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丽的四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09:28 1

摘要:是说,句丽在辽东的东侧,千里之遥;是古代计程的“里”数,指汉与句丽辽东边界线至句丽西界。句丽南侧与古朝鲜、濊貊相接,东侧是沃沮,北侧与夫余相接,地广两千里。显然,这是高氏句丽发展前期的四至。同时也说明,古朝鲜与高句丽不是一回事,他们的地面北南相连,是两个不同的

句丽的四至

从句丽发展过程看:

《汉书》与《后汉书》载:“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濊貊,东与沃沮,北与夫馀接,地方二千里”。

是说,句丽在辽东的东侧,千里之遥;是古代计程的“里”数,指汉与句丽辽东边界线至句丽西界。句丽南侧与古朝鲜、濊貊相接,东侧是沃沮,北侧与夫余相接,地广两千里。显然,这是高氏句丽发展前期的四至。同时也说明,古朝鲜与高句丽不是一回事,他们的地面北南相连,是两个不同的国度。其实,高句丽长期位于松花江北流段的西南侧,南在辽东和鸭渌江一带,西距辽河千里,东至长白山。基本部分在现吉林省内,松花江北流段西侧。显然,其西侧主要是汉朝的境地。这时的句丽正在发展期,并未到最强盛的时候。另外,说明一点:过去的“里”比现在小,约400米左右。前文所言的句丽四至,是在东汉之前的情况,高句丽最强大时是在南北朝阶段。

《后汉书》还说:“濊及沃沮、句丽,本皆朝鲜之地也”。还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有书为元封四年,汉武帝灭朝鲜),灭朝鲜,分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是说,句丽和濊及沃沮本是古朝鲜的地方,当然也是古高丽国的地方。这句话本身再一次说明,句丽与古朝鲜不同!不过是占用了古朝鲜的故地而已。古朝鲜的地方很大,包括辽东及朝鲜半岛,强盛时达到辽西地区。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朝鲜,把古朝鲜这个地方分别设置了四个郡,(有人说,后来临屯和真番分别划归乐浪和玄菟郡,但有利的证据不多。)又增加了辽西、辽东两郡。其中的玄菟郡就在辽东北部。句丽被设为县,归属玄菟郡管辖。说明高氏句丽首先是在辽东,后来发展至朝鲜半岛北部和松花江南侧大部分地区。两晋时期,中央政权基本属于不重视周边地区发展的状态。这时东夷的句丽国开始奋发图强,渐有起色。

《三国志》内容与《后汉书》相同,但它说明“都于丸都之下”。说明,高句丽此时的国都已经不在纥升骨城,而是在丸都山之下(现吉林省集安市附近)。

《北史·列传第八十二》载:句丽“其国,东至新罗,西度辽,二千里;南接百济,北邻靺鞨中,一千余里”

三国之后,句丽从维持生计开始。经过两晋的过渡走向发展阶段,到南北朝时期,句丽从一县之地,发展到东北最强盛的国家。这时的句丽国,东侧已过鸭绿江,接新罗国;西则直接到辽河,西北接鲜卑,西南接北魏大朝廷;南在朝鲜半岛中部,达大同江畔;北面已经不再是夫馀,于公元五百年左右,高句丽已经吞并了夫馀,并在后几十年中彻底灭掉了夫余。这时东侧直接与靺鞨相邻。如书中所说,曾“驱逼靺鞨,禁固契丹”。周边的国家与民族,都已经不在高氏句丽国的话下。应该说,北魏时期是句丽国发展到顶峰时期,其北近松花江东流段南岸,西与北魏接,东与靺鞨接,南与达半岛大同江北岸。句丽所占有的疆域较为辽阔,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交往频繁,成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力量。

句丽的国度起源于东北大平原的北部,是在东北中部从北向南发展的。强盛时,几乎占据了东北大部和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历时八百年左右。到隋唐时期,因受隋唐两朝的严重打击,再加之国内矛盾极具加大,国力不能继续维持,最后被唐朝军队灭掉。

来源:方远文化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