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在各地火热开展。廊坊积极融入这场科学传播浪潮,精心组织200场特色活动,打造出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科普嘉年华——从廊坊市人工智能科普馆的硬核亮相,到廊坊市科普地图之科技馆篇的正式发布,从中小学校园科技节中涌动的青春创意,到社区主
转自:廊坊日报
金秋九月,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在各地火热开展。廊坊积极融入这场科学传播浪潮,精心组织200场特色活动,打造出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科普嘉年华——从廊坊市人工智能科普馆的硬核亮相,到廊坊市科普地图之科技馆篇的正式发布,从中小学校园科技节中涌动的青春创意,到社区主题科普展里洋溢的全民热情……这场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不仅是全国科普行动的鲜活缩影,更是廊坊以科技培育创新土壤、用知识点亮百姓生活的生动实践。
增趣赋能,科普“活”起来。当下,科技迭代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各类前沿科技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却也因其专业壁垒令不少人“看得热闹、摸不清门道”。全国科普月的设立,恰是为公众搭建起一座“解码科技”的桥梁——通过互动体验、场景化讲解,帮助普通人读懂科技成果背后的原理,学会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辨别真伪。科普月期间,我市精心打造了沉浸式、可触可感可参与的科普盛宴:廊坊师范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国石油管道博物馆变身“科学乐园”,互动展品前排起长队;校园里,物理实验秀、无人机实操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社区广场上,火山地貌动态模型演示、VR体验让居民们沉浸其中。这种“场景化+体验式”的科普模式,打破了知识的单向传输,用趣味性和参与感点燃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与热情,让科学精神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生根。
扎根沃土,科普“实”起来。科普的本质是服务民生,核心在于解决公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痛点”。廊坊的科普实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生命健康、银龄关爱、防灾减灾等作为科普重点内容:医生团队举办讲座传授疾病预防知识,公安民警结合案例揭秘网络骗局,消防队员现场演示应急避险技巧……一系列“量身定制”的科普活动,将抽象的科学原理变为能上手、用得上的生活技能,让科学成为提升生活品质、保障安全健康的实用工具,生动诠释了“科普为民、科普惠民”的宗旨。
聚力协同,科普“强”起来。此次科普月活动坚持多方联动、立体推进,汇聚“全域级”参与主体,共建“大科普”崭新格局。一方面,市科协联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县(市、区)科协、高校、科研院所等协同推进,推动科普工作从“单一领域”转向“全域协同”,从“分散发力”走向“系统联动”,将“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一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另一方面,发动30余家科普场馆在科普月期间面向公众开放,组织科技工作者、科技教师、科技志愿者等下沉机关、校园、农村、社区,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形成“专业力量+社会力量”的联动共进格局。这一多层次、网络化的协作体系,打破了部门壁垒与资源孤岛,构建起覆盖城乡、形式多样的立体科普生态,使全市科普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科普绝非一时之风,而是利在长远的基础工程。让我们以首个全国科普月为新起点,进一步丰富科普形式、扩大覆盖范围、整合优质资源,让科学之花在廊坊沃土深植勃发,让科普之光照亮城乡每一个角落,为区域科技创新注入不竭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