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访谈中,宁宗一先生秉持真诚、良知和反思的精神,深情回忆了 20 世纪30—40年代在乱世变局中的童年记忆与少年求学,以及1950年考入南开大学后70年来的命运沉浮和心路历程。从矢志不渝的教学生涯,到观点独到的古典文学史研究,本书承载了一个文化人对自己一生所学
欢迎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记录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史家宁宗一先生一生事迹的口述历史《一个教书人的心史:宁宗一九十口述》出版了。
在访谈中,宁宗一先生秉持真诚、良知和反思的精神,深情回忆了 20 世纪30—40年代在乱世变局中的童年记忆与少年求学,以及1950年考入南开大学后70年来的命运沉浮和心路历程。从矢志不渝的教学生涯,到观点独到的古典文学史研究,本书承载了一个文化人对自己一生所学的反思,更继承与发扬了一个知识分子肩负的文化使命。从风风雨雨的曲折婚恋,到深挚笃厚的父子情、师生情、学友情,从中可以看到一位老教授的真诚、良知、忏悔、反思和感恩。
宁宗一先生一生从事文学史教学与研究,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南开大学的教学事业。他在书中回忆了自己年少求学、留校任教的点点滴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丰富的精神世界,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这本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上市后,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收到了许多评论,特将评论择要摘录如下。
语言学家曾晓谕:敬爱的宁先生,捧读您的口述史,从头到尾的真诚、善良,令我感动不已,也挺感谢采访者陈鑫。
来新夏夫人焦静宜:相信大作一定能带动南开一批人回顾南开史,特别是1949年以后的历史。
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书收到,好书妙书绝版书(再没人这么写),先读前言再读年谱。发现您真“起个五更赶个晚集”,工资居然不过万(够花了),住房只有75平米(够住了),我比您晚出生十一年,孙女阿牛比令郎小两岁,真的热闹大了劲。然而您可谓古代小说研究界的“大众情人”,真人真话真性情,我们都爱您!全书待仔细品来,尤关心两点,其一,学术观点的形成;其二,政治运动中的心理。
清华大学张基全:从求到您的大作之后,我的爱人就抢先拜读。因为我得让着心爱的人,所以不好和她争抢。
在她的心目中,和我一样,您是我们崇敬的师长。
从拜读大作的一开始,她就说先生是一位嵚崎磊落、对朋友、对社会直率坦诚的专家,不忘一位专家学者的文化使命。
山西大学教授闫凤梧:看到宁兄的视频,虽然略显苍老,但精神矍铄,热情洋溢,对前景充满自信。宁兄表示要重走人生第二步,我全力支持。凭你以前的奋斗经历和当下的精气神,完全能用十年功夫,阔步走向与九十年前截然不同的新天地。
南开大学教授马瑞洁:昨天读心史,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真”字。真事、真人、真性情。另一个感受是生命力。先生是骨子里的老顽童,一生充满生命力,永远有热爱,永远有追求,永远有眷恋,永远有诗情。先生像是一个在沙滩上捡拾贝壳的孩子,白发遮不住先生孩童的眼睛。
日本研究院院长刘岳兵:读宁宗一先生二自斋心史戏题
谦谦二自斋,心史拨香醅。
九秩问真宰,前身乃善财。
多情从未改,百味任人猜。
轻棹泛沧海,潮平旧梦来。
此生何所待,念念向南开。
理具万千载,红尘孰与哀。
阿元:
宁先生的真诚与良知是现在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所匮乏的。我觉得有了真诚与良知,做出来的口述史才是有价值的。
苏州大学教授徐斯年:“两用人才”说,概括得非常准确而幽默。我也长期享受过这一待遇,不过实为“三用”:还有一用是体力劳动力。由于光棍一条,校农场需要劳力支援时,我总在首选之列。遗憾的是动作慢,又不会干农活,在大田里总当倒数第一名,辜负领导厚爱。后来长期发配到农场,因为放牛不错,被老贫农饲养员点名要到牲口圈去伺候五十多头大牲口。虽没下班时间,但无人盯着比速度,悠着干活挺合胃口的。
天津博物馆编审赵娜:宁先生,目前有三点感受:1.您的记忆力真好,很多细节都记得;2.口述史太该出版了,对一些事情的反思和教学方法的传承太有必要写出来了;3.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非常有眼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吴乾浩:先生佳作多多,遍及许多方面,为时、事而作,不负几十年苦心,实事求是,不拔高溢美,予确当论评。
记录者太佳妙了,溶入了自己的感受,又站在本分、恰当的位置。陈鑫先生是半个创造者。向他致敬!批刪修订,非一日之功。采访整理是一种创造。
中国国家图书馆专家、中国礼宾礼仪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金龙:您是一本厚重的书,我要慢慢地读,在您的言谈话语中寻找真正的您,找到您的纯真,也读到您的复杂,在书中与您对话,在现实中找到答案,一个完全立体的您,我希望能真正读懂您。
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黄竹三:近日拜读宁宗一先生口述大作,宁先生数十年教书育人、治学成果丰硕,令竹三极为敬佩。
原河南社联主席,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胡世厚:喜读宁宗一九十口述《一个教书人的心史》
南开耕种七十春,桃李芬华学界尊。
翰苑鸿文师慧爱,难中知己谊弥深。
夫妻情感甜酸苦,父子相依喜爱亲。
忏悔反思君坦荡,问心无愧不负民。
南开大学教授张学正:宗一先生把保持和维护知识分子的尊严放在重要的位置。维护知识分子的尊严,就是维护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与传播者的尊严。知识分子应当理直气壮地挺直脊梁做人,抬起头来说话。不必低三下四,卑躬屈膝。
资深口述历史学者陈墨:这份珍贵的心史口述档案,具有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真实的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比已有社会科学概括推导都要复杂精微,若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不了解个体百态千姿,人类认知就无法触及人世的壶奥。每个人的记忆都如百科全书,而每部记忆百科全书都有不同的内容信息;口述历史或能为大数据时代社会科学范式变革提供引信,前提是有足够多的样本及足够精的研究与阐释。
北京大学博士杨洋:我想,通过本书,一定能够结识一位真诚可爱的朋友,带我们体会他曾经历过的鲜活历史和悲喜人生。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内心更加柔软,眼光更加长远,胸襟更加豁达。让我们更有信心在功利浮躁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良知和纯粹,促使我们常常思考和自省。
南开大学教授张铁荣:宁先生的这部访谈录虽然说的是南开的办学历程,但是从一个角度也可以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变迁;内容里触碰的虽然是局部的这一个,但是我们得到的绝不是简单的具象。这是一代人的经历,也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生活留痕,它的史学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时代的经历应该是个人的经历,人民的经历才是时代的经历。
本书读者:先生的访谈录是南开的活历史,也是个人的心灵史,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史。一书在手,百读不厌。
作者:宁宗一口述,陈鑫采访整理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