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香港回归,我军发现隐患,509名军人乘坐装甲车提前入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4-03-04 19:17 1

摘要:注意,广告打开后,不要点里面其他的东西,几秒钟之后,广告播放完,你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就可以了。感谢您的理解支持。)

(注:现在3000字以上的文章,会有广告。但广告是免费的。

广告解锁的办法:

1、看完广告后,点击右上角的叉号。不点叉号,是没法自动跳到文章的。

2、注意,广告打开后,不要点里面其他的东西,几秒钟之后,广告播放完,你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就可以了。感谢您的理解支持。)

1997年6月中旬,距离香港正式回归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中英双方谈判的过程中,我方发现了一个致命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决定派遣一支人数为509人的先遣队提前进入香港,确保在交接仪式的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意外事件。

那么,我方发现的致命隐患是什么,这个隐患从何而来,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香港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香港在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结束之后,就被割让给了英国。

从1840年开始,中国政府一直在想办法收回香港。然而因为时局的影响,外加中国的综合实力不够强,香港一直被英国占领。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和英国的关系因为国际局势的影响,基本处于对立的状态。

中英两国分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基本没有合作的可能。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有了较大的进展,此外,中国还实施了改革开放,和西方国家的交往逐渐密切。

这样的时代背景,为香港问题的和平解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82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对英国政府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不久后,中英双方正式展开会谈,商议如何处理香港的主权问题。

起初,英国政府轻视中国的实力,也低估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坚定决心。因此,在初步谈判时,英国政府的目标是维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然而经过一系列的谈判之后,英国政府发现此前对中国政府的估计是错误的。

重新考量之后,英国政府有了一定的让步,尽管如此,英国政府还是不愿意轻易放弃香港,打算在走之前再捞一笔,或者利用政权转移的真空期做点文章。

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英国政府先后多次和中国政府谈判,并派遣官员前往中国面谈香港问题的解决办法。

令英国政府无奈的是,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无法动摇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决心。最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决定亲自访问中国,打算以强硬态度逼迫中方让步。

当会谈开始后,撒切尔夫人这才明白她的想法有多么不切实际。

看着日益强大的中国以及中国的态度,撒切尔夫人认为英国已经不可能继续统治香港,经过多次商议,中英双方达成共识,香港主权将在1997年7月1日交还中国。

虽然达成了共识,但是接下来的发展并不顺利。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发生了东欧剧变,使得世界局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对香港的回归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英国政府在香港回归的问题上开始含糊其辞,态度也变得十分不友好,大有改变主意的意思。

1997年6月,距离香港正式回归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令人震惊的是,我方竟然在这个时候发现了一个相当致命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决定派遣一支人数为509人的先遣队提前进入香港,确保香港回归仪式万无一失。

那么,这个相当致命的问题是什么,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继东欧剧变之后,苏联也宣布解体,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得原本就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再度发生较大的改变。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最强大的国家彻底成为历史名词,两大阵营的关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作为资本主义强国,苏联的解体对于英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谋划得当,英国有机会实现继续对香港的统治。

因为此前中国和英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所以英国政府不能公然做违反声明的事情,否则会得不偿失。

因此,英国政府在背地里做了不少的小动作。除了单方面停止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工作,还暗中扶持亲英的香港政客,试图延续对香港的统治。

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做了失败的打算,一方面试图延续对香港的统治,另一方面大力搜刮资金,一旦失败,就会带走大量的财产,从而对香港的经济造成较大的破坏。

我方发现英国政府的动作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使得英国政府的不轨企图没有达成。

经过长时间的较量,英国政府意识到想要延续在香港的统治已经无法实现了。之后,英国政府停止了暗中的动作,转而打算在交接仪式上为难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解体产生的影响逐渐归于平淡。此时的英国已经无力再在香港回归的问题上和英国较量,因此中英双方都在耐心等待交接仪式的到来。

时间很快就到了1997年,再过7个月,香港就会正式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中方主动和英国代表联系,要求讨论政权交接仪式的具体事项。

在讨论的过程中,英国政府代表多次为难中方,导致谈判多次不欢而散。在中方的努力下,谈判才能继续。

经过多次激烈的商讨,中英双方在绝大多数的问题上都达成了一致,唯有驻军的问题迟迟没有结果。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方发现了一个相当致命的问题。按照英国政府给出的方案,在中英两军换防期间,香港的防务会有接近三个小时的真空期。

最重要的是,交接仪式会在这个时间举办,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已经是六月中旬,距离香港正式回归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如此严重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不久后,中方代表将相关问题汇总后上报中央,请求中央裁度此事。中央对此十分重视,随后便下达了处理该问题的指令,并委派专业人员协助处理。

1997年6月,香港即将回归中国。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候,我方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509名先遣部队乘坐装甲车提前进入香港,确保交接仪式的万无一失。

那么,这个致命问题是什么,最终是如何顺利解决的?

对于中英两军换防是存在的真空期问题,中央下达的指示是派遣一支驻港先遣部队抵达英军驻地,换防时必须保证香港防务没有任何疏漏。

接到中央的指示后,中方代表陈佐洱立刻意识到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以目前英国政府的态度,不用计谋很难达成这个目的。

这个问题之所以致命,是因为在换防时,交接仪式上有4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如果出现问题,中国的国际形象会有很大的损失。

虽然英国已经接受了香港回归中国这一结果,但是当时的香港局势并不稳定,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接近三个小时的防务真空期,能够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有不法分子在这个时间段制造混乱,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陈佐洱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因此他在接到中央指示后,立刻联系英国代表团,要求召开会议商议中英两军换防时的问题。

当陈佐洱将中央的指示告知英国代表团时,英国代表团立刻表示强烈的反对。英国代表认为这样做会让英国政府颜面无存,因此严词拒绝。

这个结果,陈佐洱并不意外。因为他在说明中央指示的时候,还额外加了具体的人数,陈佐洱表示先遣队的人数至少为1000人,并需要乘坐装甲车进入香港防区。

英国代表一方面否认存在“防务真空期”,另一方面表示中方先遣队的人数太多,且装甲车也让英方无法接受。

陈佐洱敏锐地判断出英国代表团的这番话中的言外之意,如果先遣队的人数和装备做适当的调整,那么就有实现的可能。

经过数日的谈判,谈判进入了胶着阶段,英方始终不愿松口,这让陈佐洱有些为难,他决定冒一次险,让英国代表知难而退。

在第二天的谈判中,陈佐洱强调了防务真空期的严重性,并直言如果中方的驻港先遣队不能进入香港,那么英国的军队也无法体面地离开。

陈佐洱的这番话,让一向不愿松口的英国代表团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中方始终没有放弃武力手段,这一点英国政府是很清楚的,一旦出现不愉快的结果,这个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不久后,英国代表团主动找到陈佐洱,表示如果中方能够再稍微有些让步,那么英国政府可以打赢让中方的驻港先遣队提前进入香港。

经过商谈,最终确定驻港先遣队的人数为509人,上报中央后,中央表示可行。随后,中英双方达成一致,驻防问题就此结束。

1997年6月30日晚,在全世界人民的注视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香港,随后在预定的时间和英国军队完成交接仪式。

自此,香港结束了百余年的殖民历史,彻底回归祖国的怀抱。

来源:史料新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