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妈昨晚又偷偷把微信头像换成黑白菊花,我妹在群里发孩子跳舞视频,她回了个“大拇指”表情,两分钟后,她打电话问我怎么把视频再看一遍。
我妈昨晚又偷偷把微信头像换成黑白菊花,我妹在群里发孩子跳舞视频,她回了个“大拇指”表情,两分钟后,她打电话问我怎么把视频再看一遍。
68.3%的60岁以上女性不会放大图片,这个数字落在我家,就是我妈盯着屏幕里模糊的小脸,自言自语说“外孙女好像瘦了”。
她不敢点,怕点错,怕要刷脸,怕手机突然扣钱。
社科院说这叫“科技恐惧症”,我听来就是“想靠近孩子,却隔着一层玻璃”。
更扎心的是,她身体疼。
膝盖疼两年,夜里拿膏药自己贴,贴到皮肤破,才告诉我“有点酸”。
《柳叶刀》讲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61%,就诊率倒少两成,因为她们把疼当“老了就该忍”。
我带她拍片,医生拿出报告单,她第一句话是“别跟你爸说,他胆子小”。
我爸确实胆子小,但他也闷。
老两口坐在客厅,一个刷短视频傻笑,一个看抗战剧,中间隔着茶几,像隔着银河。
直到社区开了“时间银行”,我妈去教邻居做布贴画,我爸被拉去当“模特”,俩人回家路上突然聊起了小时候做棉袄的棉花票,话匣子一夜没关。
调研说72%参与互助养老的女性夫妻关系改善,我看就是找到了新话题,不用只聊“今天白菜贵不贵”。
我把这三件事拼一起,才看懂:
她不是不会用手机,是怕麻烦我们;
不是不怕疼,是怕成为累赘;
不是不需要爱情,是不好意思再要拥抱。
于是我做了三件小事:
把微信“关怀模式”打开,字体鸡蛋大,教她两次就会发语音,现在每天给我发五条60秒方阵舞现场。
给她手腕戴个一百多的血压环,数据直接传我手机,超标就弹窗,她再也不用“猜”自己是不是该吃药。
每周三晚上我早点回家,带爸妈去楼下新开的奶茶铺坐半小时,他俩分一杯无糖乌龙,拍一张合照,我当场打印出来,第二天她就拿去给牌友炫耀。
昨晚十一点,我妈发来她人生第一条自制视频:
镜头对着我爸,他正笨拙地学跳《苹果香》,背景是我家客厅,灯光昏黄。
视频最后她笑到画面抖,说“原来手机也能装下这么多开心”。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老,是没用。
给她一个放大键,一个共享表格,一个再被需要的机会,月光下的叹息就变成笑声。
科技、健康、亲密,说到底是同一道题:让她确信,自己仍被看见。
来源:进取饭团KeBRa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