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大半年,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列好的年度计划只划了一半,想换的工作还在“等等看”,就连和家人约定的旅行,也被琐碎的事一再搁置?偶尔深夜复盘,难免会有点慌:“我好像又没做好”。
“叶落而知秋,岁晚渐觉寒”。翻完今天的日历,2025年就只剩最后100天了。
这大半年,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列好的年度计划只划了一半,想换的工作还在“等等看”,就连和家人约定的旅行,也被琐碎的事一再搁置?偶尔深夜复盘,难免会有点慌:“我好像又没做好”。
但别急着苛责自己。生活里没有“必须完美”的剧本,那些没按预期走的路、没做成的事,未必是遗憾——可能只是时机没到,可能藏着你没看见的转机。
我们总习惯和自己较劲儿:工作没做到最好,就怀疑能力;减肥没掉秤,就怪自己没毅力;甚至别人一句无意的话,都要反复琢磨“是不是我错了”。可仔细想想,谁的日子不是“一地鸡毛里捡糖吃”?
1. 允许自己“慢半拍”
朋友小琳之前总焦虑:同期入职的同事都升职了,她还在原地;闺蜜二胎都生了,她连恋爱都没着落。直到上个月,她负责的项目突然爆火,领导主动提了加薪,还遇到了合拍的人。她笑着说:“原来我不是不行,只是走得慢一点。”
成长从不是“别人快你也得快”的竞赛。今天没完成的报告,明天早起赶;这个月没瘦下来,下个月接着练——只要没停下,慢一点也能到终点。
2. 走散的人,不必追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遗憾:曾经天天聊天的朋友,慢慢就没了联系;掏心掏肺帮过的人,最后却成了陌生人。其实不必难过,就像季节会换,人也会走。
之前整理旧物,翻到和大学室友的合照,想起当年约定“每年聚一次”,可后来她去了外地,我换了城市,渐渐就断了消息。但再想起时,没有怅然,反而觉得挺好:那段一起熬夜赶作业、分享小秘密的日子,已经是彼此最好的礼物。
留不住的人,就把回忆收好;融不进的圈子,就转身离开。把心留给珍惜你的人,才不浪费。
3. 失控的事,别纠缠
谁都遇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准备了很久的面试,突然被告知岗位取消;精心策划的生日会,朋友临时有事来不了。越纠缠“为什么会这样”,越容易陷在负面情绪里。
邻居张叔去年想开家面馆,装修都快好了,却因为政策调整没法营业。他没抱怨,转头把攒的钱用来帮儿子开了家网店,现在生意比预想中还好。他说:“事赶不上就换条路,别跟自己过不去。”
无常才是生活的常态。既然控制不了变化,就调整自己的心态——东边不亮西边亮,说不定转个弯就是新机会。
最后100天:不用“拼命”,但要“走心”
很多人觉得“最后100天,得逼自己一把”,可太用力的生活,反而容易累。其实不用追求“翻天覆地的改变”,每天做一点小事,慢慢就会不一样。
1. 把“明天再做”换成“今天做5分钟”
总说“明天开始健身”“明天再看书”,可“明天”永远在等。不如从今天起,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健身不用跑5公里,先快走20分钟;看书不用读100页,先翻5页。
我之前总拖延写稿,后来给自己定了“每天写300字”的规矩,没想到慢慢就进入状态,现在每周都能完成两篇长文。先“动起来”,比“等准备好”重要得多。
2. 删掉“消耗你的事”,给生活腾空间
日子过久了,难免堆了些“没用还累人”的东西:手机里占内存的APP,总让你焦虑的社交群,不想去却不好意思拒绝的饭局。不如趁这100天,好好“断舍离”。
同事阿凯之前总参加无效社交,每天累得不行还没收获。这两个月他推掉了没必要的饭局,晚上在家练书法,周末去爬山,整个人状态好了很多。他说:“把时间留给自己喜欢的事,才叫生活。”
不用勉强自己“合群”,不用为了面子“将就”。删掉消耗你的人和事,才能装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3. 养个“小确幸”,暖透每天的日子
生活不是只有“大目标”,那些细碎的美好,才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力量。可以是每天早上喝一杯喜欢的豆浆,晚上写三句日记;可以是周末去公园晒晒太阳,和家人聊聊天。
我妈最近爱上了种多肉,每天早上起来浇水、修剪,看着小芽冒出来就特别开心。她说:“以前总觉得日子没意思,现在有了这些小多肉,每天都有盼头。”
给自己养个“小确幸”吧,不用贵,不用复杂。这些小事积累起来,就是满满的幸福感。
有读者问我:“2025快结束了,我还没活成想要的样子,怎么办?”
其实没关系。你不必非要在年底前“完成什么”,也不用和别人比“过得好不好”。只要你知道“现在在做什么”,清楚“接下来要走哪步”,就已经很好了。
最后100天,不用急,不用慌。把没完成的事接着做,把没放下的遗憾慢慢放,把日子过成自己舒服的样子。
毕竟,最好的状态不是“事事如意”,而是“不管遇到什么,都能笑着往前走”。
评论区说说你的“最后100天小计划”吧,我们一起加油,给2025画个温暖的句号~
来源:竹林里生活的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