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处不在到智能核心——从第四届北斗峰会学术交流活动看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趋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09:21 1

摘要:9月25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学术交流活动举行,一连6场主题学术报告,近百名业内顶尖专家学者登台,共谋卫星导航技术发展。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廖义刚 张咪 张永琼

9月25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学术交流活动举行,一连6场主题学术报告,近百名业内顶尖专家学者登台,共谋卫星导航技术发展。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去年达5758亿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突破12.9万件。

从单一星座走向深度融合,从地面应用走向地月空间,从工具支撑走向智能核心,北斗正从一个成熟的导航系统,跃升为驱动社会智能化变革的基础性平台。

探求“天地一体化”,助力新兴领域发展

北斗系统的天地一体化服务模式,形成覆盖更广、成本更低的高精度定位服务网络。这种服务不仅能满足智能物联网时代的需求,还支持自动驾驶、无人机、精准农业等新兴领域的发展。

北斗导航精度,正从高向更高进发。

“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聚焦于改进技术,提高服务精度。”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胡小工说,无人系统导航技术带来更高精度定位,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清华大学教授陆明泉认为,建立天空地协同的PNT架构,将为无人机提供高连续、高精度、高实时、高安全、低成本的PNT服务,破解当前无人机在低空运行时的导航瓶颈。“‘飞行自主化、管理智能化’是必然趋势。未来,无人机会自主起降、协同飞行、自动避障、自主抗扰。”

基于通信系统的PNT技术、量子导航等新兴技术涌现,将为PNT体系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可能。PNT体系作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的核心支撑,满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基础科研等多领域对精准时空信息的需求。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冯绍军认为,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将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有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持续拓展应用,从“服务地球”到“导航深空”

北斗系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应用场景快速拓展,从遥不可及的“天边”系统,发展为深入日常的“身边”服务。在农林牧渔、自动驾驶、电力巡检、智慧港口等诸多领域,北斗系统不断延伸应用触角,便利百姓生产生活。

随着我国深空探测与月球科研站计划的推进,导航的舞台正从地球圈延伸至地月空间乃至更远的深空。本次峰会设立的“深空与月球导航技术”专场,开启这场“宇宙级”的挑战。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表示,月球地形非常复杂,可以尝试利用高增益天线,加快地月协同,提升在轨和全月面定位精度。

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研究员、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郭树人说,月球上的轨道特性与地球有很大差别,建议加强地月导航关键技术研究和体系化在轨验证,根据地月空间任务需求,“先区域、后全月”分步建立地月空间基础设施。

北斗迈向深空,是其技术成熟度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匹配的必然选择。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清晰地展现北斗的发展图景: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卫星导航系统,而是正在演变为一个天基、空基、地基多种手段融合,服务地球、拓展深空,并能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的综合时空服务体系。

一个“北斗无处不在,时空服务随需而用”的智能时代,扑面而来。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