是有限,而那坑却多得像马路牙子上的共享单车,随便走上两步,都有可能崴到脚。
我曾经历过那段时光,深知高中宛如一个大型的“新手村”。
书本上的那些知识点,乍一看好似凶狠的怪物,实则都能被一一刷掉。真正让人怀疑人生的,是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谁要是没留意,便会一路掉血,即便不断补血,最终也会心态爆炸。
咱不讲那些大道理,就从最常见的坑开始剖析。
每年开学之际,学生会、团委以及各种社团的招新活动,就如同商场搞促销一般,门口摆摊,里面吆喝,恨不得让每个人都来一份“活动套餐”。
不少人纷纷冲进去报名,仿佛不参加几个活动,青春就缺了那么几分分量。可别忘了,高中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综艺节目。
你仅有聪慧的头脑是不够的,还得拥有良好的体力。
想象一下,每天七八节课排得满满当当,再加上堆积如山的作业和题海战术,回到宿舍时,你早已累得只剩半条命。倘若再加上“学生干部 + 社团活动”的加成,那不就成了“学习 + 搬砖双修”的模式了吗?
有同学说,参加活动能够锻炼能力,这话没错,但前提是成绩得先稳住。要是你数学一考就砸,语文作文永远停留在“流水账”水平,却还要去写策划、开会、跑腿,到头来两边都会掉链子。
成绩优异的同学,即便不参加活动,也依旧能成为班里的“精神坐标”。
而成绩一般的同学,就算把嗓子喊哑了,也不过是“背景音响”,灯光一暗,存在感便立马消失。
说白了,要是你精力无限,那大可以随意折腾。可要是每天累得连走路都想找个代步工具,那就别再自我消耗了,把力气花在卷子上才是正理。
你以为高中校园十分单纯,不过是凳子被人抢了,辣条被人顺走而已?
实则不然,那背后的关系网,比高考数学的压轴题还要复杂。你随口在熟人面前提了一句“我爸最近换车”,很快就会传成“他家有矿”;你心血来潮吐槽了一下同桌,几天后全班都在议论你八卦不断。
等你反应过来时,名声早已走在了你的前头,就连老师看你都觉得你有点“多事”的意味。
所以,高中最实用的生存法则便是:少站队,少八卦。
保持中立并非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聪明的做法。管住自己的嘴巴,安全系数能直接拉满。千万别小瞧这些小事,它们能决定你这三年过得是否顺遂。
毕竟,考卷再难,也不会因为你没嚼舌根就故意判你错误。
说到底,高中最难的题并不在试卷上,而在嘴上。能够管住嘴的人,往往能比别人走得更加稳健。
初中时养成的拖延症,到了高中基本就成了自毁模式。
因为高中的节奏与初中截然不同。今天有一道题没搞明白,明天就会多三道不会的,后天就彻底跟不上进度了。当别人都在攻克立体几何时,你还在琢磨二次函数长什么样。
等到你想要弥补时,书本就像一堵墙,把你阻隔得严严实实。
最可怕的并非是落后,而是不好意思去问。你害怕暴露自己的短板,于是便硬撑着。结果就陷入了恶性循环:越不会,越不敢问;越不问,越不会。
最终心态彻底崩盘。
所以,高中的自救秘籍只有一个:把“等会再说”换成“现在就做”。
遇到不会的题,马上就去问;作业堆积如山,立刻就动手做。即便效率低下,也比干盯着发呆要强。别幻想未来的自己会比现在更加勤快,未来的自己只会更累,更想躺平。
拖延无药可医,动手才是解药。
一上高中,很多人就开始迷信网课。
想着“有大神亲自讲题,我跟着学肯定能飞升”。结果呢?买了一堆课程,笔记却只记了两页,倒是练就了倍速播放的神技。有的人一节课听了两个小时,越听越晕,最后一道题都不会做。
学习没有进步,脑子倒是像进了回收站一样混乱。
其实,正确使用网课的方法很简单:对于已经会的内容,就别浪费时间了;对于不会的内容,就多听几遍。
最关键的是,听完之后就要去练习。不练习,就永远停留在“好像会了”的假象之中。网课只是一个工具,并非护身符。
你把它当作神来拜,最后只会让自己掉进坑里。
一句话,别跪着求网课救命。动手刷题,才是真正的出路。
很多同学只要一次考试失利,就感觉天塌下来了,开始怀疑人生。
其实,听不懂、学不会、考试不及格,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反倒是那些每次都考满分的人,才是稀有物种。
大多数人能够坚持到最后,靠的并非是智商,而是心态。心态平稳,成绩下滑了还能进行复盘、调整,然后重新爬起来。心态崩溃,一次小小的失败都能让你自我放弃。别忘了,高考才是最终的赛点。
在那之前,谁先崩溃谁就先出局。
培养心态的方法,说起来都很平常。在课桌上贴一张写着“我能行”的纸条,这算是一种自我暗示;每天抽出十分钟去操场散散步,精神就能换个频道;对错题进行复盘,对作业进行分类,敢于发问,舍友之间互不折腾,这些都是心态的护栏。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积累起来就是大本事。
高中三年,比拼的不是你能不能撑过一次,而是你能不能一直撑到最后。
说到底,高中这三年,就像是一次长途跋涉。
坑实在太多,根本填不完,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去踩。少折腾那些活动,把力气留给卷子;少嚼舌根,把嘴巴管住;别拖延,立刻行动起来;用好工具,别迷信捷径;保持良好的心态,别自己先崩溃。
这些听起来都很平常,但真要做到,你就已经站在了大多数同龄人的前面。
最后送一句实在话:高考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摔得少。
能够避开坑,就是唯一的捷径。
来源:教育思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