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前几年的张雪峰,在教育圈可是“明星般”的存在,家长们陪孩子填志愿、考研究生,都把他的话当“指南针”。
9月24号那天,教育圈顶流张雪峰的社交账号突然集体“阵亡”了!
这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前几年的张雪峰,在教育圈可是“明星般”的存在,家长们陪孩子填志愿、考研究生,都把他的话当“指南针”。
可没想到,世事无常,没几年功夫,他就从“名师”摔成了“人人吐槽”的主儿,到最后连账号都给封了,这人生跟坐过山车似的。
要说张雪峰当年有多火,随便问个陪孩子填过志愿的家长,基本都知道他。
他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后来考上郑州大学,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刚毕业那会儿,他跟咱身边普通年轻人没啥两样,没多大野心,就因为帮同学查考研资料,意外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挺有天赋的,于是便走上了这条道路。
而事实证明,他真的是吃这碗饭的。
张雪峰的视频,直接戳中了家长和考生的痛点,谁不想几分钟搞懂好大学的情况啊,凭借着独特的个人风格,他一夜之间成了“网红考研老师”。
后来又搞起高考志愿填报,家长们挤破头想连麦,就为了让孩子的分数不浪费。
那时候的张雪峰,妥妥的人生赢家,走到哪儿都是“名师”的光环,多少人把他的话当成“金科玉律”。
可谁能想到,让张雪峰口碑翻车的,正是他那张“敢说”的嘴。
张雪峰团队的人承认,这次是因为直播时说的话“不合适”,违反了平台规则,还被人举报了,现在公司已经在处理了,说不定很快能解决”。
说好听点是“直言不讳”,说难听点就是“口无遮拦”,而且这种情况还不是一次两次。
2023年,张雪峰一句“孩子非要报新闻就打晕”的言论,其实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就连重庆大学教授都骂张雪峰“害人不浅”,不过他自己也说了没有针对任何人和任何专业,只是给了建议而已。
同年12月更离谱,张雪峰直接说所有文科专业都是服务业,总结就一个字‘舔’。
其实类似的事情一点都不少,随着粉丝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张雪峰的各种言论带来的争议更是不小。
有人认为他“敢说真话”,可也会有人认为,他的话太绝对、太不负责任。
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张雪峰似乎天天被骂、天天道歉,陷入了一个这样的死循环。
今年高考前,张雪峰在一场直播里,突然就崩了。
对着镜头说“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直播了,因为我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这段视频一出来,更大的舆论也出来了,
有人会觉得他真是为普通家庭孩子着想,但也有人说他在卖惨。
其实平心而论,张雪峰说“动了别人的蛋糕”,也不是完全瞎扯。
他劝人别报某些专业、说某些学校不好,直接影响大学招生,那些靠这些专业搞培训、卖教材的机构,也少赚了不少钱。
但话说回来,他在直播间哭的那段时间,他的负面新闻本来就多,“说话没把门”的事儿还没过去,大家骂他的声音越来越大,他自己心里肯定也慌。
只不过,这场“崩溃”没换来多少同情,反而让更多人觉得他在“作秀”。
不仅如此,他还在直播中曾说道自己要退圈,说这可能是大家最后一次在网上看见他。
而他自己也曾说过,网红只有两个结局,要么不红了,要么没有了。
现在看来,这件事情在张雪峰的身上也应验了。
对于这件事情,张雪峰本人就说了九个字:禁止关注是账号问题。
有记者给他打电话,张雪峰说完这句就挂了,没解释“账号问题”是啥,也没说啥时候能恢复。
其实张雪峰被封这事儿,说到底就是:公众人物说话得有分寸,不能光图痛快。
他以前靠“敢说”吸了一大波粉,帮大家打破了教育行业的信息垄断,这是好事,结果他总说极端话,踩舆论红线,还靠制造焦虑赚钱。
现在各平台也没说要封他多久,能不能重新活跃还不好说。
就像张雪峰自己以前说的,“所有网红最后都会翻车”。
他这事儿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不管是公众人物,还是干教育的,说话都得小心,不能随口乱说,别太依赖流量,流量能让你火,也能让你凉,不然再风光的 “名师”,也会从神坛摔下来,变成人人吐槽的对象。
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张雪峰的出现,确实为很多考生指引了道路。
来源:蓝鲸科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