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家卫健委组织发布了《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指南根据高血压的疾病特点和分型,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近日,国家卫健委组织发布了《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指南根据高血压的疾病特点和分型,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指南对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了以下5条原则和建议。
1.减钠增钾,饮食清淡
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5g以下;增加富钾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适当选择富含钙、镁的食物;清淡饮食,少吃含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少吃加工红肉制品,如培根、香肠、腊肠等。
2.合理膳食,科学食养
合理膳食。指南推荐高血压患者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蔬果,且深色蔬菜要占到总蔬菜量的一半以上,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摄入适量的谷类、薯类,其中全谷物或杂豆占谷类的1/4~1/2;适当补充蛋白质,可多选择奶类、鱼类、大豆及其制品作为蛋白质来源;限制添加糖摄入;减少摄入食盐及含钠调味品(酱油、酱类、蚝油、鸡精、味精等)。
科学食养。“辨证施膳”“辨体施膳”是中医食养的基本原则,应针对高血压的不同证型给予相应的饮食。
3.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指南推荐成人高血压患者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体质指数(BMI)在18.5~23.9kg/m2(65岁以上老年人可适当增加);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建议所有超重和肥胖高血压患者减重,控制体重应包括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身体活动。
提倡进行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身体运动,减少静态行为时间。一般成年人应每周累计进行2.5~5小时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1.25~2.5小时高强度有氧活动。运动可以改善血压水平。指南建议非高血压人群(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或高血压患者(为降低血压),除日常活动外,应有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4.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强烈建议高血压患者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饮酒者尽量戒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如必要可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避免由于精神压力导致的血压波动。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5.监测血压,自我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数值及达标状态,遵医嘱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坚持长期治疗,自我管理。根据患者的心血管总体风险及血压水平进行随诊。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需求,我院设计并开发了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平台——血压管理ABC,可以协助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血压记录、服药提醒、健康科普等)。此外该APP整合了中医综合降压ABC方案,该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 24 小时平均血压(与生活方式干预相比约下降5mmHg)、改善高血压相关症状。我们正开展关于该APP的相关研究,若您对该APP及中医综合降压ABC方案感兴趣,可以点击链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招募了解详细内容。
[1] 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链接」.
撰稿:万颖颖 徐 浩
美编:张绩千
本头条号已开通私信输入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欢迎在私信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或相关提示信息。
注意:咨询具体病情的问题,因涉及病史、症状、检查、用药、诊疗经过等详细资料,故不能在此处回复,请在好大夫中搜索西苑医院的徐浩主任并上传相关病历资料后咨询,谢谢您的理解!
专 家 简 介徐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入选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荣获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都中青年名中医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衰、早搏、心动过缓、阵发房颤、心肌炎后遗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斑块、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失眠、头痛、眩晕、咳喘、胃痛、便秘、自汗盗汗等内科杂症及亚健康状态的中药调理。
来源:徐浩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